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近日,數據挖掘和數據科學領域最頂級的學術年會KDD(國際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大會)正式對外宣布了今年論文收錄情況:2018KDD總共收錄295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論文為103篇。

這個數據背後的意義耐人尋味,它標誌著我國AI學術再上一個台階,意味著即使是在KDD這樣論文錄取極為嚴格的國際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高校和企業的身影已經無疑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AI學術浪潮已來

在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17年人工智慧指數年度報告中,學術方面,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數量自1996年以來增長了6倍,同時期內,AI領域的學術論文增長了9倍。兩者相比,凸顯了學術界對AI的關注和重視程度。

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而起的AI學術浪潮已來。

談及國內的AI學術發展,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去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重點之一就是:

聚焦人工智慧重大科學前沿問題,以突破人工智慧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布局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人工智慧持續發展與深度應用提供強大科學儲備。

AI學術理論研究作為產學研的基礎,很快得到了國內各大高校的積極響應。

隨後,諸多高校開始相機設立了AI學院或者相關的研究機構,一方面培養AI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從「小」開始,攻堅AI學術研究。

截止到2018年7月份,我們統計了已經設立AI學院的部分高校: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高校之外,在一些國際性大會上,來自中國的面孔更是不容忽視。

據了解,目前全球AI相關的頂級會議主要如下: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其中,在2017年AI界頂級會議AAAI大會上,有2571篇投稿論文,其中,中國和美國的投稿數量分別佔到31%和30%,雖然在被接收論文數量上,中國還是低於美國,但數量已經大幅提升。

而根據美國白宮此前發布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來看,從2013年到2015年,以SCI收錄的論文數量計算,在增加「文章必須至少被引用過一次」附加條件後,中國在2014年和2015年都超過美國,位居前列。

同樣在KDD上,作為數據挖掘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大會每年的論文接收嚴格度非常高,僅約200篇,接收率不超過2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KDD上,收錄的國內高校和企業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加,比如今年接收的中國論文總數更是達到103篇,超過論文總數(295篇)的三分之一,這股來自東方的學術力量不容小視。


KDD上中國AI力量的崛起

確實,在KDD 20多年的歷史中,從參與度到科研成就,從影響力到活動組織,越來越多的中國的元素體現在其中。

在KDD2016大會的「Data Science of China(數據科學在中國)」分論壇上,當時有業內專家統計了近7年來KDD文章錄用情況和參會人員數據。從2010年至今,第一作者為華人的錄用文章佔總錄用文章的45%左右,並呈上升趨勢,今年該比例更是高達56%。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圖 | 歷年華人第一作者文章數量佔總數比

另外,兩岸三地的參會人數也從2013年的102人增長到今年的168人,如下表所示,表示了國內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圖 | 歷年KDD兩岸三地參會人數

此前,微軟學術搜索分析了最近五年(2013年到2017年)的KDD論文數量,參考了KDD發表文章的引用次數以及作者之間互相引用情況,總結了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者,圖上提到的21名學者中,華人有13名,佔據了其中的62%。其中,圖表的橫軸表明了作者總體在數據挖掘領域的聲望排名,越靠右的排名越高;縱軸則表明了作者在KDD的威望排名,位置越高排名就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最右上角圓圈所代表的的學者正是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在2017年的KDD大會中,KDD 2017傑出服務獎(Service Award)則授予給了香港科技大學的楊強教授,以表彰他在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領域非凡的服務和貢獻。

同時,KDD在近幾年和中國的合作也非常密切,除了楊強教授領銜的SIGKDD China,在7月21日,由京東金融承辦的2018 KDD Summer School暨KDD18 Pre-Conference在四川召開,而在今年3月,京東金融就已經參與承辦了國際數據挖掘領域頂級賽事KDD Cup 2018。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圖 | 2018 KDD Summer School活動現場的Poster交流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京東金融也有四篇論文被KDD大會收錄,作者均來自京東金融城市計算事業部(京東金融於2018年成立的全新一級事業部),占京東集團論文收錄總數量的接近一半。

其四篇論文主題分別為《共享單車動態調度:時空數據上的強化學習模型》、《基於深度分散式融合網路的空氣質量預測》、《利用共享單車軌跡數據的違章停車檢測》、《基於對等和時間感知的表示學習的駕駛行為分析》,都是依託城市計算這一多學科融合的新興領域,通過不斷獲取、整合和分析城市中多種大數據來解決城市所面臨的交通、環境等挑戰。


頂級學術會議上的中國企業之光

· 做學術也要「接地氣」

如前文所述,KDD作為數據挖掘和數據科學領域最頂級的學術年會,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部門的研究人員都希望在KDD上發表和展示自己的有影響力的工作,因而每年的投稿量都特別大,所以KDD的接收率一直非常低。

據了解,以KDD的應用數據科學論文為例,每篇投稿文章由至少3到4名審稿人評審及1名相應領域的高級程序委員協調討論並推薦,最終由程序委員會主席決定是否錄取。

所以國內企業能夠從其中脫穎而出,更是實屬不易,這背後反映的不僅僅是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每一年KDD的重要競賽環節KDD CUP為例,其題目範圍基本上圍繞與數據科學相關的現實問題,許多試題都有很強的應用背景。

比如簡單統計了歷年了KDD CUP的賽題: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學術研究最終還是要落地到解決實際問題,像KDD這樣的頂級學術會議,也非常注重企業用數據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也凸顯了學術在「束之高閣」的同時,也不斷地向產業落地延伸。

從京東金融被收錄的四篇論文也能明顯看出這個趨勢。

· 企業科研的強落地能力

仔細研讀今年京東金融被收錄的四篇論文,就很好體現了學術研究和產業落地的緊密融合。比如《利用共享單車軌跡數據的違章停車檢測》這篇論文,研究背景就是國內共享單車爆發所產生的騎行軌跡數據,給檢測違章停車帶來新機遇。

論文中提到的基於共享單車軌跡數據的違章停車檢測技術通過預處理和檢測模塊,綜合軌跡清洗、路網匹配、軌跡索引方案等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部分地區的違停檢測上。據悉,京東金融也已經和北京摩拜科技公司完成內部部署,並展示給交管部門,為交警進行違停管理提供幫助,並為停車場的增建提供建議。

而在21日舉辦的2018 KDD Summer School上,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提到「城市計算是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打造未來城市,具體也就是對數據不斷的採集、管理、分析、挖掘,來解決城市的痛點,比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從城市的規劃、運維到預測,形成一個閉環,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圖 | 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

這也是學術研究到產業落地的完美閉環。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中,一方面是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更重要的也是對社會利益的重視。

以當前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為例,預測未來空氣質量不僅可以幫政府更好地做出決策,也可以幫助人們規劃未來出行計劃。

在KDD收錄的四篇論文中,京東金融就提出了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預測方法DeepAir來預測未來48小時細粒度空氣質量。其採用深度分散式架構來融合異構數據,對所有影響空氣質量的直接和間接因素進行建模。對比於傳統預測模型的結果(2014.10.1-2016.12.30),DeepAir的模型準確率比它們高22%。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當然,這也是現在科技企業做學術研究的一大趨勢——體現他們的強科研落地能力。比如今年騰訊旗下醫療AI實驗室共有3篇論文分別被KDD 2018、SIGIR 2018、COLING 2018三個國際頂尖學術會議收錄,其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醫療知識圖譜中實體關係的發現和應用,就是通過大數據以及知識圖譜,輔助臨床決策,賦能基於AI的醫療產品。

· 學術研究,決定了企業的另一面

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技術研發以及學術研究,也表現了大公司在擴大商業版圖的同時,非常注重技術的深耕和持續研究等等,這是一個雙向互利的過程。

此前馬斯克曾發表過90%的學術論文無用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誠然,在一些商人眼裡,寫論文是燒錢的事情,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如業內專家所說,一篇論文,經過同行評議、修改、發表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光看最後的論文,當然90%賺不到錢。但也是為研究從量變到質變添了一塊磚。

同樣,就像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萬良所說,要明確認識企業做論文的正確作用,「論文不是設計圖紙,許多只是實用技術的前期研究中間結果,企業的研發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是不同的研發階段,難以互相取代。許多事情關鍵是正確認識。」

而企業在頂級學術會議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同樣以京東金融為例,其城市計算事業部的一篇論文此前也被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會議IJCAI2018錄用。

頂級的學術會議不僅僅是學術界展示自身學術實力的機會,也正在成為大公司展現科研實力的重要舞台。

以深度學習為例,在平台、算力和數據系統的基礎之上,無論高校還是企業的實驗室,做出來的研發成果近乎可以在產業端即插即用,這也是為什麼大公司需要在AI時代參加這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以及技術比賽。

據了解,在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方面,京東金融城市計算事業部就已經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環保部、水利部、交通部等多個中央部委提供科技服務,並與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聯通、北控集團、摩拜、鏈家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最後

在英國政府與圖靈研究院發布的《2017AI產業報告》中,就指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整個AI產業中,最急切需要的,是學術與產業多個埠之間的流通與聚合能力。

無論是KDD,還是IJCAI,亦或是其他AI頂級學術會議上,國內高校和企業的身影越來越多,一方面這是中國AI學術能力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在學術和科研上,大家都在一步步穩紮穩打,共同助推產學研一體化,用AI解放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SpaceX向NASA提交申請,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建設私有火箭發射場
三點陣圖靈獎獲得者在南京的思想碰撞:交叉智能前沿峰會圓滿落幕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