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這種感受不知大家有沒有?汪山峰的藝術人生

這種感受不知大家有沒有?汪山峰的藝術人生

徐昊杜鵑盆景作品《流金歲月》

【盆景人感悟】

這種感受不知大家有沒有?

撰文|湖北武漢@張先覺

薦圖|二娃隨拍

愛上盆景這玩意,人從此就少了一些閑心,少了一些市儈雜念,少了春夏秋冬忙與閑的界限,少了些俗人俗事,少了些離家遠遊的機會,少了很多幫扶家人的時間,少了不該減少的睡眠,少了些在人群中遊離的眼神;多了一份專註,多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寄託,多了一份開支,多了一些摯友,多了一點按時歸家的理由,多了一個堆滿盆缽的角落,多了一些酷暑嚴寒的體驗,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些偏執,多了一個精彩的世界。盆景,我用生命陪伴著你的輪迴,為你流汗,為你流淚,為你受傷,因為是我心甘情願在繭縛著自己的酷愛,哪怕沒有傳人,一切釋然。只因為愛它的過程太讓人著迷,試過放不下,真的放不下。

汪山峰的藝術人生

原創圖文|汪紅 葛立松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古碑鎮,有一位叫汪山峰的中年人,也許得益於這方靈山秀水的熏陶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浸潤,二十年來,憑著對生活的摯愛,對中國繪畫藝術的痴迷,用古拙的樹根創作出頗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根藝、剪紙、根藝國畫和畫面石作品。


認識汪山峰是在一次根藝奇石盆景蘭花協會的頒獎儀式上,給人的印象是憨憨的話不多。


周末我去馬鬃嶺,下午回來決定繞道去看看他的《藝術齋》,我們看到整個套間里里外外都堆滿了他的作品!


汪山峰自幼喜愛美術,尤其是繪畫,高中即將畢業那年,父母都相繼去逝,使他無緣走進大學殿堂,在沒有改革開放的年代裡,他為了生存奔波勞累於他鄉,心身的疲憊沒心思去談藝術。


從他的根藝造型讓我們看到,他對根藝有獨到的見解,總結出了一一《藝術無止境,自然有神奇》


他說:「這一棵棵的靈性樹根,讓我呆板的頭腦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覺的這件作品可以與中國漢代《說唱俑》相媲美,它集結《說唱俑》誇張、詼諧、幽默的特點!


其造型不盡讓我想起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一一《吶喊》又名稱《尖叫》。


當我們將三幅作品疊加在一起,更顯根藝的張力!


根藝的原材料樹根,蔸樁,雖然山區俯拾皆是,但要尋到一件稱心如意的樹根也非易事,需慧眼,靈腦,巧手。二十年來他足跡踏遍了大別山的山山嶺嶺。尋覓的根藝蔸樁,有千百斤重的龐然大物,也有置於掌上的袖珍小件。對苦心尋來的樹根還要用心去讀。怎樣認識樹根,理解樹根,同樣需要時間和精力。


《碩果》


在他的作品裡無論是根藝還是圖案石,似乎對《舞》情有獨鍾,總能體現舞者的靈動!


剪紙發源於商朝時期,剪紙需要具有板畫和國畫基礎,汪山峰剛開始剪各種婚嫁喜慶方面的喜字,然後研究生活方面的,直到剪花鳥和人物。用紅紙黑紙青蘭紙剪出栩栩如生一幅又一幅的作品。


對尋覓來的樹根,如何將它的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將吾心與自然相融,他強調追求自然。並總結了:源於自然,取於自然,展示自然,欣賞自然,更加自然,變廢為寶。


與其說剪紙是他的一絕,將廢棄的樹皮變廢為寶與書法融入一體堪稱又一絕!


二十年來他不斷的探索著實踐著。也正是憑著這份執著,創作一幅又一幅的作品。他說「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給了我無盡啟迪,讓我有限的知識找到了藝術的靈感!」

「我是農民,我更愛藝術!」

「我尋根,不忘根!″

本文選自「金寨微旅遊」,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珠海斗門盆協會長周維芳盆景欣賞
《黃山松韻》旁白一一讀徐昊的松樹盆景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