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二季度利潤增長78% 晶元延遲出新引發擔憂

英特爾二季度利潤增長78% 晶元延遲出新引發擔憂

新京報快訊(記者 梁辰)7月27日,英特爾發布了全線增長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但是該公司股價仍在盤後交易中下滑6%。這是因為外界對其10納米工藝晶元延遲出貨及收入擴大下毛利率變化不明顯產生擔憂。

受益於雲計算行業增長驅動,英特爾利潤豐厚的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7%,達55.5億美元。該公司首席CFO兼臨時CEO Bob Swan在電話分析師會議上表示,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集群收入已經接近總營收的一半。

至於PC晶元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達87億美元。這得益於PC整體市場出貨量回升,第三方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這一季度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4%,是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行業的首次同比增長。

因此,該季度英特爾總營收同比增長15%,而凈利潤增長78%。Bob Swan表示,英特爾正在爭奪260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由於整體業務持續增長,公司提高了全年收入和盈利的預期。其中,營收提升了20億美元,預計將達到695億美元。

然而,這家晶元巨頭正在受到多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前CEO科再奇意外辭職,國家之間貿易摩擦導致半導體產業受到關稅和政策的影響日益加深,以及此次披露數據中下降0.2%的毛利率。

這家公司2018年迎來成立50周年,但CEO人選問題仍然困擾著董事會。科再奇(Brian M. Krzanich)因曾與英特爾員工在過去存在「基於自願的親密(consensual)關係」而辭職,公司就一直沒有公布尋找替代人員的時間表,而Bob Swan對外表示,他不會是下一任CEO。

對於英特爾而言,科再奇不只是具有工廠管理背景,可以將英特爾帶回工程師文化的代表,他亦主導了英特爾戰略和組織架構的變革。2016年,科再奇領導英特爾從一家PC公司轉型為一家驅動雲計算和數以億計的智能、互聯計算設備的公司。

該公司中國區總裁楊旭對媒體表示,英特爾內部已經不僅以晶元作為業務的唯一標準,而是在IP(知識產權)、感知技術以及演算法等多個維度拓展市場,「方向性布局已經完成,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去驗證和執行」。

不過,目前最大的危機是其在10納米晶元的遲緩。英特爾三個月前曾將大規模量產時間從2018年晚些時候延遲到2019年,而該公司將更具體的時間表定為2019年假日季才會有搭載量產晶元的商品擺上貨架,而數據中心用過產品則將更加滯後。

英特爾技術、系統架構及客戶端事業部總裁兼首席工程技術官Venkata Renduchintala表示,儘管英特爾在10納米面臨時間的延遲,但過去幾年中對14納米產品本身的性能提升了70%以上。所以14納米仍具有競爭力,並將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仍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不過,該公司也已經意識到了,相比上半年,2018年下半年將面臨更為積累的競爭。野村證券分析師曾表示,因為AMD參與競爭,英特爾可能會損失15-20%的數據中心市場份額。進而因為價格競爭,可能導致英特爾犧牲毛利或利潤。

財報發布前,英特爾剛剛慶祝了成立50周年。Bob Swan表示,內部反思了英特爾和生態合作夥伴對世界的影響,將專註英特爾的機會。

(新京報新媒體 梁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菜鳥2.9億美元現金戰略控股點我達 加碼末段即時配送 |新京報財訊

TAG:新京報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