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的誕生

茶是採茶樹新長出來的芽或葉作原料製造而成,這些採下來的新芽或新葉被稱為「茶青」,製造的過程包括「萎凋」、「發酵」、「殺青」、「揉捻」與「乾燥」,成茶以後尚可從事一些「精製」,使其外形更加美觀,品質更加穩定;也可以從事一些「加工」,使其更加多樣化。最後是「包裝」成商品,提供消費者飲用。

「葉茶類」的茶青是等茶樹這季的新枝長熟,頂芽已開面成葉片,新芽不再繼續抽長之時,採下剛剛開面的二葉或三葉。

「芽心」也稱為「芽尖」,會多少帶有茸毛,也會因品種的關係帶有或多或少的茸毛,這些茸毛在「成茶」上會顯現出來,稱為「白毫」,所以只要看到茶名冠有「白毫」或「毛峰」者,如「白毫銀針」、「白毫烏龍」、「黃山毛峰」、「臨海蟠毫」等就表示這種茶很強調白毫。也有些芽茶不強調白毫,製造過程中將茸毛壓實,就成了所謂的「毫隱」,如西湖的「龍井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葉的製作工序的意義

殺青——讓茶固定在我們希望的狀況下

揉捻——茶性的塑造

渥堆與陳放——茶的醇化

乾燥——制茶的完成

緊壓——茶葉的另一種保存方式

識茶篇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的分類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名的產生

茶的名稱由來有各種因緣:

a.產地(如龍井茶、凍頂茶)

b.品種(如鐵觀音、水仙)

c.特性(如清茶、岩茶)

d.湯色(如紅茶、黃茶)

e.典故(如大紅袍)

f.外形(如珠茶、眉茶)

g.特定人(如金萱、翠玉)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之欣賞

綠茶:如嬰兒,像一片秧苗,生命力很旺盛的樣子。

清茶:如少年,像一片草原,活潑有朝氣。

凍頂:如青年,像一片森林,能扛重責大任。

鐵觀音:是壯年,像崇山峻岭,是陽剛茶的代表。

白毫烏龍:是嬌艷的女性,像一片玫瑰花海,是陰柔茶的代表。

紅茶:如慈祥的媽媽,有如一片秋天變紅了的楓樹林。

普洱:是出家的老和尚,喝它就像走進了深山古剎。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的產業

有些茶樹品種的葉子特別大,大到像小嬰兒的手掌,我們就稱它為大葉種,如阿薩姆。相對地,有些茶樹品種的葉子比較小,就稱為小葉種。有些茶樹品種可以長得很高,屬喬木型,有些品種不會長得太高,屬灌木型。

茶樹發源於中國的西南一帶,這一帶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樹,喬木型的原始森林也分布甚廣,但至今量產的茶園都已改成矮叢型。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季節與茶

一年能採制幾次茶葉?因海拔高低、土壤狀況、經濟性需要而定,從六次到一次不等。春天採制的稱為春茶,適宜製成不發酵茶與輕、中發酵茶;夏天採制的稱為夏茶,適宜製成重發酵茶與全發酵茶;秋天採制的稱為秋茶,冬天採制的稱為冬茶,秋冬採制的茶適宜製成輕、中發酵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中國產茶概況

中國產茶區大致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可大致分為四個茶區,

(一)江北茶區: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最北的茶區,以生產綠茶類為主。

(二)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與名特茶的地區。

(三)西南茶區:位於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藏東南。以製造紅碎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特茶、花茶為主。

(四)華南茶區: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等地。以生產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為主。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影響成茶品質的十大因素

地理環境、茶樹品種、樹齡、施肥情形、採摘情形、季節、氣候、時辰、製造、儲存

泡茶篇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一壺茶放多少茶葉?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膨鬆的茶放七、八分滿,如六瓜安片;

緊結的茶放1/4壺,如鐵觀音;

密實的茶放1/5壺,如功夫紅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泡茶需要多高的水溫?

低溫(70℃~80℃):用以沖泡龍井、碧螺春、煎茶等帶嫩芽的綠茶類與霍山黃芽、君山銀針等黃茶類。

中溫(80℃~90℃):用以沖泡白毫烏龍等帶嫩芽的烏龍茶,瓜片等采開面葉的綠茶,以及雖帶嫩芽,但重萎凋的白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

高溫(90℃~100℃):用以沖泡采開面葉為主的烏龍茶,如包種、凍頂、鐵觀音、水仙、武夷岩茶等,以及後發酵的普洱茶、全發酵的紅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壺質地與茶湯有關嗎?

沖泡器如茶壺、蓋碗、沖泡杯等,其質地會影響泡出茶湯的「風格」。所謂質地,主要是指「散熱速度」而言,一般言之,密度高者、胎身薄者,散熱速度快(即保溫效果差);密度低者(但不滲水)、胎身厚者,散熱速度慢(即保溫效果好)。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如何控制茶湯的濃度?

a.將茶湯全倒於如「茶盅」的容器內,再持茶盅分倒入杯飲用。

b.一次將茶湯倒於大杯子內飲用。

c.一次將茶湯倒於數個杯子內。這時要來回倒以求茶湯濃度的平均。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奉茶的方法

1、距離:茶盤離客人不要太近,以免有壓迫感,也不要太遠,否則給人不易端取之感。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2、高度:茶盤端得太高,客人拿取不易,端得太低,自己的身體會彎曲得太厲害。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3、穩度:奉茶時要將奉茶盤端穩,給人很安全的感覺。

4、位置:如果從客人的側面奉茶,要考慮客人拿杯子的方便性。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具種類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具的分區使用

a.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壺、盅、杯、盤等。

b.輔泡器:輔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茶匙、茶拂等。

c.備水器:提供泡茶用水的器具,如煮水器、熱水瓶、水盂等。

d.儲茶器:存放茶葉的罐子。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從不會喝茶到會喝茶,從不懂分辨到會分辨,從不會泡茶到功夫了得,茶葉的知識、辨別、沖泡,一一為你解答。只有從喝茶中才能體會到以茶為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

更多有關制茶、識茶、泡茶等詳細內容,請移步至《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茶語 的精彩文章:

「趁熱」喝真的好嗎?喝茶也有適宜的溫度
懂茶妹說茶|沖泡綠茶主要有兩種方法

TAG:江南茶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