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稻「褐變穗」主要原因是什麼?該怎麼用藥防治?

水稻「褐變穗」主要原因是什麼?該怎麼用藥防治?

水稻「褐變穗」主要是交鏈孢黴菌和附球黴菌感染。該病害田間發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其癥狀為水稻抽穗後不久,穀粒內穎出現褐色斑點或變褐,隨病勢進展變濃褐或黑褐色,稱之為「褐變穗」,小穗軸並不壞死。並伴隨葉片出現褐色斑點,受害褐粒多數茶米、黑米率高,嚴重影響米質。嚴重時稻田遠看一片黑。對水稻生育後期灌漿影響較小,產量僅下降5%左右。


1、田間致病菌源的積累

近年來,機械化收割和秸稈還田面積逐漸擴大,還田的稻稈上積累了大量病苗;其次堤埂雜草割後就地放置,孢子發生密度較高,易於田間菌源的惡性積累。

2、感病品種連續大面積種植

連年種植同一品種,面積擴大及病菌增加,導致品種的抗病性逐年下降,為「褐變穗」的大發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寄主條件。

3、施肥不當

促進病害發生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時期偏晚,導致水稻抽穗後過於繁茂,貪青晚熟;同時鉀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種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4、天氣情況

成熟期溫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更容易發生。

主要防治配方:稻瘟靈、春雷黴素、井岡黴素、拿敵穩,多抗黴素。在水稻孕穗期噴施3%多抗黴素80--100毫升,或50%撲海因75毫升/畝。

施藥方法:在水稻孕穗末期、齊穗期,兌水彌霧機莖葉噴霧,或航化噴葯防治。

注意事項:噴葯時避開高溫時間和開花時間,早上8點之前,下午4點之後噴葯為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眾地 的精彩文章:

警惕高溫天氣,如何解決高溫給水稻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TAG:雲眾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