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座城,繁盛曾遠超巴黎倫敦,如今洗盡鉛華淡然於世

這座城,繁盛曾遠超巴黎倫敦,如今洗盡鉛華淡然於世

圖 | 劉森 文 | 勵晴

抵達科爾多瓦車站時,夕陽美出天際。估摸了時間,準備掄起袖子暴走20分鐘,趕上黃昏羅馬橋上拍日落。那是早就在地圖上踩點多次的地方。

西班牙科爾多瓦是一個擁有無數文化遺產和古迹的城市。它是坐落於瓜達爾基維爾河上的重要戰略位置,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因而也留下曾居住在這個城市中的不同民族的眾多遺迹。

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整個科爾多瓦歷史地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羅馬人的故事

跨過遙遠的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

在雅典誕生智慧與藝術之光時,從地中海揚帆而來的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現在的西班牙,定居下來。

到了公元前後,科爾多瓦成為羅馬帝國西班牙轄區安達盧西亞行省的首府。羅馬人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堅固的地基,當地的首領也被吸收進了羅馬的貴族階層,伊比利亞人被不同程度的羅馬化了。這裡建起來了原汁原味的羅馬城。

城市依傍蜿蜒的河岸建立起來。羅馬橋在科爾多瓦東南部,長238米,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橋的一端還修築了高大的橋頭堡。

羅馬橋不僅在歷史上為城市提供了交通便利,至今仍提醒人們注意科爾多瓦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

在羅馬人的統治下,伊比利亞半島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城內隨處可見的宏偉的羅馬遺址即是歷史的明證。在城東北角,有一處保存完好的羅馬神殿遺址,散落在柱腳的貓咪,懶懶地曬著千年未變的伊比利亞的陽光。

西班牙不僅為羅馬提供了糧食、橄欖油、葡萄酒和金屬,還貢獻了三位羅馬皇帝,以及多位哲學家和詩人。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的塑像立在城西門。塞內加於公元前4年出生在科爾多瓦,是後期斯洛噶主義的代表人物,作品《論心靈的寧靜》。然而他卻是個矛盾的人,一生充滿善與惡的衝突。

2.西哥特人來過

415至711年,西哥特人入主西班牙。

作為蠻族的西哥特人,無文學,無語言。不同於羅馬人留下的豐厚的政治遺產與建築遺迹,哥特人在公共福利、社會穩定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貢獻微不足道。

大量的游牧民族遷居農村,城市逐漸衰落。

711年,西哥特王國發生內戰,一支北非僱傭兵被派往伊比利亞半島介入戰事。

在橫渡直布羅陀海峽殺掉西哥特國王后,來自北非強悍的穆斯林們一發不可收拾,五年內就控制了半島的大部,匆匆結束了西哥特人的統治。

沒有文化是可怕的。正是應了中國那句俗話:「胡虜無百年之運。」

3.是清真寺?還是教堂?

在黑暗漫長的中世紀歐洲,科爾多瓦在浩瀚的阿拉伯文明中,可以算是最輝煌的一顆明珠。

如果說西班牙是基督教歐洲的盡頭,同時是伊斯蘭世界的開始。那麼在8世紀到13世紀,長達500年的時間裡,科爾多瓦在東方和西方之間架起了永久的橋樑,也是這出歷史大戲裡最富戲劇衝突的一處場景。

711年,一路攻城略地的穆斯林進入西班牙。處在戰略要地的科爾多瓦,成為穆斯林佔據下的西班牙首府。

率領大軍所向披靡的領袖阿卜杜勒-拉赫曼,並非表面那般驕傲風光。他原本是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的繼承人,是阿拉伯帝國的貴族王子。然而國內殘酷的政治鬥爭,以及無可避免的王朝更迭,迫使王子背井離鄉,躲避殺身之禍。

個中哀愁與鬱郁不得志,讓這位新晉的西班牙穆斯林王立下志向,要將科爾多瓦建成伊斯蘭世界的中心。

定都,稱王,並於785年興建象徵信仰的大清真寺。可是想像,身不由己遠離故土的穆斯林王,在大清真寺的陣陣禱告聲中,登上高高的宣禮塔頂,極目東望,只把他鄉作故鄉。

隨著穆斯林在西班牙站穩腳跟,統治範圍的一步步擴大,大清真寺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又幾經擴建、改建,科爾多瓦逐漸成為伊比利亞半島伊斯蘭的宗教中心。

10世紀時,由於獲得穆斯林世界哈里發王國的地位,科爾多瓦經歷了一段極為繁榮時期——人口遠超過巴黎、倫敦,是當時西方最大最繁盛的城市,也是伊斯蘭世界最強盛的首都。

鼎盛時期的科爾多瓦,清真寺多達300所,擁有50萬座精美的建築,和不計其數的天文台、大學、高架水渠,以及琉璃瓦工匠等各色能工巧匠,並湧現出一大批哲學家與詩人。

——在此建國的第一代君主阿卜杜勒-拉赫曼,他的失落和他的宏願,最終被子孫完成。

直到今天,科爾多瓦都是穆斯林除麥加與耶路撒冷外第三大朝聖地。和托萊多以北的西班牙完全不同,這裡的街道里有很多披著長袍的穆斯林,他們都是來朝見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然而就是這座對穆斯林有著極為重要宗教與歷史意義的清真寺,差點毀於一旦。

1236年,科爾多瓦被費迪南三世攻佔,那是基督教徒對穆斯林的收復失地運動。

起初,基督教君主依照承諾施行宗教包容政策,但隨著實力增強和統治者慾望膨脹,對異教徒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驅趕與殺戮。大清真寺也難逃厄運。

15世紀科爾多瓦地區主教開始拆除工程,一頓丁玲桄榔,在清真寺中央破舊立新,建立起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

改造工程驚動了國王卡洛斯五世,他驚呼——「你們建了座哪裡都有的教堂,卻毀掉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珍寶。」

不幸中的萬幸,在有著高度審美自覺和歷史文化保護意識的國王的制止下,850根廊柱得以倖存,大清真寺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蘭建築的風貌。

天蒙蒙亮,趁著免費時間進入大清真寺,宗教音樂在空氣中靜靜流淌,人們幻化成模糊的影子,在拱廊和石柱間緩緩穿行、瞻仰。

大清真寺中有多達17排的立柱,柱子的上半部都用相同的圖案裝飾。走過一個轉彎,扁平的清真寺中,突兀地出現基督教堂高聳的天廳。

第一次看到教堂感到這麼彆扭,是不是因為這建築並非建於上帝之愛,而是耀武揚威與不可一世?我問森。

可是大清真寺本身就是把西哥特王朝的教堂拆了建的,森說。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教堂,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做彌賽的清真寺,也是西班牙地區最輝煌的東方文化紀念建築。究竟是文化的融合?還是宗教與人性的分裂?

而一千年前的某段時光,猶太人、阿拉伯人、基督徒,曾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裡,一起交流文化與信仰,不分彼此,親如兄弟。

4.尋常帝王百姓家

科爾多瓦王宮為一座四方形的院落,四周高牆和塔樓顯得堅不可摧。

雖然進門就是伊莎貝拉女王和費爾南多三世的座像,但城堡中最值得參觀的是一組羅馬時代的馬賽克鑲嵌畫。

憑窗遠望,王宮另一邊羅馬遺址正在挖掘中,非常緩慢。而王宮的花園是完全摩爾人風格的水系。

雖曾是帝王家,但卻是文化如此融合的一個地方。

出了王宮向北,是科爾多瓦老城區。

科爾多瓦老城區的中心,保留了中世紀的規劃和街道狹窄的奇特布局,廣場,大街,漂亮的水池和精巧的花園巧妙地融入城市景觀。

每年5月當地會舉辦庭院節,期間各家各戶會打開大門供人觀賞品評,這裡的很多住宅庭院都在庭院節中獲過獎。在舊猶太人區,隨處可見這樣鮮花綻放乾淨優美的小巷,百花巷正是其中的代表。

你可以盡情迷路在美麗曲折的窄巷裡,隨時可以意外發現某處隱藏多時的猶太教堂,或者某個歷史名人曾住過的精緻民居,還藏著很多歷史悠久的小餐館和咖啡館。都是非常乾淨非常小的庭院,走累了或迷路了,隨時坐下來邊休息邊暢想。

此時此地,羅馬睿智的哲人與恢弘的建築已隨歷史遠去,大清真寺也在時間的洗禮中與大教堂融為一體,伊莎貝拉女王庭院的橘樹鬱鬱蔥蔥,古老街區現代的人們過著寧靜的生活,一隻狗在二樓陽台望著過往的旅人。

篇外

想到一天前剛下火車抵達此地,為了拍攝絕美的羅馬橋夕陽,一手握導航一手拉行李箱子,埋頭疾走。輪子咯哩咯噔地撞擊著石子路面,高低不平的聲響在清幽的小巷裡來回遊竄,一邊擔心箱子隨時散架罷工,一邊擔心錯過勝景。

天光在沿途的房檐上由明黃變為橘色,再由昏黃變成深紅。轉過街角,突然眼前一暗,就不見了色彩,心裡頓時慌了神,費勁地提起箱子拔腿就跑。

等辦理完入住手續轉身奔向羅馬橋,天已經黑盡。無限沮喪,自顧自在橋上走路生悶氣,氣極了索性把難聽話扔給默默在身邊守著的森。

森轉身去拍攝夜景。我氣夠了又去找他。扯扯衣角,他並沒有生我氣。

錯過,也是一種收穫。

反思之前自己太過急功近利——比拍攝到美景更重要的,難道不是同行賞景之人?

妻子,難道不是比攝影師更寶貴的身份。

執念,應該給予真正值得執著的事和人。感謝蜜月科爾多瓦這非常重要的一課。

c o r

D

o b a

科·爾·多·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柴米酒花 的精彩文章:

TAG:柴米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