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國曾和中國打過仗,當它落難,中國仗義地說:幫!

這國曾和中國打過仗,當它落難,中國仗義地說:幫!

一道牆分開兩家人,作為鄰里,我們在有難處時總會選擇互相幫助,畢竟遠親不如近鄰;一條線分開兩個國家,作為鄰國,我們會更傾向於選擇和平相處,互助互利。但是不管是鄰里,還是鄰國,畢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大國,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使得周邊國家作為藩屬國對我們俯首稱臣,但是時間一長,起初順從的國家難免心裡發癢,使得兩國的關係可感不可說。在臨近我國西南邊陲的地方,有一個名為緬甸的國家,曾經三番五次地出爾反爾。據史料記載,緬甸國,很早之前就有,只不過當時的名字不是緬甸,歷史上曾被稱為蒲甘國。元代史書記載,當時的緬甸覬覦中國的領土和資源,希望據為已有,於是乎,便起了不軌之心,企圖通過戰爭的手段讓元朝政府「就範」。但附屬就是附屬,緬甸方戰敗,對元朝政府交納貢品,接受冊封。

明代後期,沉寂一段時間之後的緬甸覺得自己實力已足,再次對明朝政府發動戰爭。三番五次的戰爭讓明朝政府頭皮發麻,通過這種「死皮賴臉」的方法,緬甸還是得到了一定的好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都主動或者被動地捲入戰爭,緬甸也不例外,因為國力薄弱,緬甸無力抵抗,中國作為友邦便自覺加入緬甸的護國戰爭。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中國主動幫助緬甸抵禦外侵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近代帝國主義崛起,並且企圖通過戰爭拓展本國殖民地,就拿日本來說,在進行了侵華戰爭後,日本將眼光推展至亞洲其他國家。為了保證戰爭的快速推進,日軍開始制定並打通一些前往東南亞的運輸線,然後壟斷這些線路,特別是緬甸。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可靠的路線是戰爭勝利的有力保障。二戰期間,日本把兵力著重放在中國,並最大限度的切斷中國與外界的聯繫,但日本兵力有限,不能保證所有道路的絕對切斷,中國便集中部分兵力取得了通向緬甸的道路的通行權。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因為英國軍隊的「缺心眼」,中國遠征軍的作戰計劃也未能取得成功。英國軍隊一直覺得中國軍隊戰鬥力不強,但是中國憑藉一場仁安羌大捷使英國軍隊對我軍刮目相看。鑒於第一次遠征的失利,我軍重整旗鼓,汲取上一次遠征戰爭失敗的教訓,及時調整了作戰計劃,重新選用一大批優秀的士官參與到第二次遠征活動。當緬甸落難時,中國仗義地說:幫!各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加在一起,我國軍隊完美取勝,使得日軍撤出緬甸國土。雖然我軍有部分傷亡,但是我軍也取得緬甸人民的認可,獲得了國際友軍的尊重,在國際範圍內增強了對我軍的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易謝君難夢 的精彩文章:

華野27萬主力打了3天才將其全殲滅,整編74師到底有多猛?

TAG:桃花易謝君難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