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空對決!一文看懂拼多多上市的野心和困局

多空對決!一文看懂拼多多上市的野心和困局

北京時間7月26日,拼多多將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19美元,按此價格加上含期權總股數估算,市值將超240億美元。

此次IPO,經納斯達克提議,拼多多選擇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這在納斯達克歷史上尚屬首次。

據悉,拼多多本次美股IPO認購火爆,整體超募20倍,全球大型主流基金幾乎全部參與。由於超募倍數較高,拼多多有權行使提價20%至22.8美元,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堅持以19美元定價。

拼多多由黃崢於2015年9月創立,截至目前共獲三輪融資,董事長兼CEO黃崢持股50.7%,騰訊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8.5%。公司為主打低價拼團的第三方電商平台,主要定位於低線市場分散的低價格帶用戶,採用拼團模式與微信的低成本信息傳遞來聚集有效需求,從而實現了快速的市場滲透。不到三年時間公司已經擁有活躍買家近3億,月活躍用戶規模達1.66億,截至2018Q1平台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2017Q2至2018Q1累計成交GMV達到近2000億元,成為了阿里京東之外的第三大電商平台。

但經歷高速規模擴張之後,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卻也飽受爭議,在即將上市之際更是遭到了品牌商侵權訴訟。有投資圈人士認為,正是微信的流量支持才成就了其平台的千億成交額,此番選擇上市,是在微信流量日益稀缺且面臨變動的情況下,儘快為自己尋求到新的融資路徑,以趕上美股牛市的熱潮。

低價既是拼多多的的優勢,又是拼多多的桎梏,那麼拼多多的上市究竟是前景光明還是又一次困局呢?

上市歷程

2018年6月,拼多多向SEC遞交招股書,準備通過IPO募集最多10億美元。

2018年7月17日,拼多多(PDD)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更新後的IPO招股書,將擬最高融資額從10億美元提升到18.7億美元。根據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拼多多已將申請掛牌的交易所設定為納斯達克,同時計劃以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價格IPO發行856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億股A類普通股。

2018年7月23日,拼多多再次更新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拼多多最多可募集22.44億美元(行使超額配售權)。

2018年7月26日,接近拼多多項目的市場人士表示,拼多多最終將按照16美元/ADS-19美元/ADS定價區間的上限19美元/ADS定價。

運營狀況

在成交金額和訂單總數等維度,拼多多已成為中國領先的電商企業之一。2017年全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成交金額分別為1412億人民幣和662億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全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訂單總數分別為43億和17億。

拼多多的營業收入,2016年為5.05億,2017年達到17.4億,同比增長245%;截至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營收為13.8億元,是2017年同期營收3700萬元的37倍。

從招股說明書看,2016年拼多多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商品銷售;自2017年開始,拼多多上線了新的廣告系統,帶來了營收模式的滾雪球效應,收入主要來源成了在線市場服務,占收入來源的99.8%,具體包括網路營銷服務和傭金收入,這之中,傭金比率約1.2%。

營收高速增長,虧損也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拼多多2016年虧損2.92億元,2017年虧損5.25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拼多多虧損2.01億元。

估值

假定拼多多18年GMV為4000億人民幣。參考招商、國金、天風給出P/GMV估值方式,對標阿里(剔除非電商業務),給予拼多多P/GMV估值,即315.1億美金(RMB@6.6),這可以理解為拼多多估值的上線。

天風綜合阿里、京東P/GMV估值,拼多多對阿里為折價,對京東為小幅溢價,得出估值區間為180億-240億美元。

國金則沒有剔除阿里的非電商業務,以阿里P/GMV=0.65計算,考慮到拼多多」去騰訊化」前景並綜合電商格局,給予阿里的40%-60%折價,對應估值在155億~233億美元之間。

多方觀點

拼多多有微信流量這個無敵護城河,而不會再有第二家出現了,同時阿里體系無法進去。儘管當前平台充斥著低價、質量差的商品,但無法阻擋GMV的急速膨脹,產品和商品隨著時間迭代,最終會走進「五環內「人群。

低價+爆款。騰訊的電商夢從來沒有停過,拍拍、易迅,京東、唯品會,儘管自家陣容看似強大,但對抗阿里卻從未讓對方感受到危機。騰訊的流量優勢自不必說,在向電商轉化的過程中卻一直沒有找到除提供入口外更好方式,拼多多用拼單、砍價的方式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戶,同時小程序提升了H5頁面的用戶體驗,這也是整個微信生態的可怕之處。而阿里對天貓的側重,則給了拼多多膨脹的空間。阿里電商部門的戰略在向天貓靠攏,淘寶C店的低價產品甚至無法在搜索中展示。低價電商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空缺,而拼多多的出現恰巧彌補了「低價電商」的剛需。

低廉的獲客成本。根據招股書數據測算可知,2017年的獲客成本在10元上下,18Q1成本略有提升,達到24.3元/人。同樣,每個MAU增長成本在18Q1也大幅提升48.3元。獲客成本有所提升,但因流量獲取模式的特殊性,比起京東226元/人的價格,拼多多獲客依然非常廉價。依靠低價+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對價格因素敏感的用戶,同時在淘寶的重心向天貓傾斜之際,低價電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並放大。

獲客的可持續性。從公眾號起步,享受小程序紅利,再加上拼團、砍價、免費拿一系列活動,特別是拼單天生帶量模式下,自然流量在初期快速急速膨脹。如果用S&M和GMV作對比,儘管季度Sell增幅超過GMV增長,但是17Q4。拼多多GMV已經突破758億,這個槓桿非常划算。

漂亮的成績單。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年活躍用戶達到2.95億,單季成交金額662億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全年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226億美元),平台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做到這個規模,拼多多成立僅3年。成立3年來,拼多多獲得了四輪融資。在長長的十數個投資名單中,騰訊、紅杉中國、IDG和高榕資本、紅杉等知名機構赫然在列,甚至還看到了小米科技的身影。其中,騰訊參與了B輪與D輪投資。D輪融資,據說融資金額高達30億美元,也有媒體數據顯示為13.7億美元。不管哪個數據更真實,反正其估值已經由之前的150億美元上升到了300億美元。無論是經營數據還是融資進展,拼多多的表現都是優秀的。

空方觀點

拼多多充分使用了微信社交紅利、近幾年高速發展且非常高效的物流體系以及幾乎沒有競爭的商業環境。但是,沒有自身的物流體系,多數商家把平台作為去庫存渠道,當價格優勢一旦失去,拼多多核心競爭力無從談起。另外因為默認商家刷單、引流量,GMV充滿水分,泡沫被擠掉後估值會下調。

頻爆醜聞。伴隨著重高人氣的同時,拼多多也被爆出多個醜聞。拼多多的砍價風靡整個朋友圈,每天都有親戚朋友發各種砍價信息,隨之拼多多會竊取銀行卡號的虛假信息也在朋友圈瘋傳。拼多多是以價格低廉打入市場的,在價格低廉的同時,也暴露了質量讓人堪憂,對拼多多質量的質疑也是數不勝數。此外,拼多多商家為了博人眼球在主圖上放置各種涉黃圖片的現象一度充斥眼球,此前央視新聞便報道稱全國掃黃打非辦已深入核查拼多多。在上市前夕,拼多多更是遭到了美國商標侵權訴訟。

「供需矛盾」循環。只要有低價格的市場傾銷,必定會有低質量的產品。在這背後,是很多原本可以生產更高品質產品的生產線,因為在拼多多衝量及更低的價格,因此生產出了大量降低標準的產品;或者,在生產標準無法降低的情況下,廠家智能降低原材料的標準與出廠標準,以此來的完成短期內巨大的訂單量;再就是,原本因為市場競爭市場不需要的產品,因為拼多多的低價機制,很多廠家又將多年不開的廠房機器開大馬力,重新做回了直營或者代理的生意。

C2M模式的局限。有觀點認為,拼多多的價值是以C2M的模式幫助廠商實現反向營銷。拼多多確實幫助很多廠家實現了了互聯網+,但其過於低價的定位,令很多大品牌廠商無法參與其中,也迫使參與其中的中、小型廠商在原材料、工藝、品控等方面著手降低成本,如此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可想而知。事實上,真正的C2M,應該是在工業4.0、智能製造的大力度降低成本之後,所實現的降價不將質量,這才符合品質電商的定義。

競爭對手入局。在競爭方面,我們還看到了來自阿里與京東的威脅,兩個電商平台都已上線了類似拼多多的產品。憑著多年的供應積累、平台的規模以及多重渠道的優勢,相信阿里與京東能夠做出高配版的拼多多,即讓用戶實現拼購更高質量的品牌商品,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能夠在阿里及京東花費差不多的錢買到質量更好的產品。

拼多多有沒有未來?

拼多多的未來在於流量能否繼續擴張、變現提升、順利轉型而不被反殺。

前兩點核心是用戶增長和盈利模式,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商品形態和產品形態決定了GMV依然會快速增長,但僅是線性而非指數增長。

不被反殺指向的是競爭格局,拼多多是騰訊電商業務的打手,專門對抗阿里,給流量給錢。拼多多有騰訊的流量護城河,所以自身的下線不會低,但要往上沖,想全面和淘寶競爭,這也不容易。

拼多多將「人、貨、廠」三個要素中的「人」玩到極致。從「人找貨」變身「貨找人」。

C2B、C2M模式在壯大。這種模式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銷售,帶動供需不對稱的產能,幫助實體更好而銷貨,甚至像小米一樣深度參與上游廠商,做起生態生意。市場中很多觀點認為這是拼多多轉型升級的優質路徑,但是作為電商平台,在已經砍掉自營生意的拼多多,大概率不會深度參與供應鏈環節,而專心做好服務平台。參股平台商家或許是不錯的路徑,分享利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股 的精彩文章:

TAG: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