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清朝歷史上也有一個奇女子,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據說是類似苦行僧一樣的對佛教信仰,祈求佛能保佑她的主子和滿清皇室。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念佛誦經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她經常發自內心地表示:「願意多活幾年,為主子叩頭祈禱,以盡奴才的一點心意。」她還說,自己存活一世「只是為主子念佛祈福罷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儘力為主子祈禱,祝願主子萬萬歲」。

而且她還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但是她的身體卻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歲;在她死後出殯那一天,除皇五子、皇十子照顧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餘成年皇子都參加了出殯儀式。而且後來還有十二皇子主動提出要給她百日供飯、三七誦經。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關鍵是康熙皇帝知道後,還頗為讚賞十二皇子,康熙答覆:「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請。」而且她死的時候,康熙皇帝正好在外面,為了見她最後一面,康熙皇帝甚至兩次下令,延緩這個侍女的凈身入殮時間,總計延緩了十五日之多,這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了的;這個侍女是誰呢?就是蘇麻喇姑了。

康熙皇帝為了回報蘇麻喇姑對大清所做出的貢獻,報答她對自己「手教國書,賴其訓迪」和撫養皇子的恩情,甚至還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與孝庄文皇后置於一處。蘇麻喇姑作為一個侍女,究竟何德何能得此榮耀?這說起來可就話長了,但她對康熙皇帝有撫養之恩,這的確是真的(影視劇中的男女之情還是算了,相差太大了)。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蘇麻喇姑是蒙古人,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後來在孝庄皇太后嫁給皇太極的時候,蘇麻喇姑作為陪嫁侍女也一同來到了後金, 她在清宮陪伴孝庄皇太后學習過程,憑著刻苦努力和聰明的頭腦,精確地掌握了滿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並提高了整體文化素養。

這些都為她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比如擔任康熙的啟蒙老師。她在孝庄皇太后身邊,將日常起居、屋裡屋外的事,處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幹和忠誠,足以使孝庄皇太后信任,經常放手大膽地交給她更重要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釐定清朝上下冠服諸制。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皇太極駕崩時,孝庄皇太后年僅三十一歲,其子福臨剛剛六歲。經過孝庄皇太后的精心謀劃,福臨當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權卻掌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年幼的順治皇帝,時時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點。但按當時的規矩,他們母子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見面機會,這樣,孝庄與順治皇帝之間的秘密聯絡便全由蘇麻喇姑來擔任。

在康熙帝出生後,孝庄皇太后更是命蘇麻喇姑照料孫兒。孝庄選她為玄燁「手教國書」。玄燁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當時清宮流行天花,年幼的康熙皇帝也搬出了皇宮,是蘇麻喇姑一直在照顧他,康熙帝晚年回憶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雖然蘇麻喇姑只是一個侍女的身份,可是康熙皇帝對其如生母一般,在孝庄皇太后死後,康熙皇帝擔心蘇麻喇姑傷心過度,還特地把一個兒子交給蘇麻喇姑撫養,以分散蘇麻喇姑的注意力,這個被蘇麻喇姑撫養的孩子,就是後來給蘇麻喇姑百日供飯、三七誦經皇十二子胤祹了。

一個侍女能做到蘇麻喇姑這樣,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不過後人似乎一直對其終年不洗澡,每年洗一次後還要把水喝掉很難理解,其實這是佛教苦行僧的一種修行方式,類似於「閉口禪」之類的意思吧;再說她們常年在深宮,也不一定非得靠洗澡清潔身體啊,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三國時期的八大儒將,諸葛亮第二,司馬懿第三,第一才是牛人
截教的8大弟子實力遠勝於闡教十二金仙,結果僅兩人逃過封神大劫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