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克思銀像在旌德

馬克思銀像在旌德

原標題:馬克思銀像在旌德


喻忠國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第056期

旌德縣檔案館珍藏著一尊馬克思銀質半身塑像。這尊塑像高15.5厘米,重250克,為純銀空心澆鑄而成。它的底座正面鑄有俄文「卡爾?馬克思」,底座下方有兩行俄文「第六號?莫斯科鑄造」。1987年全國10多家報紙對它曾作過報導,莫斯科電台也廣播過,多次引起人們的熱情關注。


這尊馬克思銀質胸像,其來歷和意義非同尋常:這尊銀像,於19世紀由蘇俄莫斯科流傳到中國,它同中國共產黨的興衰起伏相依相存,風雨同舟。茫茫黑夜,它送給神州中國一縷光明;迷漫征途,它給予中國共產黨人以真理、信念和前進的力量。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是苦難深重、分崩離析的中國。

1917年10月,俄國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在十月革命的推動下,1919年3月,全世界共產黨的共產主義組織,在蘇俄莫斯科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大會根據馬克思主義學說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經驗,確定了「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為推翻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鬥爭」的任務。


為幫助東方民族培養革命骨幹,共產國際於1921年4月,在莫斯科創辦一所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簡稱東方大學)。同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為培養革命人才,黨先後派出任弼時、彭述雲、肖勁光、王若飛、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劉伯堅、蕭三等同志赴莫斯科入東方大學學習。


當時中國班的學員,都是一群朝氣蓬勃的熱血青年,一心追求革命真理,通過系統學習馬克思的學說,對馬克思主義信念更堅定,因此也更加崇敬馬克思。那時,馬克思逝世已有30多年,學員們在學習馬克思學說時,總是千方百計打聽馬克思的形象,馬克思的生平,馬克思的遭遇,以及馬克思堅韌不拔的學習和鑽研精神,很想找到馬克思的遺像,帶回國內永作紀念。


中國班學員有這個願望,東方大學其他國家各班的學員同樣有這個願望。意見很快傳給了校領導,校領導將這些意見反映給共產國際。共產國際經過研究,接受了各國學員的意見,挑選了美工人員進行設計,又挑選了銀匠師精心鑄造,共鑄造出10尊馬克思銀質半身塑像,贈送給各國共產黨組織。

中國班的中共黨支部,接受共產國際贈送給中國共產黨的一尊馬克思銀像為第六號。



莫斯科東方大學舊址


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在莫斯科逝世。在東方大學學習的中國班學員陸續回國。


肖勁光是第一批被派到東方大學學習的學員,他的俄文名字叫「查戈洛斯基」,共產國際贈送給中國共產黨的一尊銀像,當時是由肖勁光暫為保存的。肖勁光回國後,中國班黨支部也把馬克思銀像帶回國內的任務交給了他。

回國後,肖勁光調至江西萍鄉安源路礦工作。他在向工人俱樂部主任劉少奇彙報學習情況後,將共產國際贈送的馬克思銀像鄭重地交給了劉少奇。1923年春,旌德縣梅大棟經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教師惲代英介紹,前往江西安源路礦職工子弟學校任教,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在安源工會俱樂部任秘書,俱樂部主任劉少奇同志將這尊珍貴的塑像交給他保存。這尊克思銀質塑像在安源傳播了馬克思主義,點燃了革命之火。


可是就在楓林紅染的深秋時節,安源黨組織遭到了軍閥的破壞。當時安源成了敵人嚴密的封鎖區,到處搜捕共產黨人,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安源黨組織將革命人士及時疏散到全國各地,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一天深夜,俱樂部主任劉少奇同志謹慎地將這一尊馬克思銀像交給了梅大棟,並鄭重地囑咐道:「希望你把它保管好,帶回皖南開展革命活動。」梅大棟緊緊握住劉少奇的手,堅定地表示,一定不辜負組織上的重託和厚望。它深深感到這尊塑像的價值和重要意義,決心要安然無恙地把它帶出安源。他整理行裝時,用一件破衣把它包好,放在背包下面,上面放著未洗的襪子和裝著爛腌菜的碗,打扮成工人模樣,離開了安源。當行走不遠,忽然發現前面有敵人的盤查崗哨,他心裡不禁一顫,轉而又鎮定下來。此時他已被敵人發現,又不好改道,只好迅即趕上前面過路的幾個人,想趁機一道過關。


豈料敵人搜查十分嚴密,見包裹行李都要翻看。挨到檢查梅大棟了,敵人搶過他的包裹,打開一看,見上面兩雙臟襪和一隻裝著爛腌菜的碗,散發出臭氣,哨兵捂著鼻子將包裹扔向梅大棟,要他快滾。這樣,他才擺脫了危險。他遇驚之後,更加提高了警惕,日夜兼程,終於安然回到了家鄉旌德縣三都梅村(現在的版書鄉龍川村)。在梅村,他便效法安源的經驗,開辦了農民補習夜校,以教農民讀書識字為名,宣傳革命思想。


一天深夜,梅大棟與夜校幾個青年相聚一起,他打開一個包裹,大家面前呈現出一尊閃亮的塑像,那幾個青年不知是什麼人的像,面面相覷。梅大棟鄭重地告訴大家:「這是馬克思的半身塑像。馬克思是德國人,是革命先導,他提出了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為人類翻身解放指明了方向。」大家聽後肅然起敬。

192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夜校牆上掛著一面綉有鐮刀斧頭圖案的紅旗,桌上擺著一尊馬克思半身銀質塑像,經梅大棟、曹宣天介紹,梅大梁、王士楨、朱觀發、朱明林、朱甲、程朝干、張照謨等7名在校學員站在這尊塑像前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馬克思主義革命真理在全縣各地傳播,使長期處於苦難深重的貧苦百姓有了覺醒,紛紛投入革命,全縣掀起了轟轟烈烈地農民運動。並於1927年5月16日黎明舉行了以仕川農民為主力軍的旌德農民武裝攻城暴動。這次農民暴動,比「八一」南昌起義還早兩個半月。雖因組織不嚴密而遭失敗,但在旌德革命鬥爭史上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1927年11月,旌德重新恢復建立黨組織。1928年10月,梅大棟與胞弟梅大梁不幸被捕,梅大棟越獄逃離,梅大梁遭殺害。縣當局查封了梅大棟房屋。當時,留在家中的梅大棟生母宋坤榮、胞妹梅竹娥、外甥女汪蘭英在封門的情況下,被迫搬到柴棚里去住。搬家的那天晚上,宋坤榮小心翼翼地將馬克思銀像用紙包好,趁機放進被褥里,悄悄搬出來放在瓦堆底下,然後,又在瓦堆上鋪上木板和稻草,當作床鋪使用。宋坤榮還謹慎地對梅竹娥和汪蘭英說:「這個像一定要藏好,查出來是要殺頭的。」兩人聽後深深感到了這尊塑像的份量。



1959年,為了進行革命歷史傳統教育,旌德縣人民政府從梅大棟兒子梅本華處徵集到這尊珍貴的馬克思銀質胸像後,存放於旌德縣檔案館展出。1986年下半年,省舉辦「安徽革命鬥爭史展覽」,徽州地委黨史研究室將這尊馬克思胸像照片提供「史覽」小組。此後,省博物館按馬克思塑像原樣複製了一尊作為展覽使用,並對原件進行了技術鑒定,認定該像系純銀鑄造。原先因為塑像外層鍍有紫銅而一直被誤認為是銅像,後通過文物部門專家的鑒定,還其原來的真實面貌。這尊馬克思塑像是我縣來之不易的珍貴文物,它在我縣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同時,它對我們開展愛國教育和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歷史價值。


2010年7月6日,省文物局組織文物鑒定專家組專程赴旌德縣鑒定文物。旌德縣檔案局館藏文物馬克思銀像,經李廣寧研究館員,周京京、傅慧娟、王剛副研究館員共同鑒定,馬克思銀質半身胸像為國家一級文物,並於7月7日出具了《安徽省館藏文物鑒定意見書》。其藏品編號為78-4,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尊馬克思銀質胸像,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作者系安徽省黨史學會理事、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敬亭山定位與打造一管之見
廣德東山寺——太陽沖里的傳奇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