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從建國之初,大唐就具備了征討四方的實力。貞觀年間,大唐帝國四面出擊,征服了一個個強大的對手,降吐谷渾、平高昌、討焉耆、征龜茲,西域震駭,中西商路復通。

法國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一書中寫道:「一個受到震驚的亞洲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史詩般的中國。決不向蠻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買他們撤兵,唐太宗扭轉形勢,戰勝他們,使他們害怕中國。」

太宗皇帝並非一味窮兵黷武,而是採取了「偃武修文,中國即安,四夷自服」的民族政策,唐帝國的威震八方,與其說是武力征服,不如說是文明宣威。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這個意氣風發、「大有胡氣」的朝代中,豪言壯語之下是居高臨下的自信與從容。

貞觀四年,李靖率兵擒獲了當年曾逼得高祖李淵俯首稱臣的頡利可汗。唐滅東突厥以後,大唐軍功盛極一時,國威遠播四方。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咸請上(指唐太宗)尊號為天可汗」。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天可汗」稱號的來歷。

當時身為太上皇的李淵頗感揚眉吐氣。《資治通鑒·唐紀九》中寫道:「上皇聞擒頡利,嘆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上皇召上與貴臣十餘人及諸王、妃、主置酒凌煙閣,酒酣,上皇自彈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

胡旋舞,立於毯上,旋轉如風,音樂狂放,動作粗獷,異域豪情揮灑得淋漓盡致。湯因比曾說,如果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可以在華夏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選擇一個朝代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唐朝。

從南北朝至隋唐的數百年間,中原的漢民族與邊外的少數民族,在爭戰中融合滲透、血脈交融。魯迅先生曾說:「古人告訴我們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實唐室大有胡氣,明則無賴兒郎」。

從上層來說,皇室李家自稱為中國貴族後裔,可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他們的先祖歷仕異族,也經常與少數民族的家庭通婚,而且這種通婚的習慣直到後世登九五之尊猶未終止。

因此,唐人既不是魏晉以前中原漢人的簡單延續,也不是胡族單向地融入漢族,而是漢胡互化產生的民族融合體。

這是一個自信的時代,其氣魄與胸襟,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說:「 7世紀的初唐,是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當帝國對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際,其內部組織,按照當時的標準看來,也近於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積月深。」

大唐的自信不僅僅是對內的,也是對外的。大唐盛世,國富民強,政治開明,唐文化體現出來的是一種無所畏懼、無所顧忌的兼容並包的大氣派。

一切因素、一切形式、一切風格,在唐代文化中都可以恰得其所。當中國皇帝威望最高的時候,恆河邊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權:一個阿薩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審;來自高句麗和日本有稱臣朝拜的使節;中國的都城有敘利亞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與安南人來定居。

唐朝是一個透露和包含著多種因素的朝代:它是盛極而衰的王朝,它的開國和守國的邏輯是複雜而多變的,它同時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正是它的這些豐富和矛盾才構成了它永久和持續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順治真的出家了嗎?他的這句話道出了真相
解密康熙兩次廢太子又兩次立太子的真相

TAG:憶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