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手?僅憑意念就能指揮的機械臂誕生 還可反過來訓練大腦
如果你曾希望多一隻手臂來完成一項複雜的任務,研究人員可能會給出答案。
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教會志願者使用大腦控制的機械臂幫助他們同時做兩件事。他們說,這個系統可能會徹底改變工廠和建築工作。
來自京都高級電信研究所的工程師們表示,有些人可以被教導用他們的大腦來控制第三個機械手臂,甚至用這條機械肢體來完成多項任務。
研究人員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雜誌上寫道:「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參與者能夠在同一時間間隔內完成兩項不同的任務,方法是使用自己的四肢,與大腦控制的、與身體分離的機械臂配合使用。」
機器人的肢體,被稱為多餘的機械肢體(SRLs),與人的自然肢體一起工作。
機器人的手臂放在參與者的旁邊,他們頭部外側戴著兩個電極,以捕捉大腦活動。
然後,當參與者想像手臂抓取並釋放一個瓶子時,他們的手臂被校準,以了解大腦模式的不同。
為了測試他們的技能,參與者同時執行兩項任務。
第一種方法是用機器人手臂拿起並釋放一個瓶子,第二種方法是用他們的兩隻真正的手臂在托盤上移動一個球。
研究小組發現,在15名參與者中,有8人可以用機械手抓住瓶子並將球擲向托盤上的目標點,但另外7人的情況則很艱難,只有一半的時間能成功地將球拋出去。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反映了他們的多任務能力。
參與者首先要學習如何使用腦機介面控制機械手臂。
在進行了20次多任務測試後,參與者的整體表現達到了72.5%。
有趣的是,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好」和「壞」。
日本京都高級電信研究所(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的西尾修一(Shuichi Nishio)對《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說,這兩組人在控制手臂的能力上沒有差別,但可能是他們同時專註於多項任務的能力不同。
作者還認為,使用機械手臂練習可以提高人們同時專註於多種事物的能力。
Nishio說,通過操作這種腦機介面,我們有了一種想法,我們可能能夠訓練大腦本身。
腦機介面(BCI 或BMI)是人類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能使大腦與外部機械設備進行交互,可分為侵入式腦機介面和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雖然侵入式腦機介面在時間和空間解析度上有絕對優勢,但會對大腦造成一定損害。
然而,目前非侵入式腦機介面的主要問題是頭骨的阻擋,令儀器難以監測到高頻信號。
此前,Facebook 曾在 F8 大會上宣布要在兩年內開發出可以每秒輸出 100 個字的非侵入式消費級腦機介面產品。
而 Elon Musk 則創立了Neutralink,目標是創造出可以植入人腦的晶元。他計劃在4 年內實現醫療級應用,8-10 年內將用於健康人的智能水平提升,而終極目標是人機一體化,以抵禦超級人工智慧對人類生存的威脅。


※年營收1.41億元的AI獨角獸,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的機械革命
※最便宜,做工質量又好的男士歐米茄蝶飛新款機械錶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