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嚴」教師職業行為規範?網友:怕是「走過場」

「最嚴」教師職業行為規範?網友:怕是「走過場」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先」,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作為社會文明的傳承者,教師肩負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靈魂、塑造人格的使命,他們為國家培養著一批批有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青少年。所以說,教育決定著社會的未來,正因如此,人們對教師品德有著更高的要求,相關部門也頻頻出台規定,「嚴格約束」教師職業行為。

前段時間,某市教育部門出台了《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規範》(下稱「規範」),對教師言行進行了頗為細緻的規定,筆者列舉其中一二:不準隨意停課、換課、占課、拖課、或隨意增減課時;不準消極怠工或上班時間進行上網聊天、炒股、看電影、打遊戲等與工作無關的事項;不準課上不講課下講,不準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不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時,不履行保護學生人身安全職責;不準體罰或以任何方式變相體罰學生;不準不備課上課堂,不準抄襲他人教案,嚴禁教學中出現科學性、知識性錯誤;不準在校園中有著裝不規範、言語粗魯、吸煙等有損教師形象的行為;對學習困難學生要進行個別輔導,不準讓學生家長批改或讓學生代改作業;不準歧視、指責、訓斥家長;不準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誤人子弟……

「規範」內容不可謂不細緻,不可謂不嚴格,不可謂不全面,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嚴」教師職業行為規範。按理說,對教師行為進行嚴格要求並無不妥,在當下情形,還顯得有些必要。比如部分學校確實存在少數教師隨意佔課、拖課的現象;有些教師與家長的關係確實有點緊張;少數教師布置作業比較機械,容易給學生增加額外不必要的負擔;一些老教師課前很少備課;某些教師不太注意形象,在校園裡抽煙;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存在「唯分論」的情況……

不過有些具體要求真的不好實施。打個比方,如果班級出現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進行個別輔導?是放學後留著這些學生在辦公室「開小灶」,還是利用休息日在家裡「開小灶」?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有很大的風險,學生接受老師的個別輔導,可能無法按時回家,如果此時學生安全出了問題,誰來擔這個責任?莫非要求教師輔導完學生功課,還要安全的把他們送到家?避開安全問題不談,花精力輔導個別學生對其他學生來說公不公平?教育公平公正如何保證?

「不準上班時間上網聊天」,如果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在上班時間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溝通孩子的日常,算不算違規?「不準在教育教學活動、學生管理、評價中不公平公正對待學生」,公正還是不公正由誰來評判?「不準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如何判別一位教師是不是得過且過?

所以,有的行為規範就好像被懸在空中,很難落地。難怪有網友看到這些「細則」之後,擔心這會是「走過場」。這樣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有些地區再三強調教師不準進行「有償補課」,事實上卻難以真正杜絕。部分原本不想補課的教師,因教學能力太強,親戚、朋友家的孩子「絡繹不絕」,甚至有領導「打招呼」要他帶幾個學生。教師的某些行為被「脅迫發生」存在於很多方面。只是從「嚴格約束」教師行為著手恐怕只治標不治本,一些社會行為也要被規範,不要讓一些「教師無法抗拒的力量」影響教師行為,這才算治本。

既要指標又要治本,就需要「最嚴」教師職業行為規範不折不扣的被執行下去,還需要相關部門對社會環境做一些規範,減少教師應付教育教學以外事務的成本,這樣才能標本兼治,教育才會越來越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軼工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一定要去大城市讀大學?
為何「985」、「211」越來越難考?

TAG:軼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