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俘虜明朝皇帝的瓦剌從哪裡來?後來又到哪裡去了?

俘虜明朝皇帝的瓦剌從哪裡來?後來又到哪裡去了?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率領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遭遇瓦剌軍隊的突襲,明軍慘敗,五十萬大軍傷亡過半,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和朝廷重臣全部陣亡,其中包括了久經沙場的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明英宗也不幸成為了瓦剌的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眾所周知,明朝前期外部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蒙古人,那麼這個俘虜明朝皇帝的瓦剌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還得從明朝開國初期說起。

元朝被推翻後,元朝蒙古統治者逃回到了草原,並在北方重新建立統治,歷史上將這個政權稱為北元。不過蒙古人歷來都只臣服於強者,而北元屢遭明軍打擊,根本無力反擊,當年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顯然已成為了一個傳說。所以沒過多久,北元就分裂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西蒙古瓦剌部和東部蒙古的蒙古本部。

蒙古東西兩部相互征討,雙方都打算重新統一蒙古。同時為了能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瓦剌和東蒙古都在不同時期臣服於明朝,並不斷慫恿明朝皇帝出兵打擊對方勢力。而明朝也不希望看到一個重新統一的蒙古,所以經常發兵「鋤強扶弱」,盡量保持瓦剌和東蒙古勢力的平衡。

不過,明朝的這套平衡術後來還是玩脫了。明成祖朱棣駕崩後,明朝的北方戰略開始由進攻改為防守。所以,瓦剌和東蒙古就在沒有外部干預的情況下相互征討。由於在朱棣駕崩前,原先實力更強的東蒙古已經被明軍打得奄奄一息了,所以瓦剌就撿了個現成的便宜,吞併了東蒙古,成為了蒙古草原上最強的勢力。

到了明朝正統年間,瓦剌軍隊經常在明朝邊境地區燒殺擄掠。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開始了御駕親征。結果就出現了本文最開頭的這一幕。

不過,瓦剌雖然打敗了明軍主力,但畢竟自身實力有限,無法對大明王朝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又繼續揮師北京,但卻在北京城下被明軍打敗,瓦剌軍隊遭到重創。

前面已經提到過,蒙古人歷來都只臣服於強者。瓦剌在進攻北京遭受重創後,瓦剌首領也先的權威開始受到挑戰。

也先是瓦剌的太師,同時也是瓦剌的實際控制人,而大汗脫脫不花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也先在遭受戰敗後,瓦剌內部開始出現激烈矛盾,脫脫不花和也先都欲除掉對方,最終雙方兵戎相見。也先實力更勝一籌,打敗了脫脫不花,自封為「大元天聖大可汗」。

1455年,也先遭暗殺身亡,瓦剌開始迅速轉向衰落。最終,瓦剌主要分裂成了四大部,分別是: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清朝時期,將這一區域的蒙古人稱為衛拉特蒙古,也稱厄魯特蒙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此戰清朝一敗塗地,但卻取得了個意外收穫,對中國意義重大
乾隆為什麼不殺和珅?因為和珅有一項能力無人可替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