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傲慢與偏見》的中譯者

《傲慢與偏見》的中譯者

最近看了一篇網文,名為《中的衣食住行》,是根據《傲慢與偏見》的新譯者李繼宏先生在一次發布活動中的講稿整理的。

譯者講述了自己翻譯中進行了研究和創作,以期還原原作中字字句句在18世紀的本來意義,幫助世人更了解一部經典的小說被稱為經典的原因。

講稿雖經整理,但李先生的狂飆之語依然噴漿字裡行間。作為一個簡迷,這一篇的確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非常想立即去買一本新譯的《傲慢與偏見》來讀讀。之後,我還看了另一篇文章,喬納森的《的譯者》介紹的是王科一先生,我頗認同文中的最後結語,「我們並無意於說翻譯界前輩什麼都好,也不會認為他們的譯作是無可挑剔的……『學如積薪,後來者居上』,這是學問的客觀規律,也是後來者占的便宜。前人費盡心力,後輩耍點聰明,就算真的後來居上,又有多少光彩可言?」大家都看得明白喬納森在說什麼。

我是簡迷。我甚至把Jane的著作出成《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的練習題。需要練習的檢索工具是目錄——單個圖書館的館藏目錄(如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目錄),多個圖書館的聯合館藏目錄(如OCLC的WorldCat),以及回溯性國家書目(如《民國時期總書目》)和出版目錄(如GBIP)。請學生用目錄來檢索《傲慢與偏見》的版本情況,回答最早的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中文版……《傲慢與偏見》的基本信息,如出版社、出版年、譯者,如果想借閱,哪個圖書館有收藏等等。

作為簡迷,我很想了解這些信息,當然這些信息也可以作為一些學術研究的起點,比如如果想研究《傲慢與偏見》的全球傳播史、或其在中國的接受史,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信息。

《傲慢與偏見》的中文譯本有很多,使用上面提到的工具,我們很容易就查到,《傲慢與偏見》最早的中譯本是在1935年出版的。這一年不是出版了一個譯本,而是兩個,分別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楊繽譯、吳宓作序的《傲慢與偏見》(上、下),以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董仲篪譯,胡適題籤,梁實秋作序的《驕傲與偏見》。

從譯文順序上,楊譯更早一些,大約1927年-1928年間就開始翻譯了,吳宓的序作於1932年春天;而董譯的梁序和譯者自序作於1935年。雖然年代久遠,現在這兩個譯本也並不稀見,在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中都可以訪問到電子版全文,我們還可以讀到,楊繽是燕京大學的女學生,是吳宓先生的學生,譯文也經過先生校對,頗得先生認可;而董仲篪女士翻譯《驕傲與偏見》時正與Jane寫作P&P時年紀相當,都是二十一二歲。

也有很多文章將楊譯和董譯進行對比,大多認為楊譯高於董譯。我們現在讀楊譯的《傲慢與偏見》,依然會感受到吳宓先生所說的,譯文兼顧了原文的內容和形式,通順流暢。

我自己讀過的《傲慢與偏見》的譯文既不是楊繽、董仲篪的譯本,也不是王科一先生、孫致禮先生的譯本,而是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的《傲慢與偏見:遠景精選版》,繁體、豎版。這個譯本是由蘭州大學秭佩教授領銜翻譯的。

秭佩,原名孫立本、孫御佩,1925年6月出生,河南葉縣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學習。1961年起在蘭州大學從事專業英語教學。

我讀的這本是從圖書館借的,上面有蕭乾先生的簽章,大概是文潔若先生捐贈給清華的一批書中的一本。

你的傲慢,我的偏見,不僅僅存在於男女的愛情中;還有,譯者的傲慢,讀者的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查查看 的精彩文章:

TAG:我查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