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麥收割機市場「硬著陸」的背後:暴跌38%,銷量創13年新低

小麥收割機市場「硬著陸」的背後:暴跌38%,銷量創13年新低

大跌眼鏡!今年上半年,國內輪式小麥收割機銷量不足1.8萬台,跌幅高達37.9%,由於小麥機全年超過97%銷售比重都集中在上半年,所以這個數據幾乎代表了今年全年的水平,成為了近13年來的年度銷量新低,這一太過超出預期的結果,著實讓年初對市場抱有相對樂觀判斷的所有行業人員「驚掉了下巴」。

小麥聯合收割機作為國內發展最早、提升最快的農作物作業機械品類,也最早進入了需求飽和期,率先成為了農機行業存量市場里最典型的產品代表之一。但是,面對眼下如此出乎意料的大幅下滑,如此頹然走低的態勢,彷彿一下子令人難以接受,方方面面的那些預測都已經變得摸不著脈絡。

在國內農機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小麥收割機可謂是機械產業舞台上當之無愧的「明星品類」,其從「紅極一時」的「小鮮肉」到今天的「過了氣」的「老臘腸」,這一過程所折射出的卻是補貼市場與自然市場交接的補貼發展特點。

縱觀2004年以來至今國內小麥機的市場發展變化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01

第一個階段,2009年之前。這個期間完成整體市場需求平台搭建,國內小麥收穫機械化迅猛發展。

這個階段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補貼決定市場。有三點可以佐證,(1)2005年國家補貼資金由2004年的0.7萬元上升到3萬元,創國內農機補貼史上最大增幅328.6%,當年小麥機市場銷量由1.7萬台上升到超過3.1萬台,增幅達到了83.53%,這一增幅也成為了後續13年里最大增幅。(2)2006年底,國家公布取消小麥機補貼,2007、2008連續兩年銷量出現下滑,2007年當年也創造了同比下滑51.97%的近15年最大降幅。(3)2009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加快推進機械化,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同時規定,將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農機具納入補貼目錄。當年補貼資金由2008年的40億元一舉進入了130億元的百億元通道,與之同步,小麥機也因為變相補貼小麥、玉米兼收一體機而出現大爆發,當年銷量超過6萬台,達到了小麥機市場有史以來至今的年度銷量頂峰。

二是,「2號機」為主流,多機型並存。這個階段是背負式、自走式、簡易型等多種產品共存的發展期,整體來看,伴隨著用戶認可度的提升,輪式自走機被廣泛認可,主流產品中原區域以2kg/s、2.5kg/s喂入量為主流(也就是行業內常說的新疆—2機型),東北、新疆等規模化作業區域以3kg/s、4kg/s喂入量為主流。

三是,市場獨家壟斷,跨區作業興起並迅速升溫。說起小麥機,不得不提「雷沃穀神」,自2006年開始,其市場壟斷地位已經充分鞏固下來,鼎盛時期,市場佔有率達76%,伴隨著小麥機市場增長,「三夏」期間大規模的跨區作業不斷興起並迅速升溫,開收割機專業收穫小麥的「麥客」橫跨南北,一度成為社會熱點,與此同時,以雷沃、東方紅為首的製造企業也連年組織大規模的「三夏」專項服務,並借之打造成為企業的專屬服務品牌。

02

第二階段,2010—2013年。產品需求全面升級,喂入量增大、縱軸流產品開始起步。

這個階段也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市場飽和,發展進入平穩期。自2010年開始,輪式穀物收割機連續三年的年需求量維持在4萬台左右的調整階段,市場飽和程度日益顯現,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3年,國內稻麥收穫機械社會保有量達到113.4萬台,已經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二是,喂入量上升,產品梯次升級。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小麥機產品實現階梯式升級,不管是喂入量、性能、舒適性還是成熟度上,都實現了較大提升,期間,中原地區上升到喂入量3kg/s、4kg/s、5㎏/s產品,東北、新疆等規模化作業地區6kg/s、7kg/s及以上需求繼續增長,同時,國內縱軸流機型進入市場起步階段。

三是,龍頭企業引領市場,跨區收益趨弱。期間,雷沃穀神繼續領跑和壟斷市場,由於保有量增加,跨區作業用戶收益出現冷熱不均。

03

第三階段,2014年開始至今。

全面進入需求結構調整階段,顯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補貼效應遞減,剛需直接決定市場方向。自2014年開始,農機市場開啟了結構性調整進程,小麥機作為市場傳統和成熟的品類之一,補貼拉動效應已經不再明顯,市場更新和剛需成為了決定因素,進入了連續銷量下滑通道,市場增量需求逐步轉向存量更新。

二是,縱軸流技術逐步完善,大型化、複合型產品大行其道。這個階段國內小麥機產品正由切流滾筒加縱軸流單、雙滾筒脫粒分離技術過渡升級為縱軸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高端產品12kg/s喂入量縱軸流產品研發、製造能力明顯提升,在作業功能上,不僅可以收小麥,還可以收玉米、油葵、大豆、油菜等作物,真正走向複合型作業產品。中原地區上升到喂入量7 kg/s、8kg/s產品,東北、新疆等規模化作業地區升級到喂入量10kg/s及以上產品,大型化趨勢愈加明顯。

三是,從「一家獨大」到「兩大共治」,市場格局發生根本改變。在這個發展階段,「中聯谷王」橫空出世,迅速成長為一線品牌,與「雷沃穀神」並駕齊驅,共同壟斷70—80%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國內另一個國字型大小農機製造巨頭一拖,2016年增資1.9億元控股洛陽中收,強勢進入小麥玉米收穫機領域,一時間,原本飽和的穀物聯合收割機市場狼煙四起,紛爭愈烈。這個期間,用戶跨區作業與「互聯網+」結合顯示出智能化新特徵,但是,僧多粥少,用戶收益明顯下降,今年更是有一半的用戶收益遠遠未達預期。

把關注的目光放在眼下,今年上半年小麥機市場銷量甚至不及2007年2.2萬台水平,相當於2004年(當年市場銷量1.7萬台)的水平,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關註銷量台數,在銷量背後,更有質的考量,應該說,目前國內小麥收割機已經進入一個技術、產品、服務全方位相對成熟階段,大中型、複合型產品全面普及,整體作業效率實現了數以倍計的提升,再加之連年的市場飽和,穀物聯合收割機保有量超過130萬台,小麥機收率達到95.5%,市場增量市場變得十分有限,與此同時,在稻麥輪作區,購機用戶越來越多地傾向於履帶式縱軸流全喂入水稻機收穫小麥,實現一機多用拉長作業時間,提高收益,尤其是今年,小麥收穫季節,安徽等地陰雨天較多,履帶收割機防陷優勢明顯,取代了部分輪式機份額。加之去年小麥價格不穩,影響了今年種植戶的信心,農機用戶收益下降,小麥機投資熱情低到冰點。多重因素疊加,小麥機市場一下子跌入崖底,出現罕見的「硬著陸」。

可以斷定,未來一兩年內,趨弱、低位、低速運行或將成為小麥機市場發展的新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知似我 的精彩文章:

TAG:無知似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