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拼多多敲鐘上市 創辦三年,三億用戶,市值三百億美元

拼多多敲鐘上市 創辦三年,三億用戶,市值三百億美元

2015年9月,一款名叫拼多多的APP上線,踏入看似早已飽和的電商「紅海」。

日本媒體報道

當時很少有人能預見,在淘寶、京東、蘇寧等巨頭的夾擊下,這股新生力量以燎原之勢席捲了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

就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還沒來得及搞懂拼多多的玩法時,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悄然突破2000億人民幣;拼多多的活躍用戶數也達到3.44億,超過了美國人口總數(3.27億)。

圖片來源:納斯達克官博

北京時間7月26日晚,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紐約和上海迎來了資本市場罕見的遠程連線「異地敲鐘」,這在納斯達克歷史上尚屬首次。

隨著開盤價位報出,創始人兼CEO黃崢的身家達到137億美元,超越了電商同行劉強東:此刻距離京東初創已經14年了,而拼多多的誕生甚至還不到3周年。

拼多多成功之路:低價拼團+騰訊平台

如果以1000億元GMV(網站成交金額)作為里程碑的話,京東用了10年完成,淘寶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2年零3個月。這就是拼多多野火般的擴張速度。

而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拼多多,也基本確立了電商領域「第三勢力」的地位:根據金融時報網測算,拼多多的市場份額約為5.2%,遙遙領先身後的追趕者。

著名IPO調研機構文藝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分析師凱瑟琳指出,拼多多在中國三四線城市以及更小的鄉鎮取得了優勢:

「他們專攻阿里和京東觸角未及的小地方,並且主打朋友家人分享互動的社交概念,這種模式對投資者而言很有吸引力。」

根據極光大數據,截至2018年2月,拼多多在三線、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分別為21.38%、35.34%)甚至超過手機淘寶(20.31%、31.50%)。而在三線以下城市,分布著中國55%的網民,市場空間巨大。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汪華曾表示,拼多多的成長,是移動互聯網第三波人口紅利的必然結果。第三波人群主要來自三四五線城鎮人口,數量有五六億之多。

此外,拼多多的投資人騰訊本身擁有的社交平台和移動支付工具,也幫助拼多多在「渠道下沉」的競爭中搶得先機。

雖然在接受採訪時,黃崢曾否認過「騰訊系」的說法,但拼多多招股書顯示了對騰訊平台的巨大依賴。

記者注意到,招股書中總共63次提及騰訊。微信和QQ提供的流量入口,微信錢包提供的結算通道,以及騰訊提供的雲計算等服務,都是拼多多業務倚賴的關鍵。

為此,拼多多先後向騰訊支付過合計約7.78億元的費用。

「一帆風順」,也有爭議

拼多多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完美演繹了瘋狂增長的劇本。但黃崢認為,相對於阿里和淘寶來說,拼多多的品牌認知度還比較弱,「消費者從朋友那裡看到的拼多多,跟在CCTV和世界盃上看到的拼多多,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做世界盃廣告並不是為了APP的轉化率,它更像長期虛擬資產投資,對短期流量沒有幫助,可是財務上計入了短期營銷費用,這也是最近兩個季度拼多多獲客成本暴增的原因。

拼多多還有一個暴漲的數據是用戶增速,它在成立一年之後付費用戶就過億,2017年中用戶數超過兩億。目前拼多多的活躍用戶數3.4億,已經接近阿里活躍用戶數的一半。

黃崢認為,這些用戶絕大多數應該是用過淘寶的,因為阿里已經做了很多有社會影響力的事情,用戶對網購已經有認知,拼多多絕大部分用戶都是從其他平台被轉化過來的,而不是完全陌生的初次網購用戶。

他說,在這個過程中拼多多只是創造了新的場景,將這些用戶吸引過來而已。拼多多與傳統搜索型電商不同,屬於非搜索性的電商,從單一講究效率變成效率和情感相吻合,更契合目前消費者的需求。而這些變化,只能發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拼多多的社交裂變和對碎片時間的利用模式,在傳統PC時代很難獲得同樣效果。

與拼多多爆發性增長同時到來的,是不斷發生的社會事件。6月13日部分商戶前往拼多多上海總部維權發生衝突的事件在網路上曝光,黃崢在幾天後的端午節接受了部分媒體採訪,主動發聲表示公司缺乏與外界的良好溝通,理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就在即將上市前,一家名為「Daddy"s Choice」的尿不濕生產公司還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向拼多多提起訴訟,稱其在明知假貨存在的情況下,仍然允許其在平台上銷售。

對於這些爭議性事件,黃崢表示,同為電商公司,阿里巴巴走過的路和吃過的苦,拼多多也躲不開,只能在吸收前車之鑒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的速度更快一些。他說拼多多的問題暴露的越早越好,這不是件壞事,未來拼多多要努力保證機制的公平,創造公平的經營環境。

此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提起過對拼多多的看法,稱自己不在意不同的商業模式,只在意顧客的體驗,如果用戶在中國購物過三次,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黃崢對此回應稱,他認同劉強東的說法,自己也不看重商業模式,更看重消費者體驗和性價比等綜合因素。低價和高質量的取捨與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核心觀念層面的考量。

「拼多多的『實惠』是放在『樂趣』前面的,倉廩足而知禮節。」黃崢認為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更看重里子(性價比高),而不是面子(高價高質量)。

對於外界給拼多多貼上的「消費降級」標籤,黃崢並不認同,他認為拼多多做的事情是幫助那些生活水平還不夠高的人,去實現消費升級。「消費升級不是說讓先進的人更先進,而是要幫助後面那些人獲得更好的生活。」

但他也不太認同生硬的用「一二三線城市」來劃分拼多多的用戶群,在他看來,除了北上廣這種「超一線城市」之外,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是很多面的。「她們可能會花最多的錢給孩子買紙尿褲,但花很少的錢給自己買衣服,不能強行給他們貼標籤。」

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

當被問及拼多多為什麼上市時,黃崢說表示更多的是戰略選擇,因為拼多多是一個平台性公司,有更強的社會屬性,規模越來越大之後它的公眾屬性也越來越強。

「我們希望通過上市,一方面讓這個公司更加公眾化,在公眾監督之下能夠做的越來越好。另外一方面,也通過上市能夠讓這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有公信力。」「公」與「信」正拼多多目前需要完成的兩個目標。

說到未來最大的兩個擔心,黃崢認為:「人員上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相比同量級的公司,一般他們都是幾萬人,我們現在才2000人,這是非常大壓力的,很多事情來不及做,人力也不夠,我們只能是花最主要的精力做最主要的事情,但是就會遺留下來很多不完善的東西,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業務擴張快,我們的人數擴張不可能指數級的,前端的消費者、訂單量是可以指數級增長的,因為有裂變,有市場,但是人員,每一個人進來,融入到一個團隊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很難指數級增加,所以人員增長和業務增長之間是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這個空間越大對我們的壓力越大,甚至不得不控制業務的增量來緩解人員增長的壓力,這在很長時間都是我們的挑戰。」

最後,談起對市值的看法,黃崢覺得市值並不是最重要的事。「真是沒有預期,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個副產品。如果做公司的目標就是為了做大,為了做的估值高,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的,沒有一家公司的生存是因為這個原因,它一定是你在這個社會上為消費者也好,為商戶也好,或者是為更大的廣泛的社會創造了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被價格反應出來。」

「所以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的,並且價格永遠是價值的副產品,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永遠是專註在長期價值上。上市會帶來一些干擾,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把自己從這些干擾裡面隔離出來。」

據 / 騰訊科技、每日經濟新聞、中國企業家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商報 的精彩文章:

英格蘭隊,千萬別學德國隊!因為,你們回家沒啤酒喝,沒肉吃了

TAG:江蘇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