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場監管總局陳少洲:食品安全抽檢要堅持問題導向

市場監管總局陳少洲:食品安全抽檢要堅持問題導向

對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司長陳少洲24日在北京表示,要堅持問題導向,落實「雙隨機,一公開」,以「四個最嚴」的要求,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他是在7月24日在全國食品安全周期間,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導,第一財經主辦的「食安下午茶」上發表這一看法的。

陳少洲表示,食品抽檢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手段之一。目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食品安全抽檢過程中,緊盯風險程度高、抽檢合格率低、居民消費量大的食品;緊盯農獸葯殘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屬、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等人民群眾最為擔憂的指標;緊盯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校園周邊等重點場所。

陳少洲稱,總局正按計劃穩步推進抽檢監測工作,部署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和粽子等食品的專項抽檢,進一步加大食用農產品抽檢力度,擴大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試點範圍,有序開展承檢機構考核管理,著力抓好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工作,聚焦群眾關切,解決突出問題。

2017年原食葯監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3.33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7.6%,比2016年提高0.8個百分點。居民日常消費的糧、油、菜、肉、蛋、奶、水產品、水果等大宗食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到99.5%,比2016年提高0.7個百分點,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方面。此外,大型生產企業和大型經營企業樣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6%和98.7%,均比2016年提高0.6個百分點。

陳少洲強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控制和減少食品安全風險,避免風險演變為實際危害。新《食品安全法》將風險管理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四大原則之一。總局持續推動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工作,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宣傳周上,印發了《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費提示》(2017-2018)、《食品安全風險解析》(2014-2018),製作了多部食品安全動漫等。編寫元旦、春節、元宵、高考等應季應時的消費提示,主動回應媒體熱點、社會關注、突出問題。

對於當前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陳少洲表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市場監管體制經歷改革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眾對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有了新期待。與新要求、新期待相比,食品安全抽檢工作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是,抽檢合格率持續走高,與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不高之間的矛盾。這其中既有抽檢合格率,尤其是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還不能全面、真實反映食品安全狀況等因素,也有食品安全謠言、欺詐和虛假宣傳以及假冒偽劣等社會因素對消費者感受的影響。

二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滯後與發現防控風險要求增高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是新技術、新材料的廣泛使用帶來未知風險因素的廣泛增加,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標準與監管實際需求,以及標準的基礎研究和保障能力與建立「最嚴謹的標準」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與核查處置風險防控精準定位之間的矛盾,生產企業進貨把關不嚴,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銷售者進貨憑證普遍缺失,不合格食品無法追溯,核查處置和風險防控難以精準定位。

四是,信息公開與地方保護、企業利益之間的矛盾。不合格食品信息公開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影響較大,不可避免地與企業利益與企業所在地的地方利益存在矛盾。

陳少洲表示,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食品安全抽檢工作要在優化「放管服」的營商環境下,通過抽檢監測發現風險,及時警示和指導企業控制風險,及時提醒消費者規避風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安全的戰略思想,以滿足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為目標,深入推進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再上新台階。

第一財經執行總編輯楊宇東在與會時表示,作為財經媒體,第一財經一直把食品安全、食品生產、藥品生產作為很重要的報道領域。這些領域也有非常重要的商業話題。未來第一財經將從更多角度切入這個商業領域的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科技賦能支付行業,匯付天下差異化競爭優勢凸顯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