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翻看了3000條評論,找到了放棄治療的原因

翻看了3000條評論,找到了放棄治療的原因

趙大膽又犯病了,就像一個神經質一樣。

今天她告訴我說:「我被感動了」。

原來每一個女人都有一顆少女心,無論年紀多大,也無論已經有了幾個孩子。

「你不是已經過了被感動的年紀了嗎?」

說出這句話後我便後悔了,因為我忘記了一點:她有一雙能殺人的眼神。

趙大膽怒氣沖沖的諷刺我道:「你以為是你的文章讓我感動?」。

我知道我的文章是不會讓她感動的,因為文中的故事她大多親身經歷了,也大多在現場已經感動過了。

真正讓趙大膽又開始犯病的是那些文章底部的留言。

昨天我在頭條里寫了一篇文章,凌晨,病人穿著壽衣來了醫院!。

這篇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寫的文章在24小時內獲得了2000000的閱讀量,超過了3000人留下了評論。

因為急著去上班,甚至有些錯別字都沒有來得及改。

但,它依舊引起了許多人的同感。

有時候人生就是這麼充滿意外,精心準備的文章無人問津,一蹴而就的文字卻刷爆朋友圈。

「我只是隨便寫寫,就這麼讓你感動?」下了夜班的趙大膽眼睛裡布滿了血絲。

我知道自己有些多情了,因為讓趙大膽感動的並不是我們共同經歷的故事,而是那些評論里的人間悲歡。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不易的,甚至都是註定要以悲劇收場的。

只是,我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是別人眼中的風景而已。

只是,我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演繹著一場人世間最平凡卻又最動人的故事而已。

回到家後,我打開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閱讀的評論。

這些朋友們的心路歷程讓下夜班後的我難以入眠,讓我總想寫些什麼,卻又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因為我無法用任何語言去描繪一場又一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它們看似樸實無華,卻又震撼心靈。

因為我無法用準確的心情去體會那些一幕又一幕發生在平凡的塵世間,隱匿在歲月流轉之間的人生故事,它們與我們無關,卻又讓我們感同身受。

這或許就是讓天生多愁善感的趙大膽感動的原因吧。

也或許就是讓我這個中年油膩大叔不知該如何措詞的原有吧。

如果父母老了,不能動了,甚至不能自己進食,不能自理大小便了,又甚至命懸一線了。

你該怎麼辦?

怎麼樣做才叫做孝順?

有人說:抽出時間來陪伴父母,照顧他們!

就是這麼簡單嗎?

或許,這個看似很簡單的選擇你也無法做到。

如果你遠在外地呢?

如果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呢?

如果你還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呢?

所以,陪伴父母,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你或許根本做不到。

也有人說:給他們錢,用最好的葯,滿足一切物質條件。

或許,你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滿足這一點。

但是,父母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呢?

他們在乎的可能並不是一口美味的飯菜,一件精美的衣物,甚至根本不想用昂貴的藥物來續命。

他們需要的是陪伴,是有人餵食,有人清理大小便,有人攙扶著到戶外散步。

也可能,父母需要的只是看著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們要麼是給不了時間來陪伴,要麼是給不了經濟來治療。

趙大膽說:父母可以為孩子犧牲一切,孩子卻不一定能夠給臨終的父母一絲溫暖。

如果不是已為人父母,如果不是有過痛徹心扉的經歷,我想很多人不能理解趙大膽的話。

有一天,在醫院裡我很巧合的看見了一幕人世間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

搶救室里來了一位中風後長期卧床的老年女性患者,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其實這樣的患者大多會因為同一種可能而去世,那就是反覆發作的肺部感染。

兜著尿不濕的老人已經沒有了意識,更加已經大小便失禁了。

護士喊家屬過來幫忙處理老人的大便,但陪同前來的女兒卻拒絕了。

她拒絕的理由很常見:自己年齡大了,腰椎不好。

家屬拒絕後,護士只好忙中抽閑為老人清理了大小便。

不一會,家屬懷中抱著的孩子將大便拉在了急診大廳的地板上。

這位已經身為奶奶的家屬卻又毫無怨言的開始清理起了孩子的糞便,帶著一次性手套一點點的撿起了地板上的糞便。

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很多年前同樣也曾精心照顧過這位家屬,就想她精心照顧自己的孫子一樣。

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位被抱在懷中的孫子會為自己的奶奶清理大小便嗎?

我想:他或許做不到。

我想:包括我在內的我們或許也做不到。

有朋友在《凌晨,病人穿著壽衣來了醫院!》留言說:

「奶奶癱瘓在床已經三年多了,奶奶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

在農村,都是養兒防老。

姑姑平日都是幾個月回來一趟,回來後還嫌奶奶臟,動不動就說爸媽沒有照顧好奶奶。

其實,三年來我爸媽每天都親自餵奶奶吃飯,夏冬季節也是每天早晚都會為奶奶擦洗身體。如果天氣可以的話,每天都要用輪椅將奶奶推出門遛彎。

我不知道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照顧癱瘓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接屎接尿,我想大部分人難以接受。」

這種情況在現實之中大量的存在,因為隨著老年化社會的進展,會有越來越多因為中風和或骨折等各種原因導致癱瘓的老人。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不僅只是老人會花費一定的費用,更多指的是子女沒有耐心長年累月的照顧老人。

事實上,有很多癱瘓的老人要麼因為肺部感染去世,要麼因為壓瘡感染而去世。

而導致肺部感染和壓瘡的原因中有一點便是缺乏照顧。

還有幾位朋友留言:

「我的婆婆癱瘓在床一年多了,每天都是我伺候,而且照顧的很好。有時候自己心裡感覺太苦,太煎熬,沒有地方可以訴說。沒有辦法,慢慢熬吧。」

「我奶奶的情況也是這樣,2012年除夕前夜,奶奶摔了一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我爸在外邊上班。基本上都是媽媽在照顧奶奶,而且以照顧就是五年之久。去年7月10日,奶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們一家人都很傷心,但媽媽也解脫了。這幾年裡,沒有人知道媽媽有多麼的辛苦!」

「我的老母親已經癱瘓五年了,我一個人照顧了五年。一天也沒有讓她卧過床,冬天會把她推到沒有風的地方賽太陽,夏天就會每天給她洗澡。她小便頻繁的時候每隔一個小時就要上廁所,這幾年來我晚上從來沒有睡過整夜覺。上個月帶母親去醫院看腳腫,醫生都驚訝癱瘓幾年還能照顧的這麼好,住院檢查說是心力衰竭,我沒有想過要放棄。父母親是偉大的,她養了我小,我就該養她老。」

每一個這樣的家屬都是在痛苦中煎熬,可是這份痛苦正是我們無法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必須要肩負起的責任。

這種現實的無奈和內心的糾結,正是一份煎熬,正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人生,正是平凡而又偉大的讚歌。

人生有很多選擇,但沒有絕對的對錯。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生死,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悲歡。

我曾經救過很多人,但送走了更多的人。

在經歷了年輕氣盛的階段之後,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一點:我們看見的或許是事實,但並不一定是真相。我們有權做為一名冷眼旁觀的看客,但無權去指責他人做出的選擇,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別人的生活,我們無法經歷別人的經歷。

「爺爺是我拉進醫院的,我爸爸一直在身邊,小叔和大伯都在醫院等著。去了之後醫生就判斷可能是腦出血,做了急診CT,結果出血有100毫升。醫生的建議很清楚:老人已經86歲了,出血量超過100毫升,就算是年輕人手術也不一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更何況是老人。做手術沒有必要,藥物保守治療吧,能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我爸爸和叔叔伯伯商量後將爺爺拉回了家,第三天爺爺便走了。我覺得爺爺沒有受多少罪,走的挺好。但願天下的老人都能健康,兒女們都能孝順!」

「我想起了我的媽媽,2012年的時候,媽媽的耳朵後面長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包,大家都沒有在意,便去藥店買了葯。藥店的醫生建議我媽去醫院檢查一下,我把媽媽帶進了省立最好的醫院,結果診斷是鼻咽癌中晚期。我們按照醫生的方案做了放化療,但一年後媽媽還是去世了。這一年裡,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還借了很多錢。媽媽有些埋怨我沒有帶她去北京上海那些好醫院看病,我心理知道我媽媽才49歲,那麼的年輕。原本應該是享福的時候,最後卻走的那麼痛苦。其實,最後一次去醫院複查的時候,醫生就說已經轉移到骨頭,沒有必要花那些冤枉錢了。可我的心理一下子撕心裂肺的痛,這相當於給媽媽判了死刑,即使花再多的錢也救不了命了。看見文章中的患者,我寧願讓我的媽媽癱瘓在床,只要她還活著。」

「我爸爸也是突然昏迷不醒,叫來救護車後,醫生說沒有必要去醫院了,我哥哥也是這個態度。作為女兒,我們沒有權利要求送醫院,因為害怕爸爸在外面去世而不能回家。爸爸在昏迷期間,我們幾個女兒想給爸爸喂點東西,嫂子不準喂,怕嗆著,也不給爸爸輸液。就這樣,我們眼睜睜看著爸爸餓了一個星期後去世了。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痛。」

「2013年,母親突發腦出血後昏迷不醒,醫生判斷後說不宜手術,建議保守治療,我同意了。第二天,母親病情惡化,農村的習俗是:如果在外面去世了,是不能回村子的。於是,趁著母親還有生命體征,火速辦理了出院手續,將母親接走了。沒想到的是:母親還是在半路中走了。不是醫生不想救,不是我們不想救.」

這樣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或許只是別人的生活,卻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內心,感動了趙大膽。

沒有多和錯,沒有孝順而忤逆,這只是一幅又一幅現實無奈和痛苦掙扎的、既漫長卻有轉瞬即逝的人生百態。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掙扎著,為了生存,為了愛,為了恨。

但,我們終究逃脫不了死亡,逃脫不了人情冷暖,逃脫不了喜劇和悲劇。

記住,或許我們能做的就只是做一名面無表情卻內心熱血奔涌的看客。

記住,或許我們應該認真的反思自己,不要輕易去指責評判別人,這個別人在某一天就會變成我們自己。

我守候在凌晨三點的急診室,站在夾雜著愛恨的風中,能做的正是治病,卻從未能救過命,更加沒有拯救過那些迷失的靈魂。

不是醫生不想救,不是我們自己不想救。

而是,我們永遠無法參透人生,也無法逃脫生活的束縛。

PS:如果你有故事,可以發送到我的郵箱里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後一支多巴胺 的精彩文章:

她從沒有家,唯有爺爺奶奶的懷抱!
一場發熱引起的生死兩難!值得所有人深思!

TAG:最後一支多巴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