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題古琴台,高山流水問知音
古琴台
問花學堂第四次作業
古琴台始建於北宋時期,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紀念。古琴台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
對聯
難歸客
其一
曲付七弦,想樵夫琴客猶連衣袂;
台高百尺,望明月滄江亦作知音。
其二
慕流水高山,曾入焦桐鳴徵羽;
嗟台前砌下,難同朗月泛江湖。
漢子
其一
喬木含華,嚶鳴知己;
月湖沉璧,弦撫滄浪。
其二
丘壑於胸,塊壘於心,對江上清秋皓月,有樵子知音,終未使流水高山成自遣;
朱弦已絕,瑤琴已碎,問世間鳳沼龍池,無靈犀寄目,縱然能停雲裂帛向誰彈?
求同存異
其一
台久歷春榮秋謝,孤月照弦彈古調;
我亦期俊友勝朋,青山伴影共清杯。
其二
或聞流水,或見高山,胸有壑丘琴意古;
不羨廟堂,不卑鄉野,心無塊壘月華清。
周一
其一
第一知音誰與共?
千年山水兩依存。
其二
斯台有翠幕雲煙相伴,於碑記舊鐫,似可見鍾子懷愁,伯牙懷憾;
眾客從天南地北來瞻,雖金蘭已去,仍期許高山無恙,流水無傷。
無崖寒冰
是誰人泊岸閑舟,對半江楚水,兩處丘山,激越清商彈絕響;
待來者登台佇月,慨知己何求,古琴不復,氤氳化境恍餘音。
文竹
其一
知音流水杳然去;
明月青山亘古存.
其二
恰四圍湖白嶺蒼,憶琴客樵夫同酌酒;
和一曲高山流水,與清風明月共知音。
花無缺
倚勝地千年以繼,遺韻亦長馨,共誰說士子樵夫,同氣遂成管鮑誼;
與名樓兩岸為鄰,會心誠不遠,且相攜白雲黃鶴,枕流而和瑟琴音。
木魚
其一
流水高山,明心曲自托角徵;
楚樵晉士,感知音何問衣冠。
其二
久伴龜山月泊,憶泠泠一曲,切切數言,唯憾昔時相聚短;
近鄰樂府歌樓,看比比琴箏,滔滔觀者,當欣今日契交多。
其三
琴兮五不彈,幸那日長空浩蕩,無風無雨;
友者三當益,仰斯人霽月清悠,在水在山。
王康
其一
四圍明月清風,幾丈台前憑客領;
一曲高山流水,數千年後再誰彈?
其二
琴上還留風奏曲;
台邊惟有月知音。
一脈花香
每長嗟俗世多愁,問人海茫茫,幾堪懷伯牙高情、子期潔操;
莫輕嘆知音難遇,對江流浩浩,自可賞晴川樹古、黃鶴雲蒼。
沚青青
其一
孤台示知己難求,到底淹留鍾木客;
絕響傳名樓不遠,幾曾遙駐費仙人。
其二
溯一篙荊楚遺風,異代而來,慨名士摔琴,孤台靜默憶淙響;
仰千載朋儔舊事,清音難再,悵湖光失色,知己由然入簡書。
訓石愚人
弦斷諾成空,遺世上知音二字;
曲終情未盡,譜神州山水一人。
花隱
其一
流水千年說故事,
高台萬古證知音。
其二
一士一樵,無分朝野;
在山在水,幸有知音。
其三
勝地覓知音,聽流水高山,遺韻千年,終成絕響;
吾心凄世態,看孤台冷月,傷懷一影,立到黃昏。
其四
登斯台猶向白雲深處,樵影無尋,十里青山空寂寂;
憶往昔恍覺明月當時,琴聲宛在? 一川流水自悠悠。
曲欄邊
人海里不期而遇,獨醉相見於山,相知於樂;
月湖邊有約乃來,徒留兩行熱淚,一座孤台。
上善若水
曲徑通幽信步游,只期來摯友;
高山流水餘音繞,不見擲琴人。
其其格
其一
舊曲一撫詮技道;
層台空老證清孤。
其二
聖人之器,鼓以流水高山,清泠誰解曲中味;
師古之台,繞有睛川黃鶴,邈遠時聞弦上聲。
如月
其一
山水自迢迢,覓何人懂琴音更懂心曲;
樓台空寂寂,守此地聽鳥語還聽江聲。
其二
絕響奏傳奇,聽流水高山,萬古猶殤兩離別;
知音留故事,嘆琴師樵子,千秋惟記一相逢。
其三
人世覓知音,有情可鑒印心石;
楚天尋樂趣,無語來看伯牙台。
其四
流水高山,琴酬知己;
碧湖明月,台築精魂。
林清越
其一
停琴涼月佇;
曲徑古台幽。
其二
世存知己,想見樵夫雅士;
弦奏希音,泠然流水高山。
其三
高台與共名樓,嘉木蔥蘢,春色但隨流水杳;
古調重聆清境,隔江迢遞,知音恍是印心來。
其四
琴上遺音久不傳,問流水高山,當年客子知何處?
亭前賢隱悄然卧,枕蒼松翠柏,檻外白雲況自閑。
鍾子期墓坐落在武漢市蔡甸區馬鞍山南麓鳳凰咀,知音碑亭坐落在鍾子期墓前,墓亭正面鐫刻著「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留取丹心照汗青:題文天祥聯作點評
※身輕未敢負微芒,75位聯友同題「夏夜精靈」螢火蟲
TAG:對聯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