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公元1793年,乾隆時期, 英政府想通過與 清王朝 最高當局談判,想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搜集情報,於是派英國使團訪華,希望可以和清朝互通有無。可乾隆皇帝狂妄自大,更是由於閉關鎖國對西方文化與科技一無所知,最終,他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讓中國失去了魚西方同步發展的大好時機。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這個大好時機就是馬戛爾尼訪華。當歐洲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時,遠在萬里之遙的東方大清王朝的國力也來到了最為頂峰的時刻。

那個時代歐洲有許多中國迷,也就是嚮往和崇拜中國的人。 歐洲人傳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他們傳說,中國是以 孔子 的理論來指導的國家,整個國家就和一個大家庭那樣親愛和睦。「」統治者是「充滿了仁慈」的,老百姓則是誠實而禮貌的。 萊布尼茨 說:中國老百姓「服從長上,尊敬老人。 那時歐洲學者們認為要向中國學習,要與中國接軌。 伏爾泰 說,「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馬戛爾尼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迷,他一輩子最嚮往的事就是去中國。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即公元1792年9月,英國派出以馬戛爾尼為首的龐大使團,僅成員人數就達到了七百人。這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使團,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希望通過派出龐大使團能與東方的中國建立通商關係。

英國雖然國土面積一般,但已經統治了大海。喬治三世相信,這次來中國一定也會有不小的收穫。為了表達與中國通商的強烈願望,喬治三世不惜把當時英國最先的蒸汽機、紡織機、織布機等作為禮物送給清朝皇帝。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馬戛爾尼率領龐大使團歷經九個月後, 英國人在澳門停泊數日後,便北上天津,前往覲見中國的皇帝。但讓英國人不快的是,剛一上岸,他們的隊伍便被中國官員不由分說的插上幾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寫著幾個大字:「英吉利貢使」。無論在旗上還是禮品清單上,中國官員都把 「禮物」改成「貢物」。在中國,送給皇帝的禮品從來都叫做「貢」。

乾隆時期,清政府對當時歐洲各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近代資本主義的歷史性進步茫然不知,把西方各國仍然視為「海夷」。他們不假思索地稱馬戛爾尼為「貢使」,稱他們帶來的禮品為「貢品」,要求他們遵從中國禮制。英國作為當時西方第一強國,其使臣向中國這一傳統發起了猛烈的衝擊。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從那一刻開始,馬戛爾尼或許意識到這次的出使將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失敗。馬戛爾尼來到中國時,乾隆皇帝已經80歲高齡,而這個年齡,已經在開始回憶懷舊,思想也就變得古板保守,所以此時乾隆正是感覺自我良好的巔峰時期。當馬戛爾尼把喬治三世的親筆信交給乾隆後,乾隆在得知信件內容後,他在回信中竟然如此寫道:

「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披閱表文,詞意盹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其實天朝德威無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

這份聖旨的內容大致就是,你送的禮物我不是很稀罕,因為我不缺,想要在我的朝廷里當差,那可以,但是再也不能回去英國,如果想經商的話,也可以,但是由我來派人經營。想和我通商因為不需要你們的東西,所以沒有必要。

英國訪華後,乾隆那封給英國國王寫的信,就已註定大清日後的滅亡

乾隆的回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充滿了傲慢,「天朝上國」的心態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難以想像,喬治三世看到乾隆的回信是作何感受。也許半個世紀英國做出的回應,就是最好的應答。

更引人發笑的是,至今這道聖旨仍舊被擺在英國的博物館裡展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牛僱傭兵,幹掉過4國總統,發動20餘次政變卻未坐過一天牢
老人死後給家人託夢,家人立馬請來陰陽先生,挖開後墳里竟全是水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