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學人:科技行業正在變重,蘋果新總部創造1.3萬建築工崗位

經濟學人:科技行業正在變重,蘋果新總部創造1.3萬建築工崗位

【騰訊科技編者按】《經濟學人》本周刊文稱,科技行業公司以往傾向於「輕資產」的模式。然而過去幾年,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巨頭已經成為規模最大的企業花錢大戶。僅僅蘋果新總部的建設就給建築業創造了1.3萬個全職工作崗位。

以下為文章全文:

描述科技行業歷史的一種常見方式是按照產品周期。90年代是PC時代,隨後出現了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然後是手機,而目前人工智慧則迎來了快速發展。然而,還有另一種不同方式去看待科技行業:從囤積利潤的時代轉向再投資的時代。可以用一個粗略的標準來衡量:美國市值最高5家科技公司的擴張足跡。10年前,如果你將這些公司所佔有的土地加在一起,那麼面積是紐約中央公園的1.5倍。然而在經過持續的投入之後,它們所佔的空間達到了10倍,即6億平方英尺(5500萬平方米),大約是整個曼哈頓的面積。這些企業利潤再分配的轉變正帶來一場地震。

亞馬遜佔據了其中2/5的空間,相當於中央車站以南的整個面積。回到1998年,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則試圖傳達不同的信息。他對股東表示,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有利於現金,可以高效運用資本」。近年來,這種輕資產的模式在中國也很流行。截至去年底,阿里巴巴的市值大約相當於中國最大的700家工業公司的總和,但資產只有12%。投資者很喜歡科技公司的這種模式,即利用非常少的資產負債來創造巨大的利潤,但這卻引起了經濟學家的警惕。兩年前,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就指出,科技行業可能會拖累整體投資情況。數字領域的顛覆者可能會影響傳統公司的投資信心,同時自身的投資也很少。這將成為更廣泛不安情緒的一部分,他將其稱作「世俗的停滯」。

然而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很明顯科技公司不再吝嗇。亞馬遜去年的資本支出達到250億美元(包括租賃在內),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花錢大戶,領先於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後者擁有17.2萬公里的輸油管線。由於包含了研發和內容創作在內,因此與企業賬目相比,美國國家賬目在投資方面的視角更加全面。基於這樣的定義,樣本中美國和中國10大科技公司過去5年的投資增長到3倍,為1600億美元。如果將收購或入股小公司包括在內,這個數字將上升至2150億美元。在這個數字中,2/5被用於無形資產,1/3投向了實體工廠,而其餘則是各種交易。整體來看,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這些公司有著同樣的再投資傾向。

這樣做的並不僅僅是巨頭公司。過去3年,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小米花掉了20億美元。眾創空間WeWork在某些人看來也屬於科技公司,2017年該公司向實物資產投資了10億美元。在美國,如果你將所有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統計在內,科技行業估計佔到整個經濟全部投資的1/5,且至少佔絕對投資增長的一半。

科技公司投資的快速增長有四方面原因。首先,科技公司正在代理其他公司展開活動。非科技公司目前不必建設數據中心,而是可以向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例如亞馬遜AWS、微軟、阿里巴巴和騰訊租賃計算能力。AWS的年投資額為90億美元,與通用汽車相當。其次,線上和線下世界的界線正變得模糊。中國消費者在電商網站和實體店之間徘徊,因此科技公司正在建設自己的實體店。阿里巴巴擁有連鎖超市盒馬,亞馬遜去年收購了全食超市。隨著技術向傳統世界延伸,科技行業正在獲得更大的影響力。Alphabet旗下的「其他業務部門」,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在內,擁有超過20億美元的實體資產。

第三點趨勢是,科技公司正在通過收購去獲得技術和數據。2016年,微軟以2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LinkedIn。中國公司則傾向於買入創業公司的非控股股份。過去5年,阿里巴巴和騰訊共投入了210億美元,成為中國風投行業的主導者。最後一點可能的原因是投資缺乏紀律性。一個令人警惕的跡象正在出現,即企業投資房地產的活動。有報道稱,蘋果在加州的新總部耗資50億美元。而完成一個門把手的設計就花了一年半時間。

對投資者來說,科技行業的轉向是個兩難的命題。通過少量投資就能獲得利潤的壟斷企業極具價值。如果它們可以通過這些利潤的再投資獲得高額回報,那麼還能獲得更大的價值。然而,風險在於業務的失焦。就樣本中的10家大型科技公司來說,每1美元的固定資產可以產生5美元的銷售額,這個水平大約是10年前的一半。公司越多元化,回報就越一般。長期以來的高投入公司,例如殼牌和英特爾,是資本配置的專家。拿Facebook作為對比。包括研發在內,該公司的年投資額在5年時間裡從30億美元上升至140億美元。而通過該公司處理用戶隱私的方法,就可以很容易想到,幕後的很多事情都非常草率。

不過對經濟發展而言,科技行業的轉變帶來了很多好處。根據路透社的報道,蘋果新總部的建設至少給建築業創造了1.3萬個全職工作崗位。此外,大型科技公司的儲蓄在整個經濟中的佔比已經不再上升。以Alphabet、亞馬遜、蘋果、微軟和Netflix為例。它們的自由現金流(即扣除投資之後的現金)佔美國GDP的比重已經小幅下降,約為0.6%。與此同時,某些藍籌股公司,例如福特和沃爾瑪,也在做出回擊,向技術領域進行了大筆投資。上一輪的科技熱潮,即1998年到2001年的「.com泡沫」,帶來了過剩的網路容量,最終提升了生產率。

從長遠來看的問題在於,科技巨頭進行的再投資越多,它們的規模變得越大,反壟斷問題就會被放得越大。短期可以看到的是,科技行業泡沫可能會破滅,而資本支出的斷崖式下跌可能會比大部分人所意識到的對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科技已經與美國的新聞周期、政治周期,以及股票市場節奏密不可分。如今,這也對投資周期產生著重大影響。(編譯/陳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楊超越的粉絲大約都是哪些人?
微軟第一財季業績展望超市場預期 盤後股價創歷史新高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