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福州35年前長啥樣?來看一組「絕版」珍貴航拍照

福州35年前長啥樣?來看一組「絕版」珍貴航拍照

翻看電腦里的老照片,夕陽紅照相館的攝影師游源飛思緒翻滾,又回到了35年前。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正值盛年的他飛上天空,給1983年的福州航拍大量圖片,留下了珍貴的「肖像」。如今他的手上還留下10張老照片,珍藏至今。

機緣巧合被選中航拍福州

1983年,福建省建委打算航拍一組反映福州建設成就的照片,參加次年在北京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展覽。

這個光榮的任務為何獨獨落在游源飛身上?游源飛說,是機緣巧合。其父是福州第一個拿國務院津貼的人像攝影家,平時耳濡目染,他很早就接觸了攝影。確定人選時,游源飛剛從市建委調任省建委宣傳科幹事,精通攝影的他還身兼《中國建設報》攝影記者,各種條件綜合起來,「就他了」!

1983年8月,游源飛在義序機場乘上飛機執行任務。他帶了4台相機,組織還給他配了一名工作人員裝膠捲。說起這情形,游源飛忍俊不禁,這情形像極了上戰場,前頭放槍,後頭裝彈夾。因為機翼遮擋的原因,拍攝中,游源飛要用繩子綁住身體,探出身子俯拍。

第一天,儘管之前已進行過適應訓練,游源飛還是吐得昏天暗地,飛了一會就匆匆回程,勉強拍的照片也糊得厲害。「顛簸得太厲害了,耳邊都是像拖拉機一樣的轟轟聲。」第二天,碰上霧天,視線不好,僅拍攝了30分鐘,但游源飛吸取教訓,順著飛行方向拍,照片質量大大提升。第三天,天空放晴,飛機終於暢快地繞著福州城飛了一圈,將全城的標誌性地標都拍了個遍。

游源飛還記得,當時直升機是蘇聯的,只能飛到500米高度,飛到鼓山時,機翼幾乎都要碰到樹梢,彷彿用手一伸就能撈住。這個情形他畢生難忘。

10張「漏網之魚」記錄福州過去

3天的航拍,用掉了20多卷膠捲,留下了五六百張照片,他將絕大部分底片都交給省建委,後來,這批照片中精選的56張,進京參加了次年的展覽。而他手上留下的主要是重片、私人或受工廠委託拍攝的底片。經過一場家中的大火和輾轉搬遷,這些「漏網之魚」僅剩下10張。

「這些照片百分百絕版!」游源飛自豪地說,因為膠捲昂貴,當時報社拍片很慎重,能像他一樣「任性」航拍的機會並不多。

對著電腦上存的底片,游源飛向記者一一指認:東街口、江心公園、外貿中心、西湖公園、五四路、峽南、台江、閩江雙橋、瀛洲立交橋、六一路……

在他的講述下,1983年的福州浮出歷史的暗角,逐漸清晰。那時,東街口已經有了福建省第一座城市人行天橋,被譽為「情人橋」。江心公園上方還沒有架起三縣洲大橋,過江還要依靠輪渡。閩江飯店還沒開張,和外貿中心、溫泉大飯店一起,構成了五四北的「三朵金花」,更遠的五四北還是一片農田。峽南已經立起福州第一座城市雕塑「三山鶴鳴」。西湖公園還是「橘子洲」,柳堤和湖心島上遍植著橘子樹。台江的高樓只有江濱大廈和華聯商廈,新開發的六一路還很荒涼,看不到一輛的士,除了路旁的建材廠、機船廠外,也沒什麼人煙。閩江雙橋之間,江濱路已經修了一段,而福州第一座立交橋瀛洲互通在照片里正在施工。

游源飛翻看電腦里的福州老照片。(鄒家驊攝)

老照片中地標多已讓位

在改革開放的思潮中,游源飛和很多同事一樣,辭去公職「下海」了,開過公司、當過個體戶,在各個行業摸爬滾打過,20多年前,他又重拾老手藝,開了一家夕陽紅照相館。

被問及福州哪些地方變化最大,游源飛認為是五四北,城市越長越高,當時的「三朵金花」已經淹沒在遍地的高樓中。甚至有一棟已經拆除。

現在的東街口。(鄒家驊攝)

不單單是五四北,「紙裱福州」的代表台江已煥然一新,當時荒無人煙的六一路、五四北早已被納入市中心,瀛洲立交橋、東街口人行天橋在當時都是最出名的地標建築,如今早已隨著城市建設隱到了幕後。細數這些地標的命運,游源飛感嘆,「這30多年的變化太大了」!

很久以後,游源飛還多次托熟人打聽當年航拍那500多張底片的去向,但遍尋不著,這被他引為一樁憾事。(來源: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西房產網 的精彩文章:

沒看過這個樓盤,不要輕易換房

TAG:海西房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