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口艦:見證著中國海軍的深藍夢想

海口艦:見證著中國海軍的深藍夢想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海口艦是一艘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驅逐艦,集聚了我國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矚望世界地圖,細數這艘「明星艦」的耀眼履歷,在一位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齡的海軍上校眼中,海口艦是一艘「夢想之艦」,見證著中國海軍的深藍夢想。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道——

「中華神盾」海口艦駛向深藍。解放軍報記者

張雷

挺進深藍,走向世界,開創人民海軍史上多個第一

護航深藍,捨我其誰,鑄就享譽五洲的「中華神盾」

礪劍深藍,勇往直前,見證強軍興軍的偉大航程

海口艦:夢想之艦

解放軍報記者 范江懷 陳國全 段江山 通訊員 侯 融

多年以後,胡偉華仍記得那年夏天駕駛著海口艦,從長江口駛向大海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2005年夏日的一天,長江口外海,風平浪靜。伴隨著一聲長鳴,一艘全新的驅逐艦緩緩駛出江南造船廠,奔向一望無際的大海。

站在高高的駕駛室里,海口艦首任艦長鬍偉華,從內心深處升騰起無比的自豪。

這是一艘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驅逐艦,集聚了我國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為此,廣大軍迷給了海口艦一個非常長志氣的美稱:中華神盾。

除了自豪,曾經駕馭過多型國產軍艦的胡偉華,胸中更澎湃著一股旁人不易察覺的底氣:我們終於有了一柄可以叱吒深藍的利劍!

當年和胡偉華一起去接海口艦的,還有反潛作戰長樊繼功。如今,他已是海口艦艦長。在這位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齡的海軍上校眼中,海口艦是一艘「夢想之艦」,見證著中國海軍的深藍夢想:

挺進深藍——入列以來,海口艦足跡遍布美洲、非洲、亞洲,跨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累計航行34萬海里、近3萬個小時;

護航深藍——自首批亞丁灣護航以來,海口艦至今已3次圓滿完成護航任務,被國際海事組織授予「航運和人類特別服務獎」;

礪劍深藍——海口艦曾參加多國聯演和30多次重大演習演練,被海軍授予「護航先鋒艦」榮譽稱號,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矚望世界地圖,細數這艘「明星艦」的耀眼履歷,樊繼功也連連感慨自己夢想成真:「趕上了最好的時代,駕馭著我軍最先進的戰艦,馳騁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航道上。」

這是一張靚麗名片

——凝聚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海口艦——這是海口艦官兵的共同感受。

劉奇興是海口艦的雷達技師,談到艦上的先進武器裝備,如數家珍。他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快速發展的科技水平,我們就不可能這麼快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8年5月16日,海口艦入列以來首次「回家」:靠泊海口港,舉行軍艦開放日。一時間,海口艦成了海口市最為靚麗的名片,參觀熱度「爆棚」——原計劃接納5000名市民參觀,後來不得不增加到1.7萬名。參觀者中不乏從大老遠特地坐飛機趕過來的。

在海口艦開放參觀的兩天中,兩條微信刷屏。一條是——我要親手摸一摸價值幾十億的軍艦,零距離接觸改革開放的精華;另一條是——一位帶孩子參觀海口艦的母親說,人太多,怕孩子在軍艦上擠丟了。有人馬上告訴她:沒事,那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從海口艦這張名片中,市民們不僅能觸摸到改革開放的成果,還能體驗到滿滿的「安全」獲得感。

望著絡繹不絕洋溢著自豪感的參觀人群,艦長樊繼功回想起海口艦入列時,首任艦長鬍偉華那句擲地有聲的話: 我們不能躺在凝聚著改革開放豐碩成果的名片上享清福,必須用最短的時間形成戰鬥力!

面對官兵,胡偉華瞪大眼睛吼道: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做不到,海口艦就是用來創造奇蹟的!

奇蹟是如何創造的?有著「指控快手」之稱的海口艦指控技師周文明,回想起當年那段艱難的「轉身」經歷,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海口艦都堪稱一型跨代驅逐艦。它所裝備的先進武器裝備,對於周文明等首批艦員來說,不要說沒摸過,「見都沒見過」。

在老式護衛艦上,周文明操控的是導航雷達。當他加入到海口艦這個集體時,沒想到首任艦長鬍偉華竟要他改行操控指控系統。

在某科研所看到指控系統裝滿一個大大的房間時,周文明的腦袋一下子懵了。他對胡偉華說:艦長,這活我幹不了,還是讓我干老本行吧。

胡偉華眼睛一瞪:你給我老老實實在這裡待著,給你3個月,學會它!

周文明被艦長死死地摁在了某科研所,3個月後實現了「質的飛躍」,完成了艱難的轉身。和周文明一樣,許許多多的官兵,都通過理論培訓、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完成了艱難的轉身,以勝任的身姿站在了自己的戰位上。

回想那段「蛻變」的歲月,首任艦長鬍偉華說,我始終相信,改革開放的大潮能給我們送來最新型的戰艦,吸吮著改革開放成果成長的年輕官兵,同樣能把一張靚麗的名片打造成為一張戰力最強的「王牌」。

入列不到半年,海口艦就通過全訓考核,完成了一艘軍艦成為戰艦的「成人禮」。

時至今日,海口艦艦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們始終在踐行著這樣一個信條:我們享受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成果。這個成果就是「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能為祖國和人民提供一種「公共安全產品」——歲月靜好。

海口艦發射導彈。

周啟青

這是一方流動國土

——承載著共和國的尊嚴和榮譽

「機槍攔阻射擊!」時任海口艦艦長的鄒福全,果斷下達了這一可以載入共和國史冊的戰令。

這是中國海軍向海盜打響的第一槍。一連串火光從重型機槍內噴射而出,划過海面落到海盜小艇前方,在亞丁灣的海面上濺起朵朵浪花。

海盜小艇不甘心就此撤退,在不遠處與軍艦對峙,還想伺機衝進被護航的商船編隊。

「打!繼續射擊。」隨著機槍子彈逐漸靠近海盜小艇艇身,濺起的浪花離海盜船越來越近、越來越密集,他們只好掉轉船頭,灰溜溜離開。

這是第一次赴亞丁灣護航時,海口艦首次與海盜面對面的交鋒。3次赴亞丁灣護航的海口艦輪機工程師劉應虎,每每說起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都會感慨:護佑和平,有時候必須靠槍杆子。

2008年的亞丁灣,海盜猖獗,眾多商船遭遇劫難。一時間,這片國際海域變得風聲鶴唳。這年的12月26日,海口艦在世人關注的目光中,以20餘節的速度高速奔赴亞丁灣,拉開了「我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我軍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我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的大幕。

「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在海口艦這片流動的國土上,在亞丁灣護航的日子裡,官兵對這句話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

那一天,海口艦護送的17萬噸商船「河北翱翔」號船員,在它巨大的紅色甲板上寫下「祖國萬歲」4個大字。當這4個大字躍入官兵的眼帘時,每一個人都被感動了。

「當時感覺身上的血一下子都涌到腦袋上來,胸口像有一團火。」艙段區隊長鄒雷回想起當年的場景,依然激動萬分:在如此危險的海域,保護祖國同胞不受侵害,是一名軍人最自豪的事情。

「天裕8號,歡迎你回家!」

海口艦向被海盜劫持了80多天的「天裕8號」漁船發出呼喊時,漁船上發出了興奮的歡呼聲。對於漂泊在汪洋大海中的漁民來說,中國軍艦成了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日思夜想的家與國。

這天是元宵節,海口艦要給即將返回祖國的「天裕8號」靠幫補給。漁船就像是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見到海口艦就像見到了久違的親人。

當一根纜繩把軍艦和漁船緊緊地連在一起,漁船上的船員已經淚流滿面。見到赤足、長發、臉黑、肌瘦的漁民,官兵也淚眼婆娑。前者是劫後餘生見到祖國親人激動的淚水,後者是被人民需要感動的淚水。

「無數次,我們在課堂里,反覆朗誦著『榮譽、使命、責任』,但到了亞丁灣,才發現它們是那麼具體、那麼生動,幾乎是觸手可及。」時任海口艦機電部門教導員的唐亞鵬,在他的護航日記中這樣寫道——

從「河北翱翔」號的「祖國萬歲」到「振華13號」的「向人民子弟兵致敬」,從「中基2號」的「我們愛你,祖國!感謝中國海軍護航」到「天裕8號」的「感謝祖國,祖國萬歲」,這一條條激動人心的標語,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心聲,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軍隊的強大,跟自己的命運是那樣息息相關。

海口艦所在支隊的老前輩、南沙海戰英雄王正利曾回支隊講傳統。他這樣叮囑大家:敢戰不怯戰、能戰不輕戰、善戰不好戰!

保護人民的安全,維護國家的權益,面對的不僅僅是海盜。身處海上維權鬥爭第一線,海口艦經常要面對不懷好意的外軍艦機近距離的挑釁。那年,某國大型艦艇編隊進入南海,海口艦奉命前出跟蹤監視。面對強敵,官兵毫不畏懼,與對方鬥智斗勇,全程保持高度戒備,依法對其進行查證識別和警告驅離,堅決守衛祖國的寸土寸海。

「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這是一位學者送給北大學子的箴言,現任海口艦政委鄒琰對此感同身受。回顧這麼多年海口艦搏擊在深藍大洋的日日夜夜,他深情地說,海口艦承載著共和國的尊嚴和榮譽,官兵也在海口艦上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這是一柄深藍利劍

——肩負著強軍興軍的神聖使命

進入2017年,海口艦有了一個比「中華神盾」更為響亮的美稱:「航母帶刀侍衛」。

2017年初,海軍組織遼寧艦編隊出島鏈訓練。消息一出,迅速「霸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照片中,隨航母一起「刷屏」的,還有網友們熟悉的海口艦。

茫茫大海上,海口艦在遼寧艦左前方緊緊伴隨,其餘數艘驅護艦分列遼寧艦四周,鋼鐵巨陣犁波踏浪,蔚為壯觀。震撼之餘,人們不禁要問,「航母帶刀侍衛」的「刀鋒」有多快?「刀法」有多狠?「刀術」有多精?

面對記者的提問,海口艦艦空導彈區隊長李衛華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出一塊巴掌大小的破片,向記者驕傲地說:「這是我壓箱底的寶貝。」

仔細端詳這塊不起眼的破片,上面寫有「20××年××月××日,抗擊××導彈」黑色字樣,記者看不出其中的「珍貴」之處。

李衛華說,這是海口艦艦空導彈發射時散落在甲板上的碎片,之所以視之為「寶貝」並收藏,就是為了紀念那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年,海軍組織水面艦艇抗擊某新型導彈演練,海口艦擔負攔截任務。李衛華執掌著海口艦區域防空的「利刃」,沒有誰比他更渴望勝利。

然而,該型導彈速度極快、突防能力強,不少人說,這可能是一次「贏不了」的戰鬥,就連一些科研院所的專家也不看好。海口艦能贏嗎?這個問號始終壓在海口艦官兵心頭。

「海口艦必須贏!」李衛華橫下一條心,頂著壓力跑到艦長面前,立下軍令狀。他不僅要打下導彈,還要打碎一切對海口艦戰鬥力的懷疑。

為了讓艦空導彈系統達到最佳狀態,李衛華事無巨細,與戰友們一起逐個部位、逐個環節檢查,夜以繼日進行著戰前準備。

備戰在發現和解決問題中悄然推進,李衛華對勝利的信心越來越足。整個艦空導彈系統就像一支被精心保養過的獵槍,李衛華端著它,等待著那隻兇猛的「獵物」到來。

決戰的那一天終於來了。海口艦進入了戰鬥航向,艦空導彈發射控制室內,突然陷入了不同尋常的寂靜,廠家、院所的工程師和上級領導都屏住了呼吸,緊張地期盼著「中華神盾」利刃出鞘。

此時,李衛華戴著耳機坐在戰位上,已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眼中、心中只有那枚快速抵近的導彈。目標進入艦空導彈射程後,李衛華果斷按下發射按鈕。導彈從發射井內彈射而出,在空中順利點火,直插雲天而去……

「靶彈與導彈相會!」消息傳來,海口艦上每個人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此時,李衛華忽然覺得背後一陣冰涼,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一直緊繃著,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

在海口艦上,很容易聽到「不可能」的故事,聽到很多有關創造紀錄的「第一次」。「敢於趟新路、敢於打頭陣、敢啃硬骨頭」成了海口艦官兵練兵打仗的座右銘。

李明是海口艦主炮班長兼技師,他手中的那柄「利刃」也寫下了破紀錄的「第一次」:在某次演習中改寫海軍某型艦炮射擊紀錄。

實彈演習那天,艦長樊繼功不放心,跑過來問李明:「能不能把靶船擊沉?」

李明拍著胸脯說:「沒問題!」

艦長離開後,一旁的戰友嘀咕了一句:事還沒幹,就把牛皮吹了出去。李明瞪了一眼,沒說話。沒有底氣的打包票才叫吹牛,有把握的承諾是自信。

李明對自己的「老夥計」——主炮太了解了,可以說,主炮的每一個零件長啥樣、脾氣如何,都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腦海里。他改造主炮供電系統,使主炮攻擊時間大大縮短;在一次遠洋實彈射擊中,主炮系統一個扭簧斷裂,緊急關頭,他居然用幾條皮筋將故障排除……

在艦長的指揮下,李明掌控的主炮連續發射將靶船擊沉。望著緩緩下沉的靶船,海口艦一片歡騰。

這不僅意味著一項紀錄的誕生,更見證了海口艦官兵向極限要戰鬥力的本領。

這些年,南海海域變得很不平靜。一天下午,海口艦在我南海某海域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官兵正在甲板組織體能訓練,某國軍機不斷靠近,準備對我南沙島礁實施抵近偵察。

戰鬥警報驟然響起,官兵迅速進入戰位。他們按照作戰預案和流程,開展針對性對抗訓練,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對峙,對方被迫悻悻離去。

還有一次,海口艦執行某專項任務,面對外軍艦機和潛艇長時間的跟蹤監視,他們全程保持高強度的應對。最終,對手覺得無隙可尋,悄然退出了糾纏……

記者向艦長樊繼功索要勝戰的「密鑰」。他笑而不答,指了指營區主幹道邊那排醒目的紅色大字:不怕狂風惡浪,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任何敵人!

在某驅逐艦支隊的軍史館,樊繼功與記者一同重溫了這支部隊的戰史。這個驅逐艦支隊的前身——海軍某護衛艦大隊,戰功赫赫,英雄輩出,聲名遠播……

站在記載著這支部隊輝煌戰史的展板前,樊繼功告訴記者,去年3月15日,支隊舉行了「深藍之劍」授劍儀式,每一名全訓合格艦長都從支隊領導手中接過了用花紋鋼打造的「深藍之劍」。

「深藍之劍」寓意深遠:劍長80厘米,時刻提醒持劍者牢記支隊擔負的8項使命任務;柄長12.26厘米,意為支隊成立日是12月26日,這也是海口艦代表中國海軍首批赴亞丁灣護航出征的日子……這些數字提醒官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那天,樊繼功用右手將「深藍之劍」舉於胸前。這位艦長不僅掂量出了這柄有形之劍的分量,更掂量出了這柄利劍所承載的精神和傳統。

那一刻,樊繼功面向軍旗,莊重地宣讀了海口艦誓言:聚氣凝魂,忠烈斷金,練膽礪性,勢必打贏,劍指深藍,捨我其誰!

捍衛萬裏海疆的深藍利劍

解放軍報評論員

「馭中華神盾,巡萬裏海疆」,對軍人而言,這是值得稱羨的榮耀;對海口艦官兵而言,這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入列以來,海口艦牢記領袖重託、矢志練兵備戰,成為一支聽黨指揮的忠誠部隊、仗劍深藍的拳頭部隊、享譽五洲的窗口部隊。大海為證,海口艦不愧為忠實捍衛祖國萬裏海疆的一柄深藍利劍。

海軍強、海權興、國運昌,這是歷史的昭示。習主席深刻指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誌,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口艦官兵深知,他們駕馭的軍艦承載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擔負著海軍轉型發展開路先鋒的時代重任,要守好祖國的寸土寸海,就必須錘鍊提高海上威懾和實戰能力。他們「海上為家、岸上做客」,帶著使命礪劍波峰浪谷、勇闖遠海大洋,把青春熱血獻給強國強軍事業。正如艦歌所唱的:「我們是海上的蛟龍,人民重託記心中,為了萬家團圓祖國安寧,勇往直前我們決戰決勝……」

應戰而生,就當向戰而行。戰爭是一門藝術,也是最複雜的專業,只有心無旁騖才能掌握它、精通它。作為主力戰艦,海口艦最濃的氛圍就是鑽研打仗,最大的追求就是制勝戰場。面對現代化裝備和信息化海戰,官兵始終保持本領恐慌,努力把現代海戰的制勝機理鑽深鑽透、把裝備性能摸深摸透、把作戰對手研深研透。他們圍繞重難點科目攻關,大抓邊界條件、極限條件訓練。海口艦之所以創下一系列驕人的訓練紀錄,多項戰法研究成果被海軍推廣,成為上下公認的訓練標杆艦,就在於他們一心研戰、全力備戰。

沒有赤膽忠心,耐不住艱辛苦寂;不經淬火磨礪,煉不出制勝利刃。各部隊要以海口艦為榜樣,不斷增強憂患感、使命感、緊迫感,堅持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升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劉曉明大使在英媒發表署名文章:《中國不容美國在南海「秀肌肉」》
做了軍嫂才知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