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防化尖兵異國賽場鑄造「安全環境」

防化尖兵異國賽場鑄造「安全環境」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周洪宇、武元晉

走進"國際軍事比賽-2018"賽場

News Watch

防化尖兵異國賽場鑄造『安全環境『』』

7月25日,伏爾加河畔艷陽高照,微風習習。位於俄羅斯西部科斯特羅馬州的佩索奇諾耶訓練中心人頭攢動、馬達轟鳴。距離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2018」「安全環境」項目開賽只剩4天時間,中國參賽隊首次進入比賽場地進行適應性訓練,24名官兵多點位同步展開實裝實訓,抓緊點滴時間備戰,為比賽作最後的衝刺。

據「安全環境」項目中國隊領隊、第74集團軍某工化旅旅長張星輝介紹,該項目主要考察防化兵在全身防護條件下,駕駛防化偵察車輛通過複雜道路,遂行核生化偵察和洗消作業能力。其中,複雜道路上共設置了車轍橋、雷區、水障等11類車輛障礙,人員火力突擊區設置了水障、雲梯、鐵絲網等14道人工障礙,中間穿插進行輻射偵察、化學偵察和洗消等防化作業。整個作業流程,既檢驗官兵智能、體能、技能,又考驗車組人員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

過彈坑、爬山丘、越水障……3700米的賽道上,一輛化學偵察車風馳電掣,捲起黃沙滾滾。

「蛇型彎道,通過,用時15秒42,比上一次快0.83秒。」場上,參賽隊員們駕車快速越障,認真體會動作要領;場下,教練員則對每個車組的成績嚴格卡表,時間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單組賽共需通過30多道車輛障礙,每次越障哪怕快上1秒,總成績就能提高30多秒,這很可能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駕駛員張騫告訴記者,車輛障礙中,既有坑窪泥濘的彈坑、壕溝,又有凹凸不平的崖壁、混凝土梁,還有狹窄彎曲的雷區、限制桿通路,每個障礙的通過方法都不相同,而且,今年我軍首次使用俄軍防化偵察車參賽,其戰技術性能和操作方法與國產裝備差別較大,在國內訓練的駕駛經驗無法派上用場。

為了熟練掌握車輛越障動作要領,他們根據卡表成績反覆練習,逐個障礙過,逐個動作摳,形成「肌肉記憶」,確保在最終的比賽中,每個障礙用什麼檔位、車速、轉向通過都成竹在胸,身體能條件反射般完成操作。

不僅是車輛越障,訓練場上處處都在演繹生死時速。在輻射偵察作業區,車輛急停,計時開始:偵察員攜帶輻射偵察儀下車,戰術躍進,對吉普車表面展開偵測,找出3個輻射源,貼上標識牌,返回登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停表,時間定格在29秒14;移動快速射擊環節,9名參賽隊員在相隔10多米的3個不同限定區域內,對5至40米不同距離的3組6個遮蔽目標進行射擊,用時不到15秒……

並駕齊驅、逆襲超車、彎道漂移……一幕幕精彩的速度與激情在賽場不斷上演,然而,精彩的背後,是對參賽隊員身心極限的一次又一次挑戰。

從看台遠觀,防化偵察車快速平穩地通過每個障礙,實際上,車速已超過理論最高時速80km/h,坐在車內,身體時而跟隨車輛上下顛簸,懸在空中;時而在連續急轉彎時左右搖擺,飄忽不定,未經過專門訓練的人第一次乘坐,不到5分鐘便會感到頭暈眼花、翻江倒海。久經沙場的隊員們不僅要克服身心的不適感,還必須保持高度專註,時刻準備下車完成各種防化作業。

熱,是參賽隊員們必須克服的另一個重大難題。雖然盛夏的科斯特羅馬州氣溫僅有20多度,然而,穿上防護服,戴上防毒面具,鑽進空間狹小、密不透風的防化偵察車內,卻是酷熱難耐,不一會就會全身濕透,呼吸困難,每做一個動作都比平時困難數倍。

「每次到最後通過人員火力突擊區,就是最艱難的時候。」談起訓練挑戰,參賽隊員王曉賓感受頗深,「那時身體已經到了極限,還要在全身防護條件下,人工通過水障、鐵絲網、繩牆等14道障礙,只能靠意志力咬牙堅持,腦海里想著終點就在前面,勝利就在眼前,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走近天山「森林衛士」,感受堅守的苦與樂
直擊「魔鬼周」:飄揚的黨旗指引前進的方向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