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有張商品暗網:拼多多上市鷹眼觀察

中國有張商品暗網:拼多多上市鷹眼觀察

這兩天能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先推送拼多多這篇給大家。稍晚點,我再寫央財互懟後面的故事。另外,央企開始大搞過剩產能基金或者債轉股基金這類玩法,裡面涉及微觀轉移支付,大家務必留意。

感謝各位的抬愛,上一篇文章轉發量非常棒。仍然請各位不吝惜轉發的權利,可以不打賞,不能不轉發。現在距離5000關注還有點距離,我還是收不到廣告費啊。

所謂暗網,就是我等凡人看不見的互聯網背面。大概意思是說,其實網路上存在一些站點或者資源庫,但它們不為公眾可用的主流搜索引擎所收錄,因此也不會被檢索到。而暗網的入口,也區別於正常網頁是通過超鏈接來到達。總之,如果互聯網是座冰山,暗網就是冰山水底下的部分。

這個概念挺好的,好到完全可以直接拿來解釋拼多多現象。去年,據說阿里巴巴和京東內部就成立了「打多辦」,那個時候時髦評論家對於拼多多這個物種的解釋是第一個成功利用微信流量崛起的獨角獸。包括現在,這種評論都還很有市場。

但其實這種觀察太膚淺了,膚淺到得出的結論讓人懷疑人類智商是不是沒有下限這回事兒。拼多多被允許在微信生態內部發展,當然可以利用微信流量做生意。這算什麼結論?!你提這種結論給老闆,不怕被炒魷魚么?

(一)拼多多發現了3個億的空白客戶群

拼多多成功引起我注意源於它崛起的速度,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網站成交金額)才20億,2018年3月份這個數字就變成了400億。這麼快攀升的成交量暗示出一件事兒,即拼多多很可能找到了一個空白客戶群。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了二十多年,BAT稱霸十年後,有一家新興互聯網企業在電商領域發現了百億規模級別的空白客戶群,這真是天方夜譚。

但其實只要懂小學數學就能把這筆賬算清楚,淘寶天貓執中國電商之牛耳,對應的支付工具支付寶的國內用戶大概在5億。拼多多在微信生態圈子裡混,微信有多少國內活躍用戶呢?小馬哥今年在兩會通道上說的是10億。換言之,10億-5億大差不差就是拼多多的客戶,就算30%是重複客戶,他也坐享3億空白客戶。所以,「3億人都在用拼多多」,這廣告不是隨便說說的。3億,就是它第一個目標,當然反過來也是它第一個瓶頸。在達到3億用戶後,選擇上市,為的就是下一階段自家生意溢出微信生態圈後,與京東、阿里正面杠做準備。

這3億人是什麼樣的3億人呢?這讓我想起一個數字,2017年,上北深廣四個城市個人所得稅佔了全國個稅總收入的4成。這四個城市國土面積只有3.2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總國土面積(不含海洋)的0.3%。也就是說,千分之三的國土,百分之六的人口(7800萬人口/13億),貢獻了40%的個人所得稅。按照正常邏輯,找市場死盯住北上廣深一定沒有錯,單位面積產出稅收效率之高,抓住了北上廣深就抓住了中國最好的消費市場。但人家拼多多看到了剩下956.5萬平方公里上,那剩下60%的個稅人群。我們要琢磨一個問題,一線的你可以40塊錢一杯星巴克,那四線城市的人能不能20塊錢喝一杯星色克呢?

這3億人,由於極度分散在956.5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上,於是成了北上廣深四顆亮星的人肉背景牆,變成了被隱藏的大多數。被隱藏的人群後面一定存在一張被隱藏的物質流動網,這就是拼多多看到的中國商品消費與製造網路當中的暗網部分。

(二)中國有張商品暗網

商品暗網這個概念值得大講特講,因為這直接決定了技術工具怎麼用的問題。這裡面是有著方法論做支撐的,從商業階段看,首先是有得生意做,其次才是做好生意。次級消費力人群的極度分散以及中國疆域極度廣大,讓次級品牌構建不起全國性的分銷體系,頂多是個村辦企業、鄉鎮企業,只能通過次級銷售渠道分銷,形成具備鮮明地域特色的商品。而互聯網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互聯網超低進入門檻+散點連接的特點(蟲洞傳送門:互聯網+實際上是向下的產業),在商業層面一定導出兩個公理:

在廣闊市場情景下,互聯網的效率主要體現在資源集中功能。這是有生意做階段;

在集中市場情景下,互聯網的效率主要體現在時效品質集中功能。這是做好生意階段。

前者就是拼多多,而後者是盒馬鮮生。60%極度分散,不通過技術手段無法集中,一旦集中起來,交易就會自動開始,並且以自然增長的速度呈現。而集中市場本身就是自然交易完成的結果,亟需進入做好生意的階段,所缺的是交易效率。於是,盒馬必須通過頻率和單價來提高交易效率。

從這個角度再談一談如何理解消費升級。一個盒子裝兩隻蝦,付出15塊快遞費,15分鐘人家給送上門。這當然是消費升級,赤裸裸的消費升級。但是,能把從前按「盒」買康帥夫的人,引領到現在可以按「箱」買。這如何就不是消費升級了呢?很多人說拼多多的貨物極端廉價、質量很差,屬於消費降級。這種說法肯定不對,拼多多的消費升級,是把消費品的規格單位都換了的。它的模式就是把商品製造與消費的暗網和互聯網的明網結合起來,完成聚合效率。拼多多就是新時代的三四五六線城市村鎮的大集市,發揮了交易集中的效率優勢。然後提高了農村鄉鎮居民消費能力,這就是消費升級。

另外,拼多多GMV上升之迅速,存量額之巨大(好像接近或超過京東)也很值得研究一番,這種巨大的產量與消費量勾勒出的商品暗網,可以總結出幾點,

中國存在巨量的消費商品不出現在主流的分銷渠道(與暗網不被主流搜索引擎收錄檢索一樣);

比起印紙,造物更簡單。貨幣市場化後,貨幣政策難度非常之大。掛鉤物價指數延遲性突出,一著不慎,通脹就成了假象。對於體系越完備、局面越穩定、供給越穩健的國家,通脹假象化的概率越高。反之,政府朝不保夕組織不起產業的國家,自然容易通脹。因為前者是一種貨幣對應眾多商品格局,而後者是一種貨幣對應局限商品格局。印錢的速度是簡單工藝,各國都差不多。根據相對論,印錢速度的快慢是相對快慢,不是絕對快慢。只要商品製造速度快過印鈔速度,通脹就是假象。

你嘲笑的康帥夫,也有納斯達克敲鐘的一天。

為什麼中國發了二十幾萬億基礎貨幣,M2飆到180萬億的水平,通脹還是起不來呢?房價蓄水池當然居功至偉,股市收割機也是立功大將軍。除此之外,一是石油工藝全面進步,壓制了通脹要素;二是雜交水稻顯著提升了畝產糧食產量;三是規模化養殖業,穩定了蛋白供應;四是完整的產業鏈條對於工業製成品的過量供給。總而言之,製造技術和組織技術的突飛猛進,都對通脹進行了壓制,後面還跟著14億龐大的需求人口,通脹基本就成了假象。我曾經在拼多多上,看見團購內褲的,拼單居然有700萬單,簡直匪夷所思。

如果供給側改革能覆蓋盡以拼多多為代表呈現出來的商品暗網,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政府債務再翻一番,估計問題也不會很大。因為全產業鏈和社會化大生產,能夠始終提供超過貨幣新增總量的商品,通脹就不會有出頭之日。只要通脹穩得住,地方政府債務就算有30%的壞賬率,也不用怕。管它什麼壞賬,只要能拖上十年,也會從一個巨大的問題變成小問題的。關鍵這十年地方政府要勒緊褲腰帶,不能像以前那樣寅吃卯糧,製造出新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論天觀 的精彩文章:

TAG:海論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