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飢餓的盛世》,從富察去世開始?
原標題:乾隆《飢餓的盛世》,從富察去世開始?
沒想到,於正的《延禧攻略》有6.9分了,更沒想到,連VIP的更新方式都可以說變就變啊。
關於這部劇本身的問題和現象,我們下周單獨說過。
這兩天看到不少人在朋友圈刷乾隆和富察這對CP▼▼▼
我就問我們首席讀書編輯約了這個稿子#原文發在她的公號:西湖格格物#。
其實呢,今年情人節的時候,她就想寫這個題:
乾隆十三年(1748)開始,乾隆「性情大變」,由寬厚走向父輩持有的嚴苛。這一變化,必然影響著乾隆一朝的政局,而這一切,要從皇后的去世說起。
歷史上,乾隆與富察皇后的確恩愛——學者早已從故紙堆里扒出無數細節。
雍正五年(1727),弘曆虛歲十七,雍正為他選了十六歲的富察氏為妃。
富察皇后,是他的初戀▼▼▼
從郎世寧為富察皇后作的畫像也可以看到,皇后面容端莊溫婉,風度與修養投射於清澈從容的目光之中。
就是這麼一位女子,成為乾隆一生的白月光▼▼▼
乾隆對於富察的寵愛,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雍正帝在位時,曾賜乾隆號「長春居士」。
乾隆登基後,皇后在紫禁城賜居長春宮,在圓明園賜居長春仙館。
都說,愛屋及烏。
從特別偏愛跟皇后的孩子這事上就可以看出來,乾隆有多寵老婆。
雍正八年(1730年),富察生下了二皇子永璉。
皇室對於這個孩子賦予了很大期待,就連這個名字,是雍正親自起的,還帶著不一樣的寓意——璉,是宗廟中重要的祭器。
《清高宗實錄》中寫道,乾隆對永璉的評價也非常高: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
甚至於,永璉六歲時,乾隆就迫不及待地秘密立儲——永璉成為太子▼▼▼
但事不如人願,兩年後,永璉一病不起。
乾隆三年(1738年),九歲的嫡子永璉病逝。
永璉病逝之後,皇后大病一場。
不過,皇后表面極少流露悲傷——她要用自己的隱忍來分擔乾隆的失子之痛▼▼▼
七年之後,乾隆又和皇后迎來第二個兒子——七皇子永琮。
雖然此時乾隆與其他妃子也有了好幾個兒子了,但是對於皇后所出的孩子,他天然偏心。
還是《清高宗實錄》的記載,乾隆說這個孩子出自正嫡,聰穎殊常。
永琮周歲時,乾隆又賦詩一首,說他性成夙慧,岐巍表異。
據說,皇七子不滿周歲,乾隆就迫不及待給其取名,想立其為皇太子。
只是,乾隆十二年的大年三十,這個孩子又因為天花去世了。
永琮的去世,給了皇后一個致命打擊,從這以後,身體每況日下▼▼▼
巧的是,皇后病情稍微好一點的時候,乾隆又要去東巡——這次東巡呢是頭一年的六月就定下的。即位10餘年,天下大治,乾隆躊躇滿志,要到曲阜拜祭至聖先師孔子,同時也滿足太后一直以來登臨泰山的心愿。
沒想到的是,在這次東巡中,他失去了相伴22年的皇后,也因此不再踏入濟南。
出發前,乾隆有過掙扎。他想帶著皇后看看腳下疆土,讓她散散心,但又擔心富察的身體,想讓她在宮中修養。
但,考慮到要合禮法,也考慮到要有人沿途照顧皇太后,皇后執意跟著乾隆一起去。
而在乾隆出發前一個月,負責觀察天翔的機構欽天監的官員曾上奏,發現一顆忽明忽暗的「客星」突然出現在離開的宮六星之中,這預示著皇后將有災禍。
乾隆聽了有些擔心,但再一想,或許災禍就是兒子的離世,之後應該不會有大礙了。
就這樣,乾隆帶著家人和官員,在春風鼓盪的二月出發了。行程中,乾隆遇到了一場雪,三月初三他寫了一首詩,有一句「雲中隱約山含黛,雪後熹微天蔚藍」,也正是這場雪,讓皇后病倒了。
從泰山回到濟南的路上,皇后就開始持續發燒,在濟南待了幾天,病情沒有見好。
乾隆本想讓皇后在濟南養好病再走,但是皇后認為待在濟南,拖累了皇帝和百官的行程,況且,皇宮的醫療條件更好,回去調養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皇帝覺得在理,便啟程北上。從濟南到德州,幾天的勞頓中,皇后的病情還算比較穩定。
三月十一日,在德州上船,皇帝就寬下心來,畢竟,水平舟穩,應該沒有什麼大礙。
正當乾隆望著兩岸比來時還要濃郁的春色,想做一首詩時,皇后病情加重,陷入昏迷。當天晚上,去世了。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在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的青雀舫上,乾隆皇帝失去了與他相伴22年的皇后富察氏。
皇后去世當夜,乾隆就寫了一首輓詩——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弦。
之後發出諭旨,總結了皇后一生的貢獻,賜謚「孝賢」。
在備辦孝賢皇后喪禮中,因備辦喪禮「失職」,16名官員被革職問罪,69人受處分。
有些官員被降級的理由,僅僅是因為皇后的冊寶製造得不夠精良,禮儀的桌子不夠乾淨……
譬如大學士張廷玉就因此從政四十七年來第一回遭受處分:因為寫祭文時用詞不當,被判以「殊失敬理之義」之罪,停俸一年。
甚至,當乾隆發現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喪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時,也大發雷霆。
這兩個皇子,因此喪失了競爭皇位的機會,並走入了人生的厄運。
也是這一年開始,乾隆「性情大變」。
張宏傑《飢餓的盛世》提到,乾隆十三年起,乾隆由儒家轉向法家,拋開了寬大仁慈的面具,拋棄了「以禮治天下」的夢想,拿起了父親留下的屠刀和鞭子。
但事實是,官僚集團的貪腐、民間治安的惡化、邊地的兵患等種種問題,都已經煩擾了乾隆許久。
只不過,富察皇后在世時,美滿的情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撫慰著乾隆時刻想要爆發的情緒。
如今富察皇后一走,他的憤怒被徹底引爆了,再也控制不住。
經過元代蒙古人的高壓,明代太祖皇帝的挫辱,清代開國過程中的屠殺,中國官僚集團的素質和心態已經大大不同於唐宋時代的士人,他們整體放棄了社會理想,蛻變成了唯利是圖的「奴才」。
——《飢餓的盛世》
奴才必須以駕馭奴才的方式來駕馭。
富察皇后走了,乾隆此後51年的人生,都是在回憶和思念中度過的。
很多公號也有提到,愛寫詩的乾隆創造了世界產量之最:一生作詩41863首。但其中最有質量,最情真意切的近百首,都是關於「悼亡」的▼▼▼
比如這一首寫皇后病逝之後入夢的詩: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幃。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余慰者到今誰?
富察去世的前半年,乾隆經常睡不好,半夜驚醒會以為皇后還在身邊。
照顧他的老太監也說,皇上的精神有點不正常,經常忘東忘西,不自覺的做一些事情▼▼▼
因為富察皇后是在濟南去世的,乾隆一生,都沒有再去過濟南,因為這裡是傷心之地。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途經山東,乾隆曾寫了一首詩: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所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不存在滴▼▼▼
皇后病逝時所乘的青雀舫,乾隆也讓大臣們想方設法運回北京,作為紀念。
按今天的噸位,青雀舫排水量上千噸,是進不了皇城的。
最後,禮部尚書海望,想了一個方法:命人在北京城牆兩面,搭起長長的木架子,上面鋪上木頭軌道,軌道上鋪滿新鮮的菜葉,作為潤滑劑,幾千名工人一起使勁推扶拉拽。這才把這條大船運進了城內▼▼▼
皇后的寢宮長春宮,乾隆也始終要求保持原樣。
每年皇后的忌日,乾隆都會來這裡坐上半天,和皇后說說話,一直堅持了四十多年,到退位為止。
有什麼事情,他都會跑這來告訴皇后——
「我要去參加圍獵啦。」
「我不想封她做皇后,是皇額娘逼我的,她年齡大了,權當是孝敬她吧。」
「我們的女兒要嫁人了,別擔心,我為她建了公主府,她和駙馬會留在京師。」
*眼淚繼續不值錢*
一直到乾隆八十歲的時候,乾隆還沒有忘記富察皇后。
他在富察的陵墓前說,自己不想活一百歲那麼久,他想想早點去地下,見到皇后。
可以說,乾隆之後的私生活是放縱的,但是沒有再這麼深切地愛上哪一個。
第二位皇后烏喇納喇氏(也就是《還珠格格》里的皇后),始終有名無實▼▼▼
甚至於,乾隆立新後時,還當著所有人的面解釋,表示一切都是皇太后逼得緊,不得已而為之。
烏喇納喇氏也並沒有很受寵。
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路上,烏喇納喇氏還跟乾隆大吵了一架,自斷青絲,惹怒了乾隆後,被打入了冷宮(《如懿傳》就是以她為主角)▼▼▼
第三位皇后,則是大家熟悉的令妃魏瓔珞,也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
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
那乾隆為什麼這麼愛富察皇后?
還是張宏傑,他曾在《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一書總結了富察的三大特點——
多面性格、善解人意、關注他人
#下面是書摘#
第一個方面,是她多側面的性格。《清史稿》中記載,富察氏雖然是大家閨秀出身,但是卻從來不愛在自己的臉上精耕細作,也很厭惡金銀珠寶之類的惡俗裝飾。她做了十三年皇后,每天素麵朝天,不怎麼化妝,穿衣戴帽都很簡單。用《清史稿》原話來說,就是「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漂亮對男人的征服是一時的,性格對男人的吸引才是永久的。富察氏的性格是多側面的。她既有精明的一面,又有天真的一面;既有溫柔的一面,又有活潑的一面。她為人既識大體,又善於經營細節。當乾隆他忙著處理政務的時候,富察氏就以自己的精明,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讓皇帝不操心。當乾隆遇到什麼不順利、情緒煩躁的時候,富察氏就如同一朵解語花一樣,馬上能感受他情緒的變化,輕聲細語地陪皇帝聊天,讓乾隆的情緒很快得到調整。當乾隆工作累了想放鬆一下的時候,富察氏又能展現自己特別活潑開朗的一面,展現自己的體育天賦,陪著他玩,兩個人在承德的圍場上縱馬賓士,富察氏和乾隆可以瘋玩上一整天。乾隆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男人,他所期待的,絕不僅僅是一位聽話的、順從的女人,他需要的,也是一位和他一樣,多側面的立體的有深度的女人。那麼可以說,富察氏就是這樣的女人。▼▼▼
第二個方面,富察氏非常善於理解乾隆的精神世界。有一年秋天,乾隆帶著皇后在避暑山莊打獵。乾隆無意間和富察氏聊起來,說當年祖宗們在關外之時,艱難創業,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絨毛緣個邊就算很好的裝飾了,哪像今天這些八旗子弟,你看看,鑲金戴銀,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得都沒邊了。皇帝順口說了這麼幾句話,富察氏卻記在心裡。回到北京後,富察氏特意讓人找來鹿尾絨毛,親手做了一個鹿尾毛緣邊的小荷包送給乾隆,意思是與他共勉,不忘滿洲儉樸本色。乾隆非常喜歡這個荷包,終生把它帶在身邊。所以富察氏與乾隆是能在各個層面,不僅是物質生活層面,也包括精神生活層面進行交流的。這很重要。
第三個方面,富察氏更是一個會關心人的女人。對於乾隆的生活起居,富察氏關心備至,事必躬親。有一次乾隆身上長了個癤子,醫生說,一百天之內,需要天天換藥。富察氏不放心宮女手重,怕把乾隆弄疼了,特意把自己的被子搬到乾隆寢宮的側室,每天親自給乾隆換藥,一直堅持了三個多月,直到乾隆完全康復,才回到本宮。(《清史稿·后妃傳》)▼▼▼
當然,最能體現皇后賢惠的,就是她對待皇太后的態度了。我們以前講過,皇太后出身很低微,一開始不過是個粗使丫頭。所以雖然成了老太后,每天仍然是大說大笑的,不改普通勞動人民的本色。而皇后出身名門,行不動裙笑不露齒,可以說這娘倆氣質完全不同,相處起來應該很有點難度。可是富察氏從心裡把婆婆當成親媽,對太后關心照顧無微不至。正因為皇太后出身低微,所以她在太后面前特別注重禮貌,遇到太后吃飯什麼的,她都親自侍候,不讓宮女們伸手。老太后鬧病,皇后衣不解帶,成宿成宿地在跟前伺候。誰也想不到大家閨秀出身的皇后能吃得了這份苦,所以後宮上下都對她特別佩服。因此,婆媳關係也處得異常融洽,老太太一天也離不了這個兒媳婦。我們說過,乾隆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所以富察氏在這一點上,讓乾隆非常滿意。▼▼▼
參考資料:
張宏傑《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
張宏傑《飢餓的盛世》
只看書不刷劇的撰寫 | 孫大雯
始終沒能把##推送出去的編輯 | 何曉婷
【你可能對這些也感興趣】


TAG:show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