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胰島素注射:解讀指南 4 大技巧

胰島素注射:解讀指南 4 大技巧

胰島素注射應該是每位內分泌醫生及糖尿病患者都會面臨的問題,掌握正確的注射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對我們內分泌科醫護人員及糖尿病患者都是一項必須的技能,在現實中可以減少患者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痛苦。

本文解讀《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 (2016 年版)》中一些臨床當對比較常用的技巧,並加以簡化方便大家掌握。

常用注射部位

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都需要皮下脂肪豐富、易於操作、血管神經分布少,滿足上述條件,現在推薦的部位有:腹部、大腿外側、 上臂外側和臀部外上側。但還有更具體的要求。

腹部:恥骨聯合以上約 1 cm,最低肋緣以下約 1 cm,臍周 2.5 cm 以外的雙側腹部,同時不能靠近兩側腰部,因為靠近腰部的位置皮下組織的厚度變薄,容易注射到肌肉。

大腿:雙側大腿外側的上端 1/3 的部位; 不能靠近膝蓋,因為大腿上端外側的皮下組織較厚,且遠離大血管和坐骨神經。

臀部:雙側臀部上端外側,該部位的皮下組織豐富,肌內注射風險低。

上臂:上臂側面或後側部位的中 1/3。同樣該部位皮下組織較厚。

有計劃的部位輪轉

胰島素有促合成作用,如在同一部位持續注射,便很有可能使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甚至產生硬結,從而導致藥物吸收率下降,吸收時間延長,血糖波動。

因此凡是長期胰島素注射的患者,一定要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注射部位輪轉。

具體方法如下:

1. 將腹部推薦的注射範圍等分四個區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為兩個等分區域。

2. 每周使用一個等分區域,並且一直按照順時針方向輪換

3. 在同一個等分區域內注射時,每次注射與上一次注射的部位應間隔至少 1 cm,大約一個成人手指的寬度。同時避免在 1 個月內重複使用同一注射點 。

那麼多點如何記呢?具體可用皮膚標記筆進行標記,記號在 5 d 左右便可洗脫褪色。

針頭的選擇及進針方式

1. 目前臨床常用的針頭型號

4 mm、5 mm、8 mm、12.7 mm 均代表針頭的長短,而針的粗細由字母「G」和一個數字標記出來,G 之前的數字越大意味著針越細。例如 32 G 針的直徑約為 0.23 mm ,而 31 G 針的直徑為 0.25 mm。

選擇針頭長度要個體化,考慮到自身的體形、胰島素類型和生理特點。成人皮膚厚度為 1.25~3.25 mm,平均厚度為 2 mm 左右。

皮下組織厚度可因性別、身體部位和 BMI 的不同有很大差異,比如相同的 BMI,女性的皮下脂肪平均要比男性厚 5 mm 左右。

因此盡量選擇短針頭(4~6 mm),通常針頭越短越安全,耐受性越好。針頭長度越長,注射部位發生肌內注射的風險越高。

2. 關於捏皮

注射胰島素前,應根據自身的胖瘦、注射部位皮膚厚度及使用針頭的長度,確定是否需要採用捏皮注射和/或 45°進針。

捏起皮膚的目的是為了注射部位皮下組織深度變深,防止注射到肌肉。捏皮的正確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膚,不能用整隻手提起皮膚。捏皮時一定不要力度過大導致皮膚髮白或疼痛。

上圖為捏皮方式示意:正確(左)和錯誤(右)的捏皮方式。

在推薦的四個注射部位中,腹部是最容易捏皮的,並且捏起皮膚可以大幅度增加皮膚到肌肉的距離。

大腿的注射部位捏皮相對困難,如果患者偏瘦,捏皮會縮短皮膚到肌肉筋膜的距離,起到相反作用。

臀部捏皮難度更大,對於自己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則基本不可能捏皮注射。

如果在上臂注射胰島素,盡量捏皮注射。

3. 不同型號針頭的進針方式

4 mm 針頭在任何部位都可以垂直進針,但在非常消瘦的患者或者選擇上臂注射胰島素時需要捏皮注射,其它部位則不需要捏皮。

5 mm 針頭,一般體型患者都可以不用捏皮垂直進針(上臂建議捏皮垂直注射),但在消瘦的患者建議捏皮注射,必要時還需要 45°進針。

使用 6 mm 針頭時,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捏皮或 45°注射。腹部注射,肥胖患者可以不用捏皮垂直注射,而正常體型或者偏瘦的患者可以捏皮垂直進針;對於捏皮無效的臀部和大腿則不用捏皮 45°進針;而上臂則需要捏皮,同時根據體型選擇垂直或 45°進針。這需要他人協助完成注射。

≥ 8 mm 的針頭盡量選擇腹部注射,一般體型患者捏皮並且 45°或垂直進針,肥胖患者可以捏皮垂直進針,如果腹部不能注射,可以選擇在上臂捏皮並且 45°進針。

4. 使用各種長度針頭注射時大體的進針角度(腹部)

在四肢使用長度 ≥ 8 mm 的針頭,很容易把胰島素注射進肌肉。使用 4~5 mm 針頭注射時,即使垂直進針,發生肌內注射的風險比較低,但使用 6 mm 的針頭在上臂注射,必須捏皮。因此如需四肢注射一定選擇 4~6 mm 的短針頭。

不同類型胰島素的最佳注射部位

胰島素注射部位吸收胰島素速度快慢不一,由快到慢的順序是: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現在基本都把腹部作為胰島素的常用注射部位,但從科學角度講,胰島素的注射部位應該根據使用胰島素類型的不同選擇相應部位。

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和谷賴胰島素;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這一類胰島素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響,可在任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 。

短效胰島素:普通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餐前 15~30 分鐘,短效胰島素在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較快,因此其注射部位首選腹部。

中效胰島素:NPH、重組人胰島素 N;為降低夜間低血糖風險,單獨使用中效胰島素應在睡前給葯。首選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吸收速度較慢。

長效胰島素製劑:甘精胰島素、重組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可在每日任一固定時間點,首選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但也可在任一常見注射部位注射長效胰島素類似 ,嚴格防止肌內注射以避免嚴重低血糖。

預混胰島素製劑:雙時相胰島素製劑;早餐前注射的首選是腹部,可以加快其中短效胰島素的吸收,便於餐後血糖控制。晚餐前注射的,首選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緩中效胰島素的吸收,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分泌時間 的精彩文章:

超多好課秒殺,最低只要¥0.9
滴!滴!滴!秒殺倒計時,最低只需 1 丁當!

TAG:內分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