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缺乏創新不敵微軟Surface?真相是這樣的

蘋果缺乏創新不敵微軟Surface?真相是這樣的

立刻關注我們

雖然在向著更輕、更薄和更快的方向一路高歌,但蘋果的iPad平板電腦和MacBook筆記本,尚未像微軟Surface系列產品那樣涉足全新外形的桌面計算產品和試驗性硬體概念產品領域,本文將解釋箇中原因。

蘋果和傳統計算機

蘋果的iPad和MacBook策略通常遭到博客們批評,他們對蘋果的技術力量和創新精神提出了質疑。有關「蘋果創新不再」的說法到處都是,出現這種說法的原因是,蘋果現代計算產品都延續以往的設計,相當實用,而不再有讓媒體感興趣的創新,這被從未體驗過真正革命性技術帶來的顛覆效果的人稱作「演進而非革命」。

蘋果近期成功的相當大一部分,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它對已經大獲成功的產品精益求精,而非自己醞釀一系列大膽的概念,期望其中一些能大獲成功。

微軟、谷歌,甚至三星在計算硬體產品領域沒有任何產品的銷量,可以與蘋果每季度的iPad和Mac銷量媲美。

20年前,蘋果硬體業務,基本上像目前的微軟、谷歌和三星等公司那樣令人絕望。這也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促使其iMac團隊,開發在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產品的原因。

事實上,那個時代推出的許多全新,甚至有些冒險的產品是必須的,因為當時蘋果不像目前這樣擁有龐大的用戶群。

天馬行空的試驗,催生了部分大獲成功的蘋果產品,例如iMac,但也造成一些成本高昂的失敗產品。

PowerMac G4 Cube、Xserve和Mac mini都有各自的粉絲,但由於用戶太少,不足以使蘋果能持續對它們進行升級。最近,蘋果在PC領域嘗試的一大飛躍,被證明是失敗的:圓柱形Mac Pro。

事實證明,Mac Pro的核心買家真正喜歡的是塔式計算機的升級產品,它們對這種產品已經相當熟悉,而非一款華而不實的「革命性」產品,這樣的產品能引起媒體關注,但對於完成實際的工作基本上沒有任何幫助。

蘋果和創新強迫症

當時,蘋果受到媒體特別關注,這是其他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的。自發布以來,微軟Surface系列硬體產品多次經歷可靠性問題。

谷歌更是因數代平板電腦問題不斷而令品牌受損。三星最近經歷了一家科技公司能遭遇的最糟糕的產品災難。

所有這些重大問題要麼被科技媒體視而不見,要麼因牽強附會的理由而受到原諒。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一個隱蔽的固件漏洞造成新款MacBook Pro型號因溫度上升而反應過度後,並非工程技術人員的YouTube用戶和其他博客就會紛紛上陣,造成這樣一種形勢:蘋果只是「懶惰」地把新款英特爾處理器塞進老的MacBook機殼,造成簡單的由設計缺陷引發的過熱問題。

似乎沒有人會想到幾乎每款英特爾晶元都存在各式各樣的漏洞,其中絕大多數都不能只通過一款軟體補丁修復。

更令人好奇的是,地球上的所有人似乎集體忘記:英特爾、AMD和ARM均遭遇兩個重要的漏洞,它們是由晶元採用的預測執行方法所引起的。

在它們早在2011年被引入前,這些地球上最聰明的腦袋不應當「已經知悉這些漏洞」?沒有人在意這一問題,但卻有人堅持認為,蘋果「理應已經知道」 MacBook Pro熱管理固件最近爆出的漏洞。

不同於蘋果新款MacBook Pro補丁軟體的是,目前還沒有補丁軟體能修正Meltdown和Spectre漏洞。

業界給出的解決方案,只是簡單地關閉分支預測執行功能,實施「位置隔離」,它們會影響PC、伺服器和筆記本的性能,而且與操作系統無關。

當整個業界因一款成品和組件的錯誤而受到影響時,重要的是修正漏洞。而當蘋果產品出現問題時,它會面臨不同「待遇」,會被譴責價格昂貴的高端硬體產品不應當出現失誤。

蘋果緣何不嘗試新技術、新設計?

蘋果的計算硬體經常被拿來與微軟Surface系列進行比較。2012年,微軟發布了Surface平板電腦,它有兩個版本,一個配置傳統的英特爾處理器,另外一個版本配置ARM架構晶元(Surface RT),與蘋果iPad有幾分相似。

事實證明後者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微軟把一款處理能力低下的ARM平板電腦營銷為Windows設備,而它壓根兒不能運行大多數Windows軟體。

直到2015年之前,微軟一直在對Surface Pro進行漸進式升級。當年,它發布了一款更傳統的筆記本產品Surface Book,把一款通過收購獲得的數字白板稱作Surface Hub。

它後來又發布了Surface Studio(安裝在大尺寸觸摸屏上的迷你PC),去年發布了更世俗化的Surface Laptop。

它最近發布的一款產品被稱為Surface Go——一款迷你筆記本,使其創新性PC產品線更完備。

微軟目前銷售有6種不同形態的計算產品,雖然涉足硬體時間比微軟更早,但蘋果只有10款不同的基本型號Mac和iPad。

三星銷售比蘋果更多的PC、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形態。在放棄平板電腦和Chromebook Pixel前,谷歌產品線與蘋果基本相當。

惠普、聯想和其他廠商擁有寬度相當的產品線。但是,所有這些競爭對手的銷售收入只相當於蘋果的一部分。

為什麼蘋果沒有迅速推出新形態的產品?部分原因是,蘋果不大量試驗新產品,因為它已經了解人們的真正需求。這一理解會隨蘋果Mac和iPad產品線而不斷「與時俱進」。

革命性的演進

以Mac為例,當微軟公布開發Surface PC的意向時,蘋果銷售13、15和17英寸的MacBook Pro,13英寸MacBook和11英寸MacBook Air。

蘋果沒有冒險開發消費者可能不買賬的新產品,而是根據消費者的購買情況,不斷對新產品精益求精。這導致它放棄17英寸MacBook Pro,而專註於輕薄筆記本。

儘管不斷有人聲稱蘋果生產輕薄筆記本,而非遊戲本是愚蠢的,但現實情況是,蘋果目前的筆記本銷量高於以往任何時候。

如果詢問工程師、營銷人員或其他人在購買一款筆記本時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他們會迅速地告訴你,配置大尺寸顯示屏,或具備桌面級處理能力,遠不如能輕便地攜帶它們出去更重要。

2016年,當蘋果「革命」其MacBook Pro產品線,使之像大受歡迎的MacBook Air一樣輕薄時,科技媒體和業內大腕都不以為然。

他們堅持認為,人們不需要輕薄的筆記本,而是需要32GB內存來虛擬運行多個Windows實例,這樣的筆記本與輕薄不搭邊。

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大尺寸觸摸屏(Surface Studio),或者能夠拆卸為一款厚厚的平板電腦和一個帶有圖形處理單元的底座的筆記本。

事實上,過去4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蘋果越來越輕薄的MacBook和MacBook Pro,iPad和iPad Pro,以及以iMac為中心的桌面計算機,營收超過1960億美元。

同期內,微軟整個Surface系列設備營收略高於160億美元。由於銷量低和較高的返修率,微軟Surface業務的營業利潤率也低得多。

對於蘋果為什麼不向微軟學習這一問題的簡要答案就是:不需要也無意這樣做。蘋果對成功的硬體產品並沒有那麼渴望,它正在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其他公司——從聯想和惠普等PC市場領頭羊到三星等手機市場領先廠商,在對平板電腦、筆記本和桌面系統精益求精方面均不如蘋果。

蘋果嘗試新生事物,而且獲得成功

雖然蘋果尚未從根本上混合其流行的產品外觀,它並非只是銷售過時技術的改進版。蘋果iPad和Mac採用的創新包括定製高性能固態硬碟和先進顯示屏。

蘋果比微軟提前2年將其桌面操作系統移植到輕量級的ARM移動硬體上,自微軟放棄Surface RT以來的5年中,成功維持了iPad業務,而且沒有對傳統的Mac業務造成影響。

除移動設備、筆記本和台式機的標準形態外,蘋果試驗的一些新技術,也比微軟在Surface品牌方面試驗的新技術獲得了成功。

這些都體現在蘋果的「其他硬體」業務,其中包括HomePod、Apple TV、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

這些專用計算機推動了個人娛樂、家庭音響和可穿戴技術,在市場上的表現非常出色,包括微軟、谷歌和三星在內的其他PC和移動設備廠商在這些市場上都鎩羽而歸。

過去4年,蘋果「其他硬體」銷售高速增長,由2014年的82億美元增長至去年的143億美元。

在過去的4年外加1個季度中,「其他硬體」銷售了價值490億美元的「非傳統計算機」,是同期內微軟整個Surface業務的3倍。

雖然微軟Surface業務每個季度銷售額停滯在約10億美元水平,蘋果「其他硬體」已經發展為每季度銷售額達到40億至50億美元的一項業務。

幾乎沒有人談及蘋果在家庭和可穿戴設備方面的試驗性計算形態方面的成功,相反,媒體對於微軟Surface業務每季度營收維持在10億美元則大肆報道。

而實際上,微軟自己在財報中都承認,「在最新版本Surface銷售強勁拉動下,Surface業務營收增長2.37億美元,由於上年同期基數較小,增幅達到25%。」

真相是,Surface銷售就沒有增長,過去4年,它一直停留在「一項10億美元業務」的水平。

新產品的發布和市場不斷擴大,沒有帶來用戶群的擴大,或者新的營收/利潤。考慮到開發、維持和生產Surface設備都需要「真金白銀」, Surface業務並不景氣,一項「10億美元的業務」並不表明它有多大的增長。「10億美元」只是營收而非利潤。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是一項每季度營收達到「40億美元的業務」,蘋果iPad被批沒有增長,Mac業務營收則徘徊在每季度60億美元。

為什麼蘋果每季度銷售上百億美元的傳統計算機就會遭到批評,而微軟每季度銷售10億美元計算機則會被認為是成功?

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微軟與新Windows PC形態有關的試驗性計算概念(雖然沒有能推動銷售增長)是「創新」,而蘋果在家庭和可穿戴設備領域推出的新產品(銷量和營收遠超Surface)就被認為不值一提?

總之,要想了解蘋果創新性的計算形態,就不要在不景氣的PC市場打轉轉,在銷售可穿戴設備、豪華家庭音響和其他新穎、未來范兒的計算設備方面,只有蘋果獲得了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數碼 的精彩文章:

豬隊友泄露榮耀Note 10定妝照 或首發GT2.0技術
確認華為nova3將18日發布 或2999元起售對標小米8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