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 蜀漢為什麼不向南發展?

三國時期, 蜀漢為什麼不向南發展?

原標題:三國時期, 蜀漢為什麼不向南發展?


蜀漢立國之後,始終以北伐為其主要國策,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君臣,缺乏向南擴展的意識,而北方的曹魏又強於蜀漢,蜀漢這邊呢?又缺乏韓信那樣真正有智謀的軍事人才,所以諸葛的北伐最終必然性地以失敗告終。


那麼如果真的向南,蜀漢有沒有可能開創一片新天地呢?


咱不妨先來看看,當時的中南半島,究竟是個什麼狀態。蜀漢倘若派出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有無可能取得突破?


首先,我要說的是諸葛亮是有優勢的,那便是蠻王孟獲,已然表示臣服,假如諸葛能很好地利用孟獲作嚮導,對於南征是有很大好處的。


再往南,一個曾以「哀牢」之名的聯盟政權曾在此。古哀牢人最早曾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居住,與古漢人有著密切的淵源。官渡之戰前131年,也就是公元69年,哀牢王率77個屬地邑王歸附漢朝,當時對這個地區的人口統計是:5萬餘戶、55萬多人,可見不是一個小國。


隨後到了公元76年,哀牢王便與漢朝鬧翻了,鬧翻的結果便是打,而打的結果便是哀牢的滅亡。自然,哀牢國並沒有全軍覆沒,還有一些殘餘勢力,這就向西遷徙,組建了一個新的國度,叫做撣國。統治中心開始轉移到怒江以西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區,成為各部族的盟主,很快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區崛起。


撣國繼續向漢朝獻忠心,確實也得到了漢朝的支持。據《後漢書·西南夷傳》 載:「公元97年,撣國國王雍由調派遣使臣經永昌到洛陽出使東漢,贈送撣國出產的珍寶,漢和帝回贈了金印和紫綬帶」。公元120年,又派遣使臣及龐大的雜技團出使漢帝國。公元131年,再次派遣使團向漢帝國贈送了撣國大象。


但數十年後,東漢步入董卓亂政和諸侯紛爭年代,撣國失去漢帝國的軍事支持,便遭到南面強敵的入侵,這邊是驃國。


所以諸葛亮若是南征,面對的最主要敵人便是驃國。


驃國興起於伊洛瓦底江流域,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度,最早興起的年代居然與蜀漢立國差不多,這個國度曾大規模向北用兵,直接佔領撣國尊莫、東帕一帶的領土,並繼續向北擴張。


驃國強盛時期,據說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個城鎮,但那時已經是唐朝,距離三國歲月綿長,其疆域北抵南詔,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最後,被緬甸所滅。


事實上,諸葛亮若南征至此,驃國的抵抗也不會很強烈,因為當時這裡的軍事實力並不強,不足以抵禦蜀漢軍隊。


若是再往南,那就是扶南國了。這個國度統轄著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

三國時期的公元229年,東吳大將呂岱曾派人至扶南國,此為該國與中國互通友好之始。此後扶南之國勢漸盛,至唐才為真臘合併。


事實上總體而論,蜀漢若是南征,在軍事上問題是不大的,關鍵在於是否能適應這裡的炎熱氣候,而且是否願意順應這裡的氣候做一些改變。假如蜀漢在北伐失利的情形之下調頭向南,一直打到孟加拉灣,建立一個新的國度,那真的是歷史的大變化(中南半島將由受印度、華夏的雙重影響變為受華夏文明的影響為主)


自然,這種事並未發生,因為蜀漢不屑往南,壓根就沒這個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何下令永遠不攻打日本? 劉伯溫用一句話拍板
劉伯溫留下一計騙了朱元璋子孫三百年, 不料卻被李自成識破

TAG:陪你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