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齊白石作山水 實胸中逸氣

齊白石作山水 實胸中逸氣

題記:齊白石作山水,實胸中逸氣,過程無外乎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寫生後寫意,寫意後複寫生,形神俱見,非偶然可得。

萬竹山居 齊白石

無年款 102.5×49.5cm 軸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帝都兩大齊白石展,似乎想把北京的悶熱消解在畫中。

7月18日,故宮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出「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三日後,北京畫院美術館「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大幕開啟。

兩展系兩家合作,就展品而言,故宮的活潑與畫院的清涼相映成趣。

齊白石以花鳥草蟲聞名當世,流傳後來,即在如今,仍有廣泛群眾基礎。然其山水,不為時人接受,甚至詬病,稱之「野狐禪」,齊白石亦曾自題「余畫山水,時流誹之,使余幾絕筆。」究竟沒有絕筆,其山水,雖著墨不多,作品亦少,留下來的多屬精品。

北京畫院研究部主任呂曉介紹,此次隆重推出的「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即是齊白石山水集大成者。世之所傳,其山水十二條屏共有三套。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

1932年 138×62cm 軸 紙本設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其一,早年,齊白石為一位江西鹽商畫《南嶽全圖》,作為他游山壯舉的紀念。齊白石為迎合鹽商心思,著色十分濃重,十二幅中堂,僅石綠一色,就足足用了兩斤,鹽商看後十分滿意,付了三百二十兩銀子的巨額潤金,齊白石用這些銀子買屋置地,過上了小康生活。

其二,創作於1925年,以前傳說是白石老人贈送民國名醫陳子林50大壽的壽禮。呂曉介紹說,最近有學者考證,受畫人很可能是大收藏家黃子林(蟄廬)。這套十二條屏後來被齊白石的女弟子郭秀儀帶到台灣,2017年末,於北京保利秋拍以9.315億元天價成交,創下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轟動一時。

其三,便是正在展出的這套,1932年為舊交王纘緒所作,畫中景色皆平常山間 鄉野風光,大寫意,筆墨洒脫,平淡不失意蘊。此十二條屏,珍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此番首次離開山城來京,為保護文物計,只在北京畫院停留一個月。

呂曉表示,齊白石畫山水,用筆和構圖極簡,但簡中寓繁,追求簡單里的豐富感。尤其四季山水十二條屏,觀其畫面,所繪之樹木綠植、配景皆只一種,比如畫中只畫柏樹、松樹、柳樹、芭蕉、竹林……不雜其他樹木,配景中或只畫游鴨、或只畫烏鴉、或只畫荷花……種類雖少,但筆筆不同,各個特立。此為與傳統山水畫最不同處,並不講究繁複,反而將簡單進行到底。

加之構圖奇險,打破傳統的三段式:平遠、高遠、深遠,以中景構圖為主,但每一張都別出心裁。

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之木葉泉聲、借山吟館、荷亭清暑、綠天野屋

木葉泉聲,中間一道泉水將畫面直直分開兩邊,木葉襯托出斜向右上之勢,完美平衡了畫面,氣足而不割裂。呂曉在講述這幅畫時說,有時候看著看著能聽出泉水叮咚聲來,這可能就是白石山水妙處吧。

借山吟館,前有水塘,游鴨,後有竹林、遠山,房屋置於竹林中,足見幽靜閑雅意境,且敷色清淺,用筆簡淡,是高級的畫法。荷亭清暑,則直接平鋪,深深淺淺,濃淡相間的荷葉,頗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之意。綠天野屋更絕,一改前人芭蕉多寫意之態,棵棵用實筆,白描勾出,間以青草、房屋、高山,雖無顏色,卻綠意滲出。

呂曉說,齊白石作山水,實胸中逸氣,過程無外乎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寫生後寫意,寫意後複寫生,形神俱見,非偶然可得。他畫的山水是曾經所見,亦是心中所想所思。

1919年,齊白石在《老萍詩草》中言道,山水畫要無人所想得到處,故章法位置總要靈氣往來,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筆要巧拙互用,巧則靈變,拙則渾古,合乎天趣。於北京畫院看其山水,靈變天趣互為表裡,簡中有繁,繁中寓簡,揮灑之間,洋洋大觀。

芭蕉書屋 齊白石

無年款133.5×66cm 軸 紙本設色 首都博物館藏

據悉,此次展覽北京畫院聯合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十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共同主辦,共展出齊白石山水畫作逾160件套。

呂曉表示,除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外,石門二十四景、兩套借山圖、故宮所藏從未展出的四條屏、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兩套四條屏等亦值得細細品賞。

石門二十四景還有《芥子園畫傳》的影子,但因齊白石已經開始構遠遊,見識增廣,面對真實山水細細構思,個人風格已顯山露水。

石門二十四景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1910年創作的《借山圖》完全是自己的風格,洞庭落日、灞橋風雪、十里桃花、雁塔坡、滕王閣等躍然紙上。「看似尋常實奇崛」的畫面,構圖新穎、剪裁大膽,給人以獨特的視覺感受,完全不同於前期作品或同期畫家的山水畫。

彼時,他遠遊而歸,行萬里路的經歷、思索落實到畫面上,已然超越時代審美。呂曉特別指出,齊白石的山水跟誰都不一樣,獨樹一幟。畫家有自己風貌是很難的事情,有些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步前人後塵。

借山圖之四洞庭君山 齊白石

1910年 30×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而齊白石山水畫構圖極簡,且多有奇構,沒有古人那些「平鋪細抹死工夫」。其章法、筆致、構成的妙趣正體現了他的藝術追求,呂曉說,「胸中山水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恰是對齊白石山水最佳的解讀和腳註。

齊白石多作平遠山水,筆力凝重沉鬱,著色鮮艷單純,意象奇特别致,風格渾厚清新。構圖出奇出新,無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筆調,大氣磅礴、純凈明麗。在似與不似之間,把山水靈性的本質,或輕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現出來,大開大合中又見細膩、樸素的善良與樂觀的堅強。

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中,每一筆似乎都含著家鄉的泥土氣息,每一根線條似乎都凝結著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華滋、深厚而通俗。有評論家指出,齊白石的花鳥蟲魚非常突出地表現了他繼承傳統而又發揚了傳統的特色,但是他的山水人物則是突破時代的創作。

石門二十四景之棣樓吹笛圖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作為齊白石書畫的研究學者,呂曉笑言,考證畫里的內容和表達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有很多已不可考,但結合其他收藏機構的作品,作比對、觀照,總還能看出端倪。兩套借山圖四五十開(現存二十二開),認出的已經有十二開。

呂曉不無感慨,此次,北京畫院美術館傾盡四層展廳,只為將齊白石山水意境淋漓盡致地展出。

一層通過多媒體視頻、專題紀錄片等方式向廣大觀眾講述齊白石的藝術特色;二層集中展示「湘上青山好景光——家園」與「看山曾作天涯客——遠遊」,全面講述齊白石早年學習山水畫的歷程以及中年後「五齣五歸」的遠遊故事;三、四層則分別對應展出「卅年刪盡雷同法——變法」和「岳雨湘煙夢往還——思鄉」,系統梳理齊白石山水的發展沿革。

相信,在北京畫院看完齊白石的山水展,對他的山水會有新的認知。事實上,其繪畫面貌之豐,本不惟草蟲、花卉、也在乎山水。有業內人士稱,齊白石可視作天才,身上不必加文人標籤的天才。這個評價,可謂一語中的。

自臨借山圖冊之竹霞洞 齊白石

1927年 25.5×20cm 冊頁 紙本設色 中國藝術研究院

觀展後記:白石之活潑不必細表,其所繪花鳥蟲魚,皆有靈性。或靜或動,幾成真態,雖高格卻親民。來往觀者,總能認出些許,幾串笑聲,一打回憶。看齊白石是快樂的,有簡單純粹不必深究的放鬆態,身處自然的歡愉感。老少咸宜,商賈不拒。白石固有萌態,痴態,若只見他是一可愛老頭,究竟失於淺薄,有厚積觀者,駐足於殘荷,與友人大談用墨調色下筆,雖好為人師,亦薄發之故。展廳冷氣重,外頭悶,冰火兩重天亦不足形容。然白石之氣,午門偌大空間,竟裝不下他,有人說,白石之畫,宜在曠野,極言其生氣,此言不虛。

白石面貌之豐,在北京畫院齊白石山水展可見一斑。四層展品,石門二十四景,山水十二條屏,借山圖等自不必說,便是白石之寫生畫稿亦足見其胸中丘壑,而山水況味,觀真品,更見氣韻。

文 |趙閃閃

圖 |北京畫院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撲朔迷離的燕下都故城:「疙瘩台」僅僅是一處軍事防護遺址嗎?
「趣談歷史」傳說薛仁貴四代元帥,薛家到底有多牛?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