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對秦的統一都有什麼貢獻?

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對秦的統一都有什麼貢獻?

原標題: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對秦的統一都有什麼貢獻?


自秦襄公成為諸侯,秦國開始建國到秦王政繼位,歷時五百多年,期間,湧現出了許多有作為的君主,他們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秦國能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絕不是一人一時之為,而是浸透了數代秦人的努力,賈誼在《過秦論》中有「奮六世之餘烈」之語,但我們不能單純的將秦的統一歸功於秦始皇之前的六世,而應該把時間線拉長,把眼光放遠來看。


秦襄公


秦襄公之前,秦國只能算是周王室的「大夫」,又與犬戎世代對戰,生存空間很小,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秦襄公繼位後,積極尋找秦國的出路,他將妹妹嫁給了戎人;遷都汧邑;和周王室搞好關係。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同申國、繒國、犬戎三國聯軍開戰,秦穆公帶兵支援周幽王,雖然周幽王被殺,但犬戎好歹被擊退,之後,秦襄公又護衛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因功成為諸侯,秦國正式建國,周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給了秦國,當然這得秦國將犬戎打跑才能真正擁有。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繼位,秦穆公有稱霸的雄心,但奈何東進之路被晉國阻擋,他只能和晉國搞好關係,先是迎娶晉獻公的女兒穆姬,順便得到了能臣百里奚,百里奚輔佐秦穆公改革內政,並積极參与國際事務,在晉獻公去世後,晉國內亂,秦穆公先後幫助晉惠公和晉文公回國繼位,實現秦晉之好。但晉惠公言而無信,晉文公搶先一步稱霸,秦穆公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之後兩度和晉國開戰,均告失敗。


迫不得已,秦穆公轉戰西戎,得能臣由余,由余深諳犬戎境況,幫助秦穆公奪得疆域千餘里。秦穆公得以稱霸西戎。


秦獻公

秦穆公之後的近兩百年間,秦國並沒有什麼作為,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為改變秦國的落後局面,秦獻公在國內實行改革,廢除了人殉制度,最大可能節約了青壯年人力;東遷櫟陽;鼓勵增加人口,擴大工商業活動;編製戶籍;推廣縣制,給秦國帶來了新氣象,並對外作戰,在收復河西的對魏作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秦獻公的改革並不徹底,但卻為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


秦獻公去世後,兒子秦孝公繼位,秦孝公效仿父親欲強大秦國,他深感秦國人才不足,遂招納賢才,任用商鞅進行了最為徹底的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改革的嚴厲性在於即便太子犯法也不能免刑,因為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不能親自接受刑罰,就由太子的老師代為接受處罰。

秦孝公一面改革,一面走出秦國,開始活躍在國際舞台上,或攻打,或結盟,在列國間贏得了名聲。秦國開始崛起。


秦惠文王


秦孝公去世後,兒子秦惠文王繼位,為了立威也為了取信於貴族,秦惠文王將商鞅車裂,但商鞅改革卻並未被廢止,繼續為秦國的強大發揮作用。


秦惠文王任用張儀、司馬錯等良臣猛將,北掃義渠,西平巴蜀,南下商於,東出函谷,收復河西,開疆擴土。秦惠文王時期,張儀採取連橫策略數次擊敗公孫衍的合縱抗秦。

秦惠文王成為秦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秦國的稱霸之路已然開啟。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後,兒子秦武王繼位,繼續改革內政,對外南征北戰,但很快,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秦國陷入短暫的內亂,羋八子的兒子繼位,是為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的前期,國政多有宣太后把持,宣太后色誘義渠王二十多年,最終以最小的代價攻滅義渠,秦國東進再無後顧之憂。而巴蜀之地也已穩定,給秦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


之後,范雎來秦國,說以「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幫助秦昭襄王奪權,廢掉宣太后,趕走以魏冉為首的秦國「四貴」。 之後,秦國發動規模巨大、傷亡嚴重的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單獨對抗秦國,秦國的東進又進了一步。西周國也滅亡。


秦昭襄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子相繼繼位,歷時三年,東周國滅亡。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繼位,呂不韋為相,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後除掉呂不韋,任用李斯和尉繚,制定滅六國策略,自公元前230年開始了滅六國的步伐,之後統一天下秦王政稱始皇帝。


綜上,秦國能夠滅六國統一天下,與數代秦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到底是秦始皇的暴政導致秦朝滅亡,還是秦二世不會執政導致的?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