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的詩和遠方

毛澤東的詩和遠方

作者:汪建新

泱泱中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波瀾壯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成就千秋偉業的同時,盡顯了獨領風騷的卓越詩才。毛澤東詩詞表達了他的深邃思想和宏大抱負,也抒發了他的遊歷情思和閒情逸緻。毛澤東絕非尋常意義上的旅者遊人,他深諳行游的本質精髓,通曉名勝古迹的人文底蘊,擷取名山大川的靈氣神韻,把詩和遠方結合得渾然天成。

行天下成就偉人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1910年秋,毛澤東離開韶山外出求學。1912年秋,毛澤東在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第一次看到《世界坤輿大地圖》,世界如此之大,令他震撼不已。此後他更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注重閱讀社會「無字之書」。1913年他在《講堂錄》寫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1917年,毛澤東從《民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有兩個中學生徒步旅遊全國,一直走到鄰近西藏的打箭爐(今康定)。毛澤東決定以「遊學」方式進行效仿。1917年暑假,毛澤東和蕭子升、蕭蔚然一起,身無分文,歷時一個多月,行程900多公里,遊歷了5個縣。1918年夏,毛澤東與蔡和森歷時半個多月,遊學到了湘陰、岳陽、平江、瀏陽等幾個縣。1918年8月,他第一次走出三湘大地,前往北京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途中遊覽了三國的魏都許昌。1919年3月,毛澤東離開北京去上海為勤工儉學的同學送行,途中特意去遊覽了曲阜孔廟,登了泰山。成為革命家之後,毛澤東舍小家為國家,踏上漫漫征程,「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這是浪漫的想像,也是現實的願望。戰爭年代,毛澤東戎馬倥傯,走過萬水千山。在「得意之作」四渡赤水中,毛澤東以「走」制敵,縱橫馳騁於雲貴高原的山水之間。建設時期,他依然東奔西走。從1949年3月25日乘火車「進京趕考」,到1975年最後一次南巡,26年間,毛澤東僅乘坐列車出巡就達72次,在列車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累計5年10個月21天,總行程344.79萬公里。從華北到東北,從華東到西南,列車載著他不斷賓士在祖國大地上,見證他洞察局勢、體恤民情、運籌帷幄、經天緯地。

重體驗砥礪精神

「游之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覽眾山小;泛黃勃之海,啟瞬江湖失;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崑崙,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講堂錄》的這段話,道出了毛澤東對行游意義的透徹理解。他每到一地總要索取地方志閱讀,對風土人情的熟知連當地人都自嘆弗如。他把行遍天下當成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城一地之間,親近自然、感懷先賢、領略風物、陶冶性情、舒展胸襟。他在跋山涉水中感悟革命事業的曲徑通幽,品嘗苦辣酸甜的人生百味,不斷觀照自我、印證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如此一來,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多彩,思維方式縱橫捭闔,精神世界博大精深,情感意志剛柔相濟。

他獨立橘子洲頭觀壯闊秋景,惆悵中國前途誰主沉浮。他登臨黃鶴樓,排解大革命失敗後的蒼涼心境。他遙望黃洋界,聆聽報道敵軍宵遁的隆隆炮聲。他直下龍岩上杭,沉浸於分田分地真忙的暢快。他奔走在廣昌路上,迸發雪裡行軍情更迫的豪邁。他凝視大柏地的前村壁彈洞,回想當年鏖戰急的瀰漫硝煙。他登上會昌城外高峰,深情禮讚這邊獨好的風景。他越過婁山關,油然而生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頓悟。他仰望莽蒼雪峰,誓言劍劈崑崙而達成環球同此涼熱。他攀上六盤山高峰望斷南飛雁,揮灑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雄心壯志。他目光如炬,極目遠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他搏擊北戴河的滔天白浪,感懷魏武揮鞭的歷史滄桑。他不管風吹浪打,橫渡萬里長江,盡享今日得寬餘的怡然自得。他震撼於千里波濤滾滾來的錢塘浪潮,回味鐵馬從容殺敵回的磅礴氣勢。他回到闊別32年的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他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廬山,冷眼向洋看世界。他千里來尋故地,重上井岡山,為舊貌變新顏而倍感欣慰。

樂山水吟詠華章

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模山范水,詩人常事。」漫遊家未必是詩人,而詩人則必然是漫遊家,至少是強烈渴望漫遊的「家」。厚重的山水情結浸潤了我國歷代文人的精神寄託和情感世界,古往今來的大詩人幾乎都寫過讚美山水的名篇佳句。毛澤東特別喜歡擁抱山川物象的漫遊家風采,在遊歷中不斷經營著他的「詩詞餘事」,使游情與詩情相得益彰。每到一地,一擁進自然的懷抱,他的腦海里都會映現出歷代詩人在此的詠唱,他的詩情也會噴涌而出。他的詩詞幾乎都以山水為題或借自然抒懷,任何一種景緻似乎都能喚起他的想像、激活他的思維。毛澤東「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為江海客」,他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崑崙》《七律·登廬山》等;他也有專門寫水的詩作,如《浪淘沙·北戴河》《七絕·觀潮》,而與山水意象有關的詩句更是難以統計。

毛澤東總是借山水來呈現他豐富的人生感悟與哲理思想,寄託對祖國壯美山河的壯懷雅趣,表達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崇高理想。「橫空出世」「離天三尺三」「刺破青天鍔未殘」「一山飛峙大江邊」,毛澤東以「山」記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把山寫得高聳突兀、瑰偉雄奇、意境寥廓、神情飛揚。「洞庭湘水漲連天」「漫江碧透」「茫茫九派流中國」「金沙水拍雲崖暖」「一片汪洋都不見」,毛澤東盡情觀察、品鑒水的柔性、清純、磅礴、神奇,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在他眼中心裡,水是夥伴又是對手,水是養生堂也是競技場。他用如椽大筆為錦繡河山敷染上詩畫一體的神奇色彩,創造出鍾靈毓秀的異樣氣韻,洋溢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黨建網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的「四多」學習法:多讀 多寫 多想 多問
張聞天怎樣平息「群體事件」

TAG:黨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