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這本書印刷千本只賣一本,日本卻視為寶貝,從此崛起領先中國

清代這本書印刷千本只賣一本,日本卻視為寶貝,從此崛起領先中國

原標題:清代這本書印刷千本只賣一本,日本卻視為寶貝,從此崛起領先中國


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寫了一本《四洲志》,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後來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整理改編出一本《海國圖志》,不得不說的是也就是這本書,從此改變了日本與中國近代史以來的地位和水平。


其實在近代東亞歷史上,日本和大清王朝一樣實行的閉關鎖國,無論德川幕府還是貧民百姓都是很排斥外來文化的,而且也都面臨外來侵略。


大清在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不斷受到侵略,日本從1853年美國黑船事件開始,也不斷面臨西方國家的侵略,為此,不斷的開放口岸貿易,簽訂不平等條約。


但是,為何封建思想同樣頑固的日本突然能夠在1868年全面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領先中國近百年,突然暴起呢?這主要得益於一本書,一本中國人看不上,遭到拋棄的書。這本書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寫的《海國圖志》,主要介紹了西方各國的經濟、文化、地理、軍事、科技等全方位的內容。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民眾開眼看世界,讓統治階層看到,我們與西方的差距,不能再妄自尊大,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強盛國家。但是,這本書自從面市開始就沒能受到清朝國人的關注,就第一期印刷了1050本,一年時間只沒賣出去一本,自此再也沒有再次印刷。而當時流行的書都是儒家經典,忠義廉恥等。


但是,恰在此時,一名在大清的日本商人看到此書,如獲至寶。當即帶回日本,開始印刷發行,而從1851年開始,《海國圖志》在日本開始盛行,在5年內重新印刷了20多次,而且每次印刷量都十分巨大,尤其是在面臨侵略的日本,魏源那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被日本朝野,民眾廣泛接受,這位後來的明治維新創造了開眼看世界的基礎。



一位日本專家總結,日本之所以能在短期開始維新,主要在於《海國圖志》在日本的流行,它比教科書還珍貴。梁啟超當年也評價,「《海國圖志》直接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

有了民意、朝野基礎後,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師夷長技以制夷,很快國力暴漲。在1894年甲午戰爭大敗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自此日本領先中國近百年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拾貝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生只打一場仗,卻讓外族300年不敢入侵,說過1句話家喻戶曉
此人偷偷貸款200萬英鎊,計劃偷襲東京,慈禧知曉後痛批了4個字

TAG:趣史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