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停車刮東風

共享停車刮東風

「政府監管、市民出行、停車管理」是停車問題的難點和痛點。201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規範和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推進城市停車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經過幾年的探索,共享停車概念已深入人心,實際操作中的各種阻礙已被慢慢清除,共享停車颳起強勁的東風!

成都:推動泊位共享新經濟

2018年7月24日,成都新經濟企業產品和服務供需對接會上,交投集團與停車行業獨角獸企業簽約,將藉助該企業承包的技術優勢及成都市停車協會的行業優勢,共同組建成都交投智慧停車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共享停車業務。

「共享停車業務,就是要提升全市存量停車資源利用效率。」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交投智慧停車科技有限公司將打造成都城市級智慧停車商用共享平台,其主要功能為收集成都市停車動態信息,通過數據互聯互通、線上撮合、線下推廣實現泊位錯時共享,從而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為市民停車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務,推動泊位共享新經濟發展。

成都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還將對接相關部門制定補貼政策,對城市級智慧停車商用共享平台建設、停車場智能化改造給予補貼。此外,還將為停車場信息系統建設統一的地方性技術標準,將成都市經營性停車場接入市級智慧停車信息平台,解決停車場數據採集難問題。成都市共享停車思想層面已全面統一,只等上線後強力推進。

青島:打造智能停車一體化平台

2016年8月,青島市政府專題會議明確了「一個信息平台、一個運營主體、一套技術標準、一套服務體系和管理規範」的工作思路,由市城鄉建設委牽頭,華通集團負責該市智慧停車管理一體化平台的具體建設。在平台建設中,華通公司一方面鼓勵車位主人分享自己的空閑時段車位到APP管理軟體上進行分時出租,增加收益;另一方面,提高商場、寫字樓、小區等場所停車場空閑時段的車位利用率,增加車場營收。

截至2018年6月,青島市智能停車一體化平台一期建設完成。青島華睿停車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奚麗亞介紹,「宜行青島」停車APP運行穩定,共接入停車位8.58萬餘個,停車場217個,充電站307個,充電樁2400個,申請軟體著作權8項。平台接入車場類型涵蓋商業、交通樞紐、醫院、政府單位、綜合體地產、專用停車場等等。

除打造線上停車軟體,華通集團還充分挖掘停車資源,加快停車場建設。目前,由華通集團投資建設、著力解決城市商圈停車難的示範項目——李村商圈停車智能引導系統已經投入運營、效果良好;青醫附院東部院區地下停車場已經投入使用;著力解決青醫附院江蘇路院區周邊停車難的禹城路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場,預計年底前建成並投入運營。青島市共享停車起點高、推動快,目前已基本建立停車一體化平台。

台北:發出首張共享平台停車登記證

台北市地窄人稠,停車一位難求,一些熱門路段哪怕三更半夜依舊車位難尋。據統計,台北市民上班平均花11分鐘找車位,下班回家找車位要花16分鐘。城市空間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大量興建新停車場顯然不切實際。如此一來,時下熱門的共享停車理念,就成了解決問題的不二之選。

但這套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就有候選人在喊共享停車,但一直到今年6月,台北市交通局發出首張共享平台停車登記證,共享停車在台灣才終於合法。為了防止某些個人將自用車位完全商用,台北市規定,家用或自用車位每天營業時數上限8小時;為了確保住戶真的有開放共享車位,共享停車業者「Upark」則在合約中訂出下限,規定車位每個月起碼開放50個小時。台北市雖然很早就提出共享停車但推進緩慢,至今才剛剛將共享停車非法的身份拿掉,後續結果有待觀望。

從成都、青島、台北三個城市的情況可以看出共享停車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支持,但推進程度和效果卻大不相同,可以得出的是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積极參与,是共享停車強力推進的催化劑。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停車網 的精彩文章:

自主泊車智能化越來越高 對「停車難」說NO

TAG:停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