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臨戰場,已聞硝煙!這裡有場專屬指揮員的大比武
來源中國軍網
「練兵先練將,考兵先考官。」為深入貫徹習主席練兵備戰和加強指揮員隊伍建設指示要求,持續掀起新時代群眾性練兵比武熱潮,全崗位磨礪打仗本領、全方位查找短板弱項,全過程檢驗業務能力、全課目選拔優秀人才。7月13日至15日,武警雲南總隊在玉溪支隊集中組織支隊、大隊、中隊三級指揮員開展大比武。
射擊場上,槍響靶落彈無虛發;中軍帳內,要圖標繪穩准精細;模擬戰場,情況處置切中要害;教研室里,教案編寫活靈活現……從任務一線來到比武場,這場激烈對抗讓「三級」指揮員直呼「過癮」!筆者在現場看到,90餘名由總隊臨時指定和隨機抽選的支隊、大隊、中隊三級指揮員同場競技。在近36個小時的連續作業中,他們按抽籤順序逐個上場,圍繞擔負的職能使命和作戰任務,依次接受考核。較以往不同的是,比武前沒有任何預兆,走進考場看到考題才知道考核內容,在以往考核米數、環數、秒數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各級指揮員戰場處置能力的考核,對參賽隊員來說,突如其來的每個課目都是一場硬仗!
翻閱比武競賽方案與實施細則,筆者發現,課目設計聚焦打仗必備,比武考評突出能力導向,既有作戰理論,也有傳統體能技能課目,還有情況處置、戰法運用等指揮內容,全程多課目、高強度連貫實施,特別是突出指揮員作戰指揮能力考核內容的分值佔有較高的比重。
「此次比武涵蓋了理論素養、指揮謀略、軍事技能、教學組訓等內容,都是指揮員打仗必備、素質必須、崗位必訓的,是對指揮員的一次全面考評。」該總隊參謀長方紅霄介紹說,他們按照實戰要求設計比武方案,堅持「戰時需要什麼,平時就練什麼」的原則,將比武與練兵備戰要求接軌、與新大綱標準內容接軌、與指揮員實際訓練接軌。從內容設置到考場構設,從組織形式到裁評模式,都與以往不同,通過臨機處置突發情況等實戰化課目比武,全面錘鍊指揮員作戰指揮技能,特別是練在平時、比在平時、備在平時的導向更加鮮明。
筆者在比武現場看到,受考指揮員個個神情嚴峻、思維敏捷、緊張有序進行各項作業。情況處置過程中,各指揮員在斷網、空盤,僅安裝必備軟體的計算機上對照考題判斷情況、定下決心,制定處置方案;軍事教學考核上,指揮員結合考題要求,依據自身任教經驗,從課目、內容著手,完善梳理各類要素;想定作業室內,圖版、指揮尺、作業工具交替使用,銜接緊湊,支隊長、參謀長們各自結合考題,悉心研究,時而勾畫重點、時而敲擊鍵盤、時而標繪標號。整個過程讓筆者感到:雖未臨戰場,卻硝煙味十足。
誰英雄誰好漢,訓練場上比比看!沒有了照本宣科、不見了繁文縟節,指揮決策的比拼、戰鬥實力的較量在這裡一一呈現。「領導幹部不僅要『挂帥』,更要能『出征』。」該總隊現場監考的領導對筆者說,「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倒逼指揮員們緊扣作戰任務、強化備戰意識、擺進實戰環境、深研指揮戰法,全面提高指揮水平和綜合能力素養。」
談起參加比武的感受,獲得此次比武個人第二名的西雙版納支隊支隊長肖紅中感慨道:「這次比武很有針對性,緊貼指揮員作戰指揮實際,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況下展開考核,如果平時在崗位上沒有深入研究和積累足夠的實戰經驗,這樣的考核是肯定要吃敗仗的。」
打仗沒有冬眠期,練兵沒有局外人。對於這種新的考比模式,參考人員紛紛給予積極評價。比武結束後筆者還看到,這個總隊此次比武並沒有停留在比個高低,排個名次上,而是比武剛結束,就集中組織指揮員談感受、找不足、評差距,進行反思式總結,展開指揮訓練大討論,及時總結分享經驗,為下步更好的抓好訓練,提升指揮員綜合能力素質奠定基礎。


※小長假去哪兒?一起來南海看那浪花一朵朵吧
※想改變自己,就來參軍吧!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