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 鄭莊公掘地見母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 鄭莊公掘地見母

【重磅】MP3全系列中國歷史隨時聽音響製品

該全系列中國歷史演義MP3,自西周開始,直至民國,時間跨度3000年,。可以免去花流量收聽不經濟的煩惱,不用任何流量就可以在車載上收聽,也可以在家中電子收錄機播放器中收聽,也可以在隨身聽中收聽。

銷售對象針對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大小朋友,也可以針對想進一步深度了解全系列中國歷史演義史的各類大小朋友。該系列尤其適合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及各類碩士博士研究生;適合於中小學校的各科老師,特別是歷史老師、語文老師。同時,更加適合沒有更多的時間系統學習中國歷史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與普通幹部。

該系列MP3全系列中國歷史演義視聽製品,可以在你愛車上播放,在不影響你旅途的同時,系統聆聽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演義;也可以在你健身、步行、戶外游、戶外散步時,讓你在聆聽中國歷史的恢弘史詩中提升你的知識與視野,即陶冶情操,又不影響你的健身;也可以在經常出差的朋友中,坐在大巴車、坐在動車高鐵上、坐在飛機上,你只要戴著耳機,在閉目養神中,就會讓你的思緒激蕩在驚心動魄的中國歷史演義的歲月長河中。。。。。。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嗎?你想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提升自己的歷史修養嗎?你想在戶外運動及散步中,也不失學習的機會嗎?你想讓自己自駕、坐大巴、坐動車、坐高鐵、乘飛機等等的旅途不在寂寞無聊嗎?那麼,請你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hmsy2211,同時,你也可以加微信號:sdy189189 網名:善得元。

有需要該產品的朋友可以加上述微信號。

目前熱銷中的產品為:有需要的朋友及時聯繫。

1、《東周列國志》100集,mp3

2、《秦帝國演義》47集,mp3

3、《項羽》10集,mp3

4、《西漢演義》128集,mp3

5、《東漢演義》 mp3

以上音響製品已經錄製完成,有現貨,西漢以後的歷史演義音響製品在2018年7月19日以後正在陸續錄製推出,請持續關注

善得元

謹記:以下是購買中國歷史音響製品的微信收款二維碼與支付寶支付二維碼,只有在確定購買意向後,掃描支付:

東周列國志

(明)馮夢龍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 鄭莊公掘地見母

話說平王東遷,車駕至於洛陽,見市井稠密,宮闕壯麗,與鎬京無異,心中大喜。京都既定,四方諸侯,莫不進表稱賀,貢獻方物。惟有【jīng 本義:一般指落葉灌木、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別稱】不到,平王議欲征之。群臣諫曰:「蠻荊久在化外,宣王始討而服之。每年止貢菁茅【jīng máo 1.香草名。茅的一種。古代祭祀時用以縮酒。】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不責他物,所以示羈縻【jī mí 指聯繫;籠絡、懷柔;束縛、控制;拘禁。羈:拼音:jī。會意。從網(罒),從革(皮革),從馬。合起來表示用皮革製成的網路來把馬絡住。本義:馬籠頭。縻:拼音:mí。 捆,拴:羈~(a.束縛;b.籠絡使不生異心)。本義:牛韁線。】之意。今遷都方始,人心未定,倘王師遠討,未卜順逆。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如或始終不【quān 字義是改:~心。~改。~革(悔改)。~容(悔改的表情)。怙惡不~(堅持作惡,不肯悔改)。】【sì 等待】兵力既足,討之未晚。」自此南征之議遂息。

秦襄公告辭回國。平王曰:「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chóu 用財物報答】扈【侍從,養馬的僕役】從【hù cóng隨從。】之勞【少量的獎賞來獎勵你派兵護送我的功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秦襄公稽首【qǐ shǒu 很多書、很多人誤標、誤讀為jī shǒu。指古代跪拜禮。也是出家人所行的常禮,一般在見面時用。注意,中國傳統禮儀的稽首動作和佛教出家人的動作是不一樣的,手的動作是不一樣的,當然它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佛教的叩頭動作手心是向上的,意為承接佛法。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頭觸碰在地上且停留一會兒。】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將孛【bèi ,意思為 1. 草木茂盛的樣子。 2. 古書上指光芒強盛的彗星。 】丁、滿也速等,俱死於戰陣。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闢地千里,遂成大國。髯【rán】翁有詩云:

文武當年發跡鄉,如何輕棄畀【bì 「田」本義指農田。「丌」意為「基礎」、「支架」。「田」與「丌」聯合起來表示「把田地支起來」。我們知道田地是支不起來的,因此這只是形容準備把這塊田地分給人們,本義:準備把田地分給人們。 《說文》:「畀,相付之約在閣上也。」象形字,象一束紡織物(約),放在一個托盤(閣)上面;君主古代賜予臣僕物品採取的方式。因此得出語義為「與也」、「予也」。給予:畀以重任】秦邦?

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號始皇!

卻說秦乃帝顓頊【 zhuān xū 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之裔【裔yì 1. 衣服的邊緣。 2. 邊,邊遠的地方:海~。四~。 3. 後代子孫:後~。華~。 】。其後人名皋陶【皋陶(g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他是我國上古「五帝」之首黃帝的長子少昊(玄囂)的後裔,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他還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上古中華第一任司法部長和首席大法官,後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皋陶生於曲阜,皋陶姓贏(漢朝始誤作偃姓),被大禹選為繼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繼承之位。後來改李姓。】,自唐堯時為士師官。皋陶【gāo yáo】子伯翳【bó yì 即伯益。 《國語?鄭語》:「嬴,伯翳之後也。」伯益,名益,偃姓,伯為爵稱,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鷖,大費。皋陶之子,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後,女祖為黃帝族顓頊之孫,系趙、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際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傳說,他能領悟飛禽語言,被尊稱為「百蟲將軍」。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早期先民學會了建築房屋,鑿挖水井。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時,伯益的後裔造父因為替周穆王駕車有功,被賜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贏姓為趙姓,伯益因此被尊稱為今天趙姓族人的血緣祖先。伯益,亦稱大費,是中國古代贏姓各族的祖先。】,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澤,驅逐猛獸,以功賜姓曰嬴,為舜主畜牧之事。伯翳【bó yì】生二子:若木,大廉【lián 大廉,姓贏,漢族,男,是伯益(大費)的長子。廉氏後人奉大廉為廉姓的得姓始祖。】。若木封國於徐,復商以來,世為諸侯。至紂王時,大廉之後,有蜚廉【 1.人名。夏後啟(開)的臣子﹐鑄九鼎於昆吾。 2.人名。商紂的臣子。 3.傳說中的神禽名。 4.傳說中的神獸名。 5.風神。蜚 : 蜚 fēi 古同「飛」,本義:一種有害的小飛蟲。指無根據的、無緣無故的。廉 lián 本義為廳堂的側邊。《 說文》,「廉,仄也。堂之側邊曰廉,故從廣」。引申出邊,與角相對。《 九章算術》「邊謂之廉,角謂之隅」。堂屋的側邊:廉隅(稜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 】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惡來【惡來又稱為惡來革,商紂王時期的大臣,飛廉(又作蜚廉)之子,以勇力而聞名。武王伐紂之時,他被周武王處死。飛廉和惡來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祖先。關於他的情況正史中已失記載,只有在《韓非子》中有相關記載。】有絕力,能手裂虎豹之皮。父子俱以材勇,為紂幸臣,相助為虐【nüè 虐,殘也。——《說文》】。武王克商,誅蜚廉並及惡來。蜚廉少子曰季勝,其曾孫名造父,以善御【御) yù 駕駛車馬:御車。御者。駕駛車馬】得幸於周穆【mù 古代宗廟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一世為昭,二世為穆;三世為昭,四世為穆;五世為昭,六世為穆;單數世為昭,雙數世為穆;先世為昭,後世為穆;長為昭,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穆,禾也。——《說文》。溫和、恭敬】王,封於趙,為晉趙氏之祖。其後有非子【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者,居犬邱【犬邱,秦人祖先非子所居之地,犬邱有東犬邱、西犬邱之分,東犬邱在今天陝西省興平市,西犬邱在甘肅省禮縣一代。】,善於養馬,周孝王用之,命畜馬於汧【qiān,今千河的古稱,源出中國甘肅省,流經陝西省入渭河。 】、渭二水之間,馬大蕃息【fán xī 釋義:滋生;繁衍。 【詞目】蕃息 【釋義】〈書〉滋生眾多;繁殖增多:萬物蕃息;繁盛生長 【示例】 是以奸臣蕃息, 主道衰亡。蕃fán茂盛:蕃茂。蕃昌。蕃蕪。繁多:蕃衍(同「繁衍」)。《說文解字》:息,喘也。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為附庸【fù yōng在古代指的是附屬於大國的小國】之君,使續嬴祀【祀sì 祀,祭無已也。——《 說文》,祭神的地方;世,代;中國商代對年的一種稱呼;向神或神明供奉動物或植物食物、酒類、香燭或珍貴物品作為祭祀的行為或舉動等意思。】,號為嬴秦。傳六世至襄公,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豐之地,勢益強大,定都於雍【yōng 秦國早期的都城,現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始與諸侯通聘【通聘 【拼音】tōng pìn【釋義】1、互相遣使交好。2、舊時稱男家向女家致送訂婚財禮。 1、互相遣使交好。 】。襄公薨【 hōng 〔薨薨〕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如「蟲飛薨薨」。 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子文公立。時平王十五年也。

一日,文公夢酈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於山阪【bǎn 【字義】:1.同「坂」。2.崎嶇磽薄的地方:~田。阪田(山坡上瘠薄的田地) 山腰小道; 朝辭羊腸阪,夕望貝丘郭。——唐·劉長卿《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 】:頭如車輪,下屬於地,其尾連天。俄頃【 俄頃 é qǐng 片刻;一會兒】化為小兒,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祀sì 祀,祭無已也。——《 說文》,祭神的地方;世,代;中國商代對年的一種稱呼;向神或神明供奉動物或植物食物、酒類、香燭或珍貴物品作為祭祀的行為或舉動等意思。】。」言訖不見。明日,召太史敦占【佔zhān 1. 迷信的人用銅錢或牙牌等判斷吉凶:~卜。~卦。】之。敦奏曰:「白者,西方之色。君奄有【yǎn yǒu 奄有 全部佔有。多用於疆土。「奄,同也。」「奄,大也。」「奄,覆。」「奄有」之「奄」,當訓為覆,或訓為同、或訓為大,皆其引申之義。 覆蓋:~有天下。】西方,上帝所命,祠【祠cí 形聲。字從示,從司,司亦聲。「示」指「祖先」。「司」本義為「世代從事某專業」,引申義為「專業執掌」、「專職從事」。「示」與「司」聯合起來表示「世世代代專門祭祀祖先的廟堂」。 本義: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築。 引申義:名士偉人紀念堂。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 說文》】之必當獲福。」乃於鄜【 鄜,注音:fū。富縣古稱鄜洲,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南部,】邑【鄜邑即為現在的陝西省延安市的富縣,古稱鄜洲,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築高台,立白帝廟,號曰:鄜畤【 fū zhì 雍五畤,又稱五畤、五畤原,是秦漢兩朝天子在秦國都城雍城附近祭祀天帝的地方。雍有五畤祠,以上祠祀五帝。[1]?先是秦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下畤 、祭赤帝、黃帝;漢高祖作北畤,祭黑帝;是五畤也。」後來自漢成帝開始,歷代天子祭祀上帝於國都南郊,天壇的傳統由此開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成帝建始二年,罷雍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長安南郊。」 不過,漢成帝時罷廢雍五畤、陳寶祠等,後因出現災異,心生恐懼,故又有所恢復。】,用白牛祭之。又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牽以獻文公。路間,遇二童子,指曰:「此獸名曰『蝟』,常伏地中,啖【啖,漢字,讀作dàn,指 1. 吃或給人吃:~飯。~以肉食。2. 拿利益引誘人:~以私利。3. 古同「淡」,清淡。4. 姓。啖,漢字,讀作dàn, 】死人腦,若捶其首即死。」蝟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雉zhì ⒈鳥名,俗稱"野雞"】精,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其雌者,止於陳倉山之北阪【bǎn】,化為石雞。視蝟,亦失去矣。獵人驚異,奔告文公。文公復立陳寶祠【cí】於陳倉山。又終南山,有大梓【 zǐ ,指落葉喬木;治木器;用木頭雕刻成印刷用的版;指故里;】樹,文公欲伐為殿材,鋸之不斷,砍之不入;忽大風雨,乃止。有一人夜宿山下,聞眾鬼向樹賀喜,樹神亦應之。一鬼曰:「秦若使人被其發【披散著頭髮。】,以朱絲繞樹,將奈之何?」樹神默然。明日,此人以鬼語告於文公。文公依其說,復使人伐之,樹隨鋸而斷。有青牛從樹中走出,徑投雍水。其後近水居民,時見青牛出水中。文公聞之,使騎士候而擊之。牛力大,觸騎士倒地。騎士發散被面【將頭髮蓋在臉上】。牛懼更不敢出。文公乃制髦頭【髦頭 máo tóu 1. 古代帝王大駕出宮時,武士披髮前驅者。始置於秦,漢、魏、晉因之。從髟(biāo),從毛。髟,長發下垂的樣子。本義:毛髮中的長毫;髦,發也。——《說文》。按,漢書所謂壯發。1.古代稱幼兒垂在前額的短髮。 2.毛中的長毫,喻英俊傑出之士:~碩。~士。~俊。 3.指馬鬃:~馬。 4.〔時~〕時興的,如「~~的服裝」。 5.古同「氂」,氂牛。】于軍中,復立怒特祠【怒特祠,秦文公復立。】,以祭大梓之神。

時魯惠公聞秦國僭【僭(發音:jiàn),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禮儀、器物。】祀上帝,亦遣太宰讓到周,請用郊禘【郊禘 【拼音】jiāo dì 【解釋】1.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dì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裡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古代宗廟四季祭祀之一。禘dì(形聲。字從示,從帝,帝亦聲。「帝」意為「原初的」、「根本的」。「示」指「祖先序列」。「示」與「帝」聯合起來表示「祭祀鼻祖」。本義:古代帝王、諸侯舉行各種大祭的總名。說明:本字中所含有的「帝」,是指祭祀者最早的血脈祖先,如周族的最早祖先是棄(后稷),商族的最早祖先是契。在行業是指「鼻祖」,如木作業的鼻祖是魯班,制筆業的鼻祖是蒙恬。在宗教是指開山祖,如佛教的開山祖是釋迦牟尼,道教的開山祖是老子);禘,祭也。——《說文》;禘,大祭也。漢儒說,禘有三。——《爾雅·釋天》】之禮。平王不許。惠公曰:「吾祖周公【周公旦】有大勛【(勛) xūn 特殊功勞:勳章。勛業(功勛和事業,如「不朽的勛勛」)。功勛。】勞於王室。禮樂吾祖之所製作,子孫用之何傷?況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魯?」遂僭【僭(發音:jiàn)】用郊禘【jiāo dì】,比於王室。平王知之,不敢問也。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諸侯各自擅權【擅shàn超越職權,自作主張:擅專。擅自。擅權 shàn quán(擅權,擅權)專權,攬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紛多事矣。史官有詩嘆曰:

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 郊天 jiāo tiān祭天。郊天是在郊外祭拜天帝的簡稱。自 階級社會產生以來,古代天子往往自稱受命於天,所以,對天帝的祭禮是』相當隆重的。郊天,是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東渠縣一帶。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夜,各村農戶皆在村外南野外設置香案,擺上供品,焚香明燭,向上天跪拜叩首,祈求五穀豐收,人丁興旺。祭畢,觀察天象及其及變化,以此預測來年莊稼豐歉。郊,距國百里為郊。——《說文》。按,周時距離國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遠郊。《爾雅·釋地》說:「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一從秦魯開端僭【僭(發音:jiàn)】,列國紛紛竊大權。

再說鄭世子掘突嗣位【 sì wèi繼承君位。】,是為武公。武公乘周亂,並有東虢【dōng guó【基本解釋】1.西周諸侯國名。周武王封其弟虢叔於此,後為鄭所滅。故地在今河南省滎陽縣境。】及鄶地【kuài 今河南許州密縣、古鄶地。】,遷都於鄶【kuài】,謂之新鄭。以滎陽【xíng yáng】為京城,設關於制邑【制邑, 西周屬東虢,屬春秋鄭,後入晉。在今滎陽市區西北12公里、峽窩鎮上街村。自此以西,地勢險要,虎牢關尤扼要衝。鄭莊公時,其母武姜曾為叔段請封於此,庄公答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拒絕封此。周靈王九年(公元前563年),以晉國為首諸侯國修築虎牢城,晉國又築梧城和制城。】。鄭自是亦遂強大,與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平王十三年,衛武公薨【 hōng 〔薨薨〕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如「蟲飛薨薨」。 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鄭武公獨秉周政。只為鄭都滎陽,與洛邑鄰近,或在朝,或在國,往來不一。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鄭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所生二子,長曰寤生【 寤生 wù shēng逆生。謂產兒足先出。寤,寐覺而有言曰寤。――《說文》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周南·關雎》⑵又如:寤言(醒後說話);寤寐(指醒時和睡時);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懷(睡不著而懷念);寤辟(醒來以手拍胸);寤嘆(睡不著而嘆息);寤遷(剛剛醒來就遷移);寤覺(睡醒)⑶】,次曰段。為何喚做寤生?原來姜氏夫人分娩【miǎn,指婦女生孩子。 】之時,不曾坐蓐【坐蓐 【拼音】zuò rù 【釋義】見《張氏醫通》卷十。即臨產。因古代產婦臨產有坐在草蓐上分娩者,故名坐蓐。蓐,陳草復生也。——《說文》。 徐鍇系傳:「 陳根更生繁縟也。…言草繁多也。」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草席:~婦( 產婦)。~母(接生婆)。坐~(臨產)。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謂早餐時間很早)】,在睡夢中產下,醒覺方知。姜氏吃了一驚,以此取名寤生,心中便有不快之意。乃生次子段,長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藝高強。姜氏心中偏愛此子,若襲位為君,豈不勝寤生十倍?屢次向其夫武公,稱道次子之賢,宜立為嗣【嗣(拼音:sì),作名詞時有接續、繼承、子孫等意思】。武公曰:「長幼有序,不可紊亂。況寤生無過,豈可廢長而立幼乎?」遂立寤生為世子。只以小小共城,為段之食邑,號曰共叔。姜氏心中愈加不悅。及武公薨,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仍①代父為周卿士。姜氏夫人見共叔無權,心中怏怏【yàng yàng,漢語詞語,不服氣或悶悶不樂的神情。】。乃謂庄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數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爾【蕞爾 zuì ěr 很小的樣子。蕞,小貌。——《廣韻》;古代演習朝會禮儀時,捆紮茅草立放著用來標誌位次,也可引申為叢聚 為蕞】,於心何忍!」庄公曰:「惟母所欲。」姜氏曰:「何不以制邑封之?」庄公曰:「制邑岩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封。除此之外,無不奉命。」姜氏曰:「其次則京城亦可。」庄公默然不語。姜氏作色曰:「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國,使其別圖仕進,以糊口耳。」庄公連聲曰:「不敢,不敢!」遂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即宣共叔段,欲封之。大夫祭【zhài】足諫曰:「不可。天無二日,民無二君。京城有百雉【zhì】之雄,地廣民眾,與滎陽相等。況共叔,夫人之愛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恃,漢字,讀作shì,依賴,仗著的意思。】其內寵,恐有後患。」庄公曰:「我母之命,何敢拒之?」遂封共叔於京城。共叔謝恩已畢,入宮來辭姜氏。姜氏屏去左右,私謂段曰:「汝兄不念同胞之情,待汝甚薄。今日之封,我再三懇求,雖則勉【勉強】從,中心未必和順。汝到京城,宜聚兵搜乘【 shèng】,陰為準備。倘有機會可乘,我當相約。汝興襲鄭之師,我為內應,國可得也。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無憾矣!」共叔領命,遂往京城居住。自此國人改口,俱稱為京城太叔。開府之日,西鄙【西鄙 xī bǐ 1. 西方的邊邑。 「鄙,邊邑。」】北鄙之宰,俱來稱賀。太叔段謂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稅,俱要到我處交納,兵車俱要聽我徵調,不可違誤。」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愛子,有嗣【嗣(拼音:sì),作名詞時有接續、繼承、子孫等意思】位之望。今日見他丰采昂昂,人才出眾,不敢違抗,且自應承。太叔託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並收二鄙【bǐ】之眾,一齊造入軍冊。又假出獵為由,襲取鄢【yān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焉陵縣一帶】及廩延【lǐn yán 廩延-古邑名。春秋鄭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古黃河南岸。】。

兩處邑宰逃入鄭國,遂將太叔引兵取邑之事,備細奏聞庄公。庄公微笑不言。班中有一位官員,高聲叫曰:「段可誅也!」庄公抬頭觀看,乃是上卿公子呂【公子呂,姓姬名呂,字子封,鄭武公之弟。幫助鄭莊公消滅了共叔段。】。庄公曰:「子封有何高論?」公子呂奏曰:「臣聞『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史籍《公羊傳》中記載:「君親無將,將而必誅」。就是後來的「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焉」,也就是「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在古代,「將」字,就是「逆亂」之義,含有凶妄之意。「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焉」,就是說為人臣子者,不得叛亂謀反,若要逆亂,就是無赦死罪,必得誅殺。】。』今太叔內挾母后之寵,外恃京城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之固,日夜訓兵講武,其志不篡奪不已。主公假【借用,利用】臣偏師【偏師 piān shī 1. 指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直造京城,縛【fù 1.捆綁:綁~。手無~雞之力。解~。】段而歸,方絕後患。」庄公曰:「段惡未著【不顯著】,安可加誅。」子封曰:「今兩鄙【bǐ】被收,直至廩延【lǐn yán 廩延-古邑名。春秋鄭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古黃河南岸。】,先君土地,豈容日割?」庄公笑曰:「段乃姜氏之愛子,寡人之愛弟。寡人寧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fú違背,不順:忠言拂耳。拂逆。】國母之意乎!」公子呂又奏曰:「臣非慮失地,實慮失國也,今人心惶惶,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將貳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異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庄公曰:「卿勿妄言,寡人當思之。」

公子呂出外,謂正卿祭足曰:「主公以宮闈【gōng wéi 帝王后宮,后妃住所】之私情,而忽社稷之大計,吾甚憂之!」祭【zhài】足曰:「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視,只因大庭耳目之地,不便泄露。子貴戚之卿也,若私叩【問】之,必有定見。」公子呂依言,直叩宮門,再請庄公求見。庄公曰:「卿此來何意?」公子呂曰:「主公嗣位,非國母之意也。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zhǒu yè (1).胳膊肘與胳肢窩。(2).比喻切近之地。(3).比喻親信、助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臣寢食不寧,是以再請!」庄公曰:「此事干礙【干礙 gān ài 干連;牽連;】國母。」公子呂曰:「主公豈不聞周公誅管蔡之事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望早早決計。」庄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shì】寵得志,肆無忌憚。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公子呂曰:「主公遠見,非臣所及。但恐日復一日,養成勢大,如蔓草不可芟除【shān chú 【解釋】1.除草;刈除。2.斬伐;消滅。3.刪削。芟: shān〈動〉(會意。從殳(shū)。殳,兵器。以殳除草。本義:剷除雜草)芟,刈草也。——《說文》;刈,yì,割草。刈本意為小鐮刀,引申為收割。】,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 sì 〔俟次〕依次。 等待:俟機進攻。】其先發,宜挑【挑逗】之速來。」庄公曰:「計將安出?」公子呂【公子呂,姓姬名呂,字子封,鄭武公之弟。幫助鄭莊公消滅了共叔段。】曰:「主公久不入朝,無非為太叔故也。今聲言如【前往】周,大叔必謂國內空虛,興兵爭鄭。臣預先引兵伏於京城近處,乘其出城,入而據之。主公從廩延【lǐn yán 廩延-古邑名。春秋鄭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古黃河南岸。】一路殺來,腹背受敵,太叔雖有衝天之翼,能飛去乎?」庄公曰:「卿計甚善,慎【shèn 慎,謹也。——《說文》,警惕】毋泄之他人。」公子呂辭出宮門,嘆曰:「祭【zhài】足料事,可謂如神矣。」

次日早朝,庄公假傳一令,使大夫祭足監國,自己往周朝面君輔政。姜氏聞知此信,心中大喜曰:「段有福為君矣!」遂寫密信一通,遣心腹送到京城,約太叔五月初旬,興兵襲鄭。時四月下旬事也。公子呂預先差人伏於要路,獲住齎【 齎(賫)jī 1. 懷抱著,帶著:~恨。~持(拿著)。~志而沒( mò )(志未遂而死去)。 2. 把東西送給別人】書之人,登時【迅速,馬上,當時,立刻,頓時,立即。】殺了,將書密送庄公。庄公啟緘【緘(拼音:jiān),為書信封口(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之後)或者扎束器物的繩。 1、為書信封口(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之後):張~;李~。 2、封;閉:~口;~默。 3、書信:~札;~牘。 4、扎束器物的繩。《漢書·外戚傳下》:「使客子解篋緘。」顏師古註:「緘,束篋之繩也。」.】看畢,重加封固,別遣人假作姜氏所差,送達太叔。索【索:取也】有回書,以五月初五日為期,要立白旗一面於城樓,便知接應之處。庄公得書,喜曰:「段之供招【把柄】在此,姜氏豈能庇護耶!」遂入宮辭別姜氏,只說往周,卻望廩延一路徐徐而進。公子呂率車二百乘,於京城鄰近埋伏。自不必說。

卻說太叔接了母夫人姜氏密信,與其子公孫滑【huá姬姓,名滑,共叔段之子,鄭莊公之侄,鄭武公之孫。 】商議,使滑往衛國借兵,許以重賂。自家【自己】盡率京城二鄙之眾,託言奉鄭伯之命,使段監國,祭纛【dào.古代軍隊里的大旗。】犒軍,揚揚出城。公子呂預遣兵車十乘,扮作商賈模樣,潛入京城。只等太叔兵動,便於城樓放火。公子呂望見火光,即便殺來。城中之人,開門納之。不勞餘力,得了京城。即時出榜安民,榜中備說庄公孝友【孝友 【拼音】xiào yǒu 【釋義】 1、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2、指對兄弟友愛。】,太叔背義忘恩之事。滿城人都說太叔不是。

再說太叔出兵,不上二日,就聞了京城失事之信。心下慌忙,星夜回轅【yuán】。屯紮【tún zhā 【基本解釋】 1、∶駐紮,安置】城外,打點攻城,只見手下士卒紛紛耳語。原來軍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說庄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一人傳十,十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哄然而散。太叔點兵,去其大半,知人心已變,急望鄢【yān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焉陵縣一帶。】邑奔走,再欲聚眾。不道庄公已在鄢。乃曰:「共【地名】吾故封也。」於是走入共城,閉門自守。庄公引兵攻之。那共城區區小邑,怎擋得兩路大軍。如泰山壓卵一般,須臾【xū yú 衡量時間的詞語,表示一段很短的時間,片刻之間。與倏然、倏忽、忽然】攻破。太叔聞庄公將至,嘆曰:「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道自刎而亡。胡曾先生有詩曰:

寵弟多才佔大封,況兼內應在宮中。

誰知公論難容逆,生在京城死在共。

又有詩說庄公養成段惡,以塞姜氏之口,真千古奸雄也。詩曰:

子弟全憑教育功,養成稔惡【 稔惡 rěn è醜惡;罪惡深重。在此不讀:niàn】陷災凶。

一從京邑分封日,太叔先操掌握中。

庄公撫段之屍,大哭一場,曰:「痴兒何至如此!」遂簡【檢查;檢驗】①其行裝,姜氏所寄之書尚在。將太叔回書,總作一封,使人馳至鄭國,教祭足呈與姜氏觀看。即命將姜氏送去潁地安置,遺以誓言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姜氏見了二書,羞慚無措,自家亦無顏與庄公相見,即時離了宮門,出居潁地。庄公回至國都,目中不見姜氏,不覺良心頓萌,嘆曰:「吾不得已而殺弟,何忍又離其母?誠天倫之罪人矣!」

卻說潁谷封人,名曰潁考叔,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見庄公安置姜氏於潁,謂人曰:「母雖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舉,傷化極矣!」乃覓鴞【xiāo 【名】 鳥名。俗稱貓頭鷹】鳥數頭,假以獻野味為名,來見庄公。庄公問曰:「此何鳥也?」潁考叔對曰:「此鳥名鴞【xiāo】,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 zhuó 鳥類用嘴叩擊並夾住東西:啄食。啄木鳥。雞啄米。】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庄公默然。適宰夫進蒸羊,庄公命割一肩,賜考叔食之。考叔只揀好肉,肉紙包裹,藏之袖內。庄公怪而問之。考叔對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貧,每日取野味以悅其口,未嘗享此厚味。今君賜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臠【(臠) luán 切成小塊的肉:「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一曰切肉,臠也。——《說文》】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攜歸,欲作羹【 gēng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說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以進母耳。」庄公曰:「卿可謂孝子矣!」言罷,不覺凄然長嘆。考叔問曰:「主公何為而嘆?」庄公曰:「你有母奉養,得盡人子之心。寡人貴為諸侯,反不如你!」考叔佯【 yáng ◎ 假裝:~裝。~作。~狂。~稱。~攻。~言(說 假話)。從人,從羊,羊亦聲。「羊」意為「順從」。「人」與「羊」聯合起來表示「人像羊那般順從」。本義:偽裝順從。 引申義:假裝) 】為不知,又問曰:「姜夫人在堂無恙,何為無母?」庄公將姜氏與太叔共謀襲鄭,及安置潁邑之事,細述一遍:「已設下黃泉之誓,悔之無及!」考叔對曰:「太叔已亡,姜夫人止存主公一子,又不奉養,與鴞鳥何異?倘以黃泉相見為歉,臣有一計,可以解之。」庄公問:「何計可解?」考叔對曰:「掘地見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內居住。告以主公想念之情,料夫人念子,不減主公之念母。主公在地室中相見,於及泉之誓,未嘗違也。」庄公大喜,遂命考叔發壯士五百人,於曲洧【wěi 古邑名。春秋鄭地。在今河南扶溝縣西南,臨洧【wěi】水。】牛脾【pí】山下,掘地深十餘丈,泉水湧出,因於泉側架木為室。室成,設下長梯一座,考叔往見武姜,曲道【委婉敘述】庄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歸孝養。武姜且悲且喜。考叔先奉武姜至牛脾山地室中。庄公乘輿【 yú 車中裝載東西的部分,後泛指車:輿馬。肩輿。 古代奴隸中的一個等級,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眾人的:輿台。輿論。輿情(群眾的意見和態度)。】亦至,從梯而下,拜倒在地,口稱:「寤生不孝,久缺定省,求國母恕罪!」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與汝無與【無關】。」用手扶起,母子抱頭大哭。遂升梯出穴,庄公親扶武姜登輦【(輦) niǎn 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輦車。帝輦。鳳輦(皇后的車子)。】,自己執轡【 執轡 zhí pèi 1. 謂手持馬韁駕車。轡: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轡頭。鞍轡。按轡徐行。從絲,從軎。從絲,與繩索有關。軎:wèi,套在車軸末端的金屬制圓筒狀物,上有穿口,用以納轄。本義:駕馭牲口用的韁繩;轡,馬縻也。——《說文》;縻,讀作:mí。漢字基本字義是指牛韁線。也有捆,拴的意思,如:羈縻(a.束縛;b.籠絡使不生異心)。縻,牛轡也。——《說文》 縻,牛韁也。——《蒼頡篇》 馬曰羈,牛曰縻。——應劭《漢官儀》 羈縻勿絕。】隨侍【shì】。國人見庄公母子同歸,無不以手加額【把手放在額上。 表示歡欣慶幸。】,稱庄公之孝。此皆考叔調停之力也。胡曾先生有詩云:

黃泉誓母絕彝倫【yí lún 彝倫 1.常理;常道。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大隧【大隧 dà suì 1. 地道,隧道。隧:(形聲。從阜(fù),遂聲。阜指土山,從阜的字有的與建築有關。本義:墓道,古墓中運送棺材到墓室的通道);地道】猶疑隔世人。

考叔不行懷肉計,庄公安肯認天親【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

庄公感考叔全其母子之愛,賜爵【cì jué 祭祀時以酒爵賜給助祭的人。 禮記.祭統:「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 皇帝以爵位賜給有功的人。】大夫,與公孫閼【閼(yān)公孫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原名公孫閼(yān)本姓姬為,與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鄭國的宗族子弟(鄭國貴族)。】同掌兵權。不在話下。

再說共叔之子公孫滑,請得衛師,行至半途,聞共叔見殺,遂逃奔衛,訴說伯父殺弟囚母之事。衛桓公曰:「鄭伯無道,當為公孫討之。」遂興師伐鄭。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①羈縻:對邊境少數民族的籠絡、寬容。

①畀:給予。

②御:駕駛車馬。

③占:預測,實為帶有迷信色彩的占卜。

①散發被面:將頭髮蓋在臉上。

①仍:作因而解,與「乃」同,不作仍舊解。

②蕞爾:小狹。

①乘:一車四馬為一乘。此為搜集車馬之意。

②假:此處作借講。假臣偏師,即借我的兵馬。

①簡:有多意,此作檢查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史緣 的精彩文章:

TAG:翰墨史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