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古法——艾灸與拔罐的區別在哪?

中醫古法——艾灸與拔罐的區別在哪?

艾灸與拔罐都是中醫治病的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這是必須肯定的。兩者也是比較常見的養生保健方法,運用相當普遍。但兩者的側重點不用,區別很大,我們必須做到全面了解。

什麼是拔罐呢?

中醫理論認為,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拔罐療法,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早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記載,歷代中醫文獻中亦多論述。

拔罐的功效有哪些?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什麼是艾灸呢?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養生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艾灸的功效有哪些?

1,祛濕驅寒;2,調節陰陽;3,調和氣血;4,溫通經絡;5,扶正祛邪;6,防病保健;7,美容美體。

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祛寒止痛、補虛固脫、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

拔罐和艾灸同屬中醫療法,具體功效也有重疊部分,單從功效上來講,兩者是有交集的。我們主要來看一看拔罐和艾灸的區別,如果沒有了解而貿然使用,非但達不到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效果,還很容易適得其反走入誤區。

拔罐與艾灸的區別在哪呢?

1,從發現歷史的角度來說

艾灸早於拔罐。艾灸發現於遠古時代,《黃帝內經》也有記載;

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

2,從具體功效的角度來說

艾灸覆蓋範圍更為全面,以刺激體表經脈穴位見長,融會貫通全身經脈;

拔罐則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於背部、頸部、腳底等。

3,從理療原理的角度來說

艾灸是起補益作用的,回陽固脫,調整生理機能,不僅治病,更能防病;艾是純陽之物,具有走三陰通十二經之功,連續燃燒,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又因和臟腑相互聯繫,能補陽益氣,扶正祛邪,固本強身。

拔罐則是一種泄耗的方式,拔罐不僅能排邪氣,同樣會損陽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兩者有本質區別。

4,從適合體質的角度來說

艾灸沒有太多忌諱,因人體穴位布滿全身,所以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的施灸,全面保健;

而拔罐則療法則不同,並非人人適宜。因為拔罐的過程中,會讓陽氣有所流失,拔火罐只適用於氣滯血瘀、濕熱體質的人,這類人容易經絡堵塞。但對於氣血虛弱的人則不適用,氣血虛弱的人平時容易沒有精神、容易倦怠,再使用拔火罐這種「泄氣」的方式就不妥當,還有老人、兒童、衰弱的病人也不適合盲目使用。

5,從適用範圍的角度來說

艾灸作用於人體腧穴,溫熱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產生的溫通效應,可以將陰邪逐漸排除,同時改善人體的氣血運行,使陽氣通達、經絡通暢,因而更廣泛適合各種人群各種癥狀;

而拔罐是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本質上是通過外來力量幫助疏通局部經絡、活血化瘀,有一定的局限性。

6,從安全便捷的角度來說

顯而易見,艾灸比拔罐更安全更易操作。艾灸只需找准穴位,點燃艾柱即可,沒有多餘的繁瑣操作,人人皆可施灸;

拔罐則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對操作者有一定的要求。由於火罐的加熱程度較難掌握,很容易燙傷皮膚。而且取罐也需要技巧。

7,從療法感受的角度來說

艾灸療法自然舒適;

拔罐則伴隨著疼痛,有時甚至很劇烈。

8,從療法周期的角度來說

艾灸可以並建議每天施灸;

拔罐則有諸多限制,一般來說,拔罐需要間隔一周左右,不可太頻繁。

因為原理的區別,拔罐有一些注意事項。特別是陰虛體質和氣虛體質的人,是絕對不易拔罐的。拔罐最大的用處是對付「外邪」、「瘀阻」,如果濕氣太重、氣血不暢的人,拔罐可以起到清理疏通的作用。但是陽虛、氣虛的人就要切切注意了,皆因拔罐耗氣血,這類人會越拔越虛。

另外,艾灸與拔罐盡量不要同時進行,如果一定要,那也要講究順序。一般是先艾灸再拔罐,因為拔罐會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但拔罐與刮痧是絕對不能同時進行的,否則會加重皮膚損傷導致感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拔罐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拔罐,輕鬆祛除全年寒濕
專家提醒:拔罐後不能做這「3件事」,容易適得其反,你做對了嗎?

TAG:拔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