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artner:2018年十大科技趨勢與其對IT和執行的影響

Gartner:2018年十大科技趨勢與其對IT和執行的影響

溫馨提示

京東X機器人挑戰賽火熱招募參賽項目,您的團隊或身邊有技術相近有意向報名的科研團隊和企業,可以轉發給他們,感謝大家支持。大賽總獎金高達200萬元,其中一等獎50萬元。除了賽事獎勵,京東還將提供項目孵化基金、就業綠色通道等一系列後續資源。點擊以下二維碼識別,詳情請參看和轉發此鏈接。

前言

Gartner每年發布的十大戰略科技趨勢一直備受關注,但企業往往會將50%以上的預算花在基礎設施和執行上。因此,了解十大科技趨勢與其對IT和執行的影響十分必要。

在本周的Gartner CIO峰會期間,Gartner研究總監Kevin Ji為參會CIO重點解讀了該十大趨勢在戰略(Strategic)、戰術(Tactical)、執行(Operational)三個層面對IT和執行的影響。以下為演講精華內容。

趨勢一

消失中的企業數據中心

(Disappearing Enterprise Data Centers)

目前在中國,大型企業自建並管理數據中心仍是主流模式,但Gartner看到以歐美為主的國外市場,領先的企業更加傾向於整合與縮減自有數據中心,轉而使用外包數據中心資源。這種變化主要驅動於「公有雲」的使用,越來越多的應用遷移到公有雲上。另外,使用外包數據中心可有效節約IT總體成本,而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維往往與業務的主營業務關係並不大。

趨勢二

「雲優先」戰略

(Cloud-First Strategy)

「雲優先」指的並非是應用全都遷移到「雲」,而是如何使用「公有雲」的最大化業務價值。「雲優先戰略」的核心,是從業務價值的角度出發,把有限的IT資源放到創造價值最大的領域,而把同質化的非核心能力進行外包,即不僅要關注系統的重要性,還需要基於該企業應用的核心能力,而決定使用傳統IT、私有雲還是公有雲。中國企業目前較為關注私有雲建設,對公有雲相對較保守,在這方面需要儘早規劃。企業對公有雲不應看做新技術,而更應該看做一種新的能力。

趨勢三

「容器」和「無伺服器」服務部署

(Containers and Serverless Function)

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著「容器化」,因為「容器」能夠大大降低交付的延遲、提高交付效率。另一個趨勢是使用公有雲提供的「無伺服器」服務。在構建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應用中,可以大大減少開發代碼的工作量,在保證交付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交付效率。

趨勢四

業務驅動的IT

(Business-Driven IT)

Gartner研究顯示,超過29%的IT支出來自業務單元,而非傳統IT。該數字在未來幾年內仍將增加。因此,如何匹配業務、讓業務認可IT的價值,是未來IT需要提升能力的方向。IT不能僅以技術為中心,而需要轉型成業務驅動的IT,以支持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趨勢五

數據中心即服務

(Data Center as a Service)

從全球布局來講,未來數據中心不再是一個物理的地點,而將是承載多種交付能力的服務集合——需要做到風險可控、成本優化、創新引領、合規匹配、快速迭代、並具備全球交付的能力。企業應考慮的是如何使用最好、最優的方法,讓客戶體驗達到價值最大化。但目前來看,許多企業規劃技術設施時仍將大部分應用放在傳統的數據中心中。

趨勢六

API經濟

(APIs—Integration Economy)

通過集成各個應用、將各個渠道和應用相匹配以及監控,API經濟能夠有效支持數據化轉型。企業應從需求的角度出發,以「由外及內(outside-in)」的方式,考慮API的設計和落地。同時,企業也應考慮API經濟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確保在核心應用更彈性、更平台化的同時,渠道暢通且安全合規。

趨勢七

物聯網與邊緣計算

(IoT and Edge Computing)

Gartner定義的物聯網平台分為終端層、平台層、企業層。終端層主要為物聯網的節點、設備、通路,提供數據壓縮和數據加密服務。平台層包括數據分析、策略及由上到下的數據打通。企業層則是分析數據在企業應用中的集成與使用。這三層相輔相成。而目前來講,物聯網在企業落地方面仍然存在挑戰,主要是由於網路標準化尚未統一,應用場景、介面的複雜性,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尚未建立。

趨勢八

過度規劃的容量

(Stranded Capacity)

在部分大型企業中,在傳統的數據中心及「雲」上均存在容量浪費的問題。Gartner數據顯示,傳統的數據中心中,28%的伺服器空置,40%的機架未填滿,平均伺服器CPU使用率僅達32%。同時,45%的企業機構在轉移到「雲」時,只是平台遷移而缺乏必要優化,導致在前18個月會產生55%的系統冗餘和70%的過度花費。為避免容量的浪費及過度分配,企業機構須採取一些相應手段,如使用合適的容量、控制資源分配、選擇計價模型及開源工具,來有效節約經濟成本。

趨勢九

企業聲譽與數字化體驗

(Reputation and Digital Experience)

數字化轉型中,為用戶提供無延遲、可靠的數字化體驗至關重要,這也會影響到企業的聲譽。例如,物聯網技術中物與物的連接較慢,導致整個業務運行效率降低,從而因為延時導致用戶體驗不佳、用戶滿意度降低,對企業聲譽造成損害。目前,企業應著重考慮用戶使用移動設備的體驗,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

趨勢十

擴展基礎設施能力

(Extende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企業須結合大數據、數據挖掘的技術,擴展基礎設施能力,提升端到端的應用體驗。而物聯網、API經濟的技術興起,也要求企業對相關人員做出優化和調整,使得他們具備相應能力滿足新的業務需求,尤其是跨技術平台的綜合規劃能力、協助業務的頂層設計能力、對業務影響的分析能力等。

文章來源:雲技術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先進位造業集群特徵及產業地圖
智能製造是怎樣具體呈現的,五大關健步驟!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