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曦之《蘭亭序》中體現的道教內涵

王曦之《蘭亭序》中體現的道教內涵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為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王羲之為蘭亭雅集詩集撰書的一篇序文。全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筆致瀟洒、風韻自然。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是傳統節日「上巳節」,古人習慣在這一天約至水邊嬉戲,以消除災禍,古語稱「修禊」。在這一天,身居會稽(今紹興)內史、右軍將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等當時的文士名流41人,相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臨溪而坐、曲水流觴、賦詩為樂,當天共有26人作詩,彙集成詩集《蘭亭集》。大家公推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王羲之在愉悅、輕鬆的狀態下寫就了千古流傳的《蘭亭集序》。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竟都不能比得上當時所寫的草稿,於是就把它作為傳家之寶留給子孫。唐太宗李世民極愛此書,贊《蘭亭集序》為「盡善盡美」之作,《蘭亭集序》至此備受推重。而後歷代書家均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

東晉時期,南遷士族階層信奉道教,深受老莊思想影響,加上王羲之家族及其本人對天師派道教的信奉,道家思想對他的書法創作也必然產生影響,《蘭亭集序》誕生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之下,其中必然蘊含著道家思維與審美精神。

首先是《蘭亭序》的文辭本身清俊高致,其中很多寫作手法和審美內涵都來自於道家思想。如「齊彭殤、一死生」之說源自《莊子·齊物論》,「放浪形骸」也是受《莊子·天地》中的「墮汝形骸」影響而來。當然,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代,哲學背景是當時流行的「玄學」,玄學思想以「三玄」為根基,探討世界本體和有無等問題,富于思辨精神。「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蘭亭序》文辭之間時常顯露出的苦樂相間的情感、世事無常的感嘆,更多的是來自王羲之在這樣的玄學環境下的思考,正符合這位細膩敏感的藝術天才內心境界的真實。

再者,道家審美對《蘭亭序》書法表現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蘭亭序》書法用筆輕鬆、自然,字字獨立,顯得疏朗清俊,契合了道家清淡俊雅的審美追求。結字粗看平淡無奇,實則變化豐富,也符合道家大巧若拙、大音希聲的審美境界。《蘭亭序》通篇氣韻流轉、生生不息,正是道家通造化、法自然的審美創造理想的完美表現。

(文章來源於貴州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學習漢字魂魄——憋

TAG:道行天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