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上進化最完全的食肉動物之一,它們的能力僅次於靈長動物

地球上進化最完全的食肉動物之一,它們的能力僅次於靈長動物

狼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從狼的進化史來看,它們是世界上發育最完善、最成功的大型肉食動物之一,它們具有超常的速度、耐力和能量,有著豐富的聲音和肢體語言。

從生理結構來看,狼的外形與狼狗非常相似。嗅覺也同樣非常發達。人們曾一度認為狼是一種性情殘忍的動物,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它們為了生存和睦相處,為哺育後代相互合作,在群內社交和相互合作方面,它們的能力可能僅次於靈長類動物。

如果從種的概念劃分,狼可以劃分為灰狼、

灰狼

赤狼(美國紅狼)、

赤狼(美國紅狼)

郊狼(叢林狼)、

胡狼(亞非的豺)、

胡狼(亞非的豺)

紅狼(亞洲豺狗),

以及比較接近狐狸的南極狼

南極狼

和南美狼(鬃狼)。

南美狼(鬃狼)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狼,多指分布於亞、歐和北美的灰狼。

狼的活動範圍非常廣泛,山區、平原、沙漠、凍原都有它們的身影。從生態平衡角度來看,狼起著抑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過快發展,維護生態系統整體平衡的作用。此外,狼的獵捕對象多是老、弱、病、殘者,這有利於促進食草動物種群的健康和優化。因此,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狼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美國人大衛·米克是一位專門研究狼的動物學家,他曾經在加拿大的羅亦爾島和美國阿拉斯加的灌木林中與狼群共同生活了近20年。根據他的觀察,狼群是一個等級制度十分森嚴的社會組織。下面就是他眼中的狼群以及狼群中的等級制度。

頭狼、乙狼和亥狼

在狼的家庭結構中,處於社會頂層的是雌、雄頭狼(alpha wolf)。

雄性頭狼相當於人類社會中的國王,因此被稱為「狼王」。雌性頭狼則相當於王后,被稱為「狼後」。幼狼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它們從屬於頭狼,而介於成年狼與幼狼之間的未成年小狼則有著極嚴格的等級身份。

狼為了合作狩獵和保持穩定的生活而自發組成幫群。一個幫群通常由3~7隻狼組成,成員一般包括雌雄頭狼、幼狼、小狼和其他成年狼。狼群的一把手不一定是雄狼,雌狼同樣可以擔任幫群首領,因為狼不是根據性別,而是根據身體強壯程度和搏擊能力進行等級排序的。除非獵物特別充足,否則頭狼不允許其他狼交配。如果一個幫群里有多隻雌狼,通常會帶來麻煩,因為它們之間經常會打得不可開交,在相互攻擊次數上遠多於雄狼。

乙狼(beta wolf)位於2號位置。乙狼相當於幫群里的副班長,如果頭狼死了,它就要接替頭狼的位置,並與雌性頭狼交配。當一隻頭狼生病或太老而無法有效領導幫群時,乙狼就可能向「他」或「她」發起挑戰,以爭奪領導權。

位於最底層的是亥狼(omega wolf)。亥狼是幫群里體質最弱的狼,很少得到別人的關心。亥狼經常遭到其他級別狼的攻擊,尤其是在食物短缺時。如果經常受到欺負,一些亥狼就可能離家出走,成為獨狼。除了常常被欺負外,亥狼有時還扮演類似小丑的角色,所起作用是緩解狼群中的緊張關係。

肢體語言

狼的身份地位在幼狼發展到小狼階段後就已確立。小狼長到幾個月大後就開始玩「打鬥」遊戲。兩隻小狼一碰面便會廝打在一起,勝者往往是身體更強壯者。勝利者用腳踩在失敗者的身上,翹起尾巴,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而失敗者則躺在地上,不停地搖動尾巴向勝利者乞憐。不出幾個回合,小狼的身份地位就確定了。最強者位列1號,次強者位列2號,依次類推。次序一旦確定,一隻狼在幫群中的地位便由此確定,終生不得更改。如果有誰企圖造反,其他成員便會群起攻之,將其驅趕出狼群,成為元人理睬的獨狼。嚴格的等級制度讓整個狼群按部就班地工作,保持良好的秩序。

狼常常通過獨特的肢體語言來顯示自己在幫群里的地位。你只要觀察一隻狼的身體行為就可以識別其身份地位。頭狼通常站得非常直,尾巴翹得老高,低級別的狼則無精打采地趴在地上。雄性頭狼通常站著撒尿,同時將一條腿抬起來,亥狼則往往採用蹲姿撒尿。在低級別狼遇到高級別狼時,前者會耷拉下耳朵,將尾巴夾在兩腿之間,或將喉部和腹股溝暴露給後者,以示謙卑。當低級別狼向高級別狼致意時,前者會走向前舔舔後者的口鼻部,就像僕人舔國王的權杖一樣。

生育霸權

狼嚴格的等級秩序還充分體現在狼進食的次序上。頭狼有優先選擇權,先吃肉還是先吃下水全由它說了算;亥狼只有等到其他級別的狼填飽肚子後才能撿拾剩餘之物。

狼的等級制度還表現在生育權上。在狼家族中,只有狼王和狼後才有交配權,而其餘成員則沒有交配權。這種不平等制度使得狼家族總是處於不穩定狀態中,許多成年狼難以忍受失去交配權帶來的煎熬鋌而走險,要麼向頭狼發起挑戰,爭奪頭領地位,要麼離家出走,到外面去尋找伴侶以組成新的家庭。狼的這種生育霸權看似不近情理,但卻可以有效地控制家庭成員的數量,防止「狼口」過快增長帶來的食物短缺。

生育權之爭不僅存在於雄狼之間,在雌狼之間也同樣非常激烈。狼後無時無刻不在監視其他成年雌狼的一舉一動,如果哪只雌狼膽敢越雷池半步,與雄狼發生關係,就會遭到狼後的兇猛攻擊,輕則被咬得遍體鱗傷,重則喪命。

就像嚴厲的部隊紀律會使一些新兵選擇逃跑一樣,狼群嚴厲的組織秩序和不平等的等級制度也會迫使一些個體選擇離家出走。但是,獨狼在脫離狼群後所面臨的生存挑戰可能遠比呆在幫群里更為險惡。

獨狼

離家出走的狼被生物專家稱為「流浪狼」或「獨狼」。當一隻狼離開自己出生的幫群後,它就成了獨狼。大多數情況下,離家出走多發生於1到2歲之間。造成一隻狼離家出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遭到了其他狼的攻擊。比如,一隻級別低下的亥狼,或者一隻無法繼續領導幫群的生病頭狼,它可能會遭到狼群中其他成員的挑釁,從而被迫離開自己的幫群。尤其在食物短缺時,病弱的狼由於受到其他狼的欺負常常填不飽肚子,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幫群。除了受欺負外,不滿頭狼的生育霸權也是造成一些狼離家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證明,離家出走的獨狼在狼群中所佔比例不到15%。

離家出走的獨狼,雌雄都有,但相比於雌狼,雄狼出走的概率更大一些。狼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依賴於幫群,離開群體就意味著離開了其他成員的保護。因此,獨狼將完全享受不到幫群帶來的好處。由於狼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獨狼在進入別人的領地時必須十分小心謹慎。獨狼為了填飽肚子,有時可能要走上數百千米才能找到食物。獨狼有時會遊走於兩個狼群的邊界附近,仔細檢查其他狼留下的氣味標記,在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敢進入。獨狼為了隱蔽自己的行蹤很少嚎叫,因為一旦鬧出動靜就可能將自己的隱藏位置暴露給敵對狼,從而招致危險。不過,因迷路而脫離幫群的狼則會大聲嚎叫,以告訴同伴它所在的位置。

離家出走並不意味著孤獨一生。如果一隻獨狼足夠年輕、強壯,在經過反覆探查和權衡利弊得失後,它可能會孤注一擲地進入別人的領地,向這個幫群的老弱頭狼發起挑戰,以圖接管這個幫群。正常情況下,只有雌雄頭狼才有交配權,但在交配季節到來時,一隻下等狼可能會嗅聞到來自其他幫群的獨狼發出的性氣味信號,從而偷偷地與外來狼交配。在這種情況下,獨狼可以起到優化一個種群基因的作用。比如,來自芬蘭的獨狼穿越邊界來到瑞典,與瑞典狼交配。起到了振興瑞典狼群的作用。瑞典狼群由於長期以來一直是近親交配,因此它們的種群數量一直呈不斷下降趨勢。通過交配,芬蘭狼與瑞典狼的基因混交在一起,使得瑞典狼的基因更加多樣化,從而優化了瑞典狼的種群基因。

當然,過著居無定所生活的獨狼也有時來運轉的時候,那就是其他狼群突遭變故,或因人類獵殺,或因傳染病而導致族群滅絕。在這種情況下,獨狼便會趁機佔領遭難狼群的領地,成為那裡的新主人。如果此時它能遇到一兩隻倖存雌狼,便可組成一個新的家庭。

雄性獨狼有時會偷偷地「誘拐」別的狼群里的雌狼,被拐跑的雌狼多是因為沒有交配機會而選擇「私奔」的。如果它們在流浪過程中能幸運地找到一塊無狼地帶,它們便會在那裡生兒育女,形成一個新狼群。不過,即使獨狼找到了配偶,其生存概率也仍然很低,因為得不到幫群的支持,其生存環境十分險惡。那麼,一隻狼離開群體是否就意味著它從此踏上了不歸之路呢?那也未必,因為當一隻獨狼在外面實在生活不下去時,它也可能回到自己的幫群。

合作狩獵

狼的等級制度雖然有其殘酷的一面,但卻可以強化狼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而這種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在捕獵時表現得尤為突出。

狼在捕獵時常常採取分工合作的方法圍捕獵物。比如在追捕野兔時,一隻狼在野兔的後面緊追不捨,另一隻狼則抄近路,從前面截擊野兔。如果截擊不成功,執行截擊任務的狼就會繼續追趕野兔。它們就這樣接力賽跑,輪流追擊,直追得野兔筋疲力盡,束手就擒為止。

冬天來臨,鹿、野羊等大型食草動物就成了狼的主食,這時整個家庭會傾巢而出,它們排成一列縱隊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獵物,比如鹿群,它們立即散開,成年狼率先衝進鹿群。在狼群的衝擊下,鹿群驚慌失措,隊形散亂。狼則注意觀察哪些是老弱病殘者,然後選中最弱的一隻,一哄而上將其團團圍住。堵在鹿的前面的狼發動佯攻,躲在後面的狼則趁機咬住鹿的尾巴,使其動彈不得,其他的狼也各司其職,有的咬住鹿的嘴巴,有的咬住鹿的腿,直弄得鹿筋疲力竭倒在地上,成為狼的口中食。

狼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一個狼群的領地可能有數千平方千米之廣,有時會與其他狼群的領地犬牙交錯,從而為領土紛爭埋下隱患。那麼狼如何知道自己的領地範圍呢?答案很簡單:跟著鼻子走。狼的嗅覺靈敏度是家犬的10倍,是人類的100倍。狼的鼻子里含有2億個嗅神經細胞,能檢測出極微弱的氣味信息的來源方向和氣味的留存時間。

狼通過在地面目標物如樹樁、石頭等物體上撒尿留下自己的氣味記號,以此警告入侵狼不要跨過邊界,同時也起到引路坐標的作用,幫助狼確定行進方位。此外,排便還可釋放荷爾蒙激素,留下視覺領地標記信號。狼有時會對著樹榦摩擦身體某個部位,這同樣是為了留下自己的氣味信號。

狼的進化史

眾所周知,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動物都源於同一個祖先。在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隨著恐龍的突然滅絕,騰出大量生態空間急需填補,這為哺乳動物的繁榮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隨著新生代的開始,哺乳動物的進化出現了加速發展的跡象。在大約5000萬年的新生代始新世時期,現代食肉動物的共同祖先——小古貓出現了。

小古貓

這種動物雖然被稱為「貓」,卻是所有貓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貓科和鰭腳科(海豹海獅一類)動物共同的祖先。小古貓身體修長,四肢較短,生有五指。在大約4800萬年前,從小古貓中分化出貓亞目和犬亞目兩類,其中貓亞目是現代貓科動物的祖先,而犬亞目最終進化成現代犬科動物。

犬科動物起源於大約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其代表性動物是黃昏犬。

黃昏犬

黃昏犬的體形比小古貓大,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狐狸。從外形看,它們更接近於今天的犬科動物,身體修長,長有長長的尾巴,腳上長有趾墊,口鼻部較短,善於奔跑,具有很強的攀爬能力。犬科動物共有三個分支:今犬亞科、古犬亞科和恐犬亞科。黃昏犬所代表的是古犬亞科。

古犬亞科是犬科中最古老的一個分支,曾經盛極一時。大約在20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古犬亞科動物開始走向滅絕,只有Nothacyon和Leptocyon兩類倖存下來,並最終進化成恐犬亞科和今犬亞科。恐犬亞科和古犬亞科都起源於北美洲,但恐犬亞科的體形要比古犬亞科大得多,介於狗和鬣狗之間,下頜骨發達,長著一張嚇人的大嘴,由Nothocyon中的湯氏屬進化而來。儘管湯氏屬在外觀上與今犬亞科動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亞科動物並非由唐氏屬進化而來的。在大約1000萬年前,恐犬亞科逐漸走向衰弱,體形較小的古犬亞科動物Leptocyon得到了發展空間,逐漸進化成今犬亞科,進而進化成遍布全球的現代犬科動物。

犬科動物通過白令海峽大陸橋從北美大陸來到歐亞大陸。犬科動物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它們的牙齒髮生了適應性進化。與其祖先相比,犬科動物的牙齒結構更加堅固、耐磨,既能剪切動物皮革,又可研磨動物骨骼,因而能獲得更多的能量。在大約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犬屬動物出現於亞洲,此時的狼與我們通常所指的狼——灰狼有很大的不同。此後,在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出現了幾種狼,其中一些最終進化成了紅狼和郊狼。

大約40萬年前,出現了一種個頭很大的狼一恐狼。

恐狼

恐狼的體形大於現代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恐狼和現代狼並存於世,直到8000年前才滅絕。恐狼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狼存在很大差別,身體更健壯、結實,四肢細而短(看上去有點像鬣狗),下顎發達,能咬碎骨頭。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洲,科學家曾在洛杉磯的一片沼澤地中發現了3600具恐狼骨骸,比其他動物多得多,這充分說明恐狼是一種機會主義者,潛伏在沼澤地旁,伺機捕殺前來飲水的動物。

現代意義上的狼——灰狼出現的時間略早於恐狼,發源於歐亞大陸,後經白令海峽擴散至美洲大陸。在美洲大陸,灰狼與恐狼共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8000年前恐狼滅絕。科學家推測,二者可能生活在同一個生態空間內,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與恐狼相比,灰狼的適應能力更強,且在智商、靈活性和捕獵能力等方面都要強於恐狼,因而灰狼在美洲大陸上站穩了腳跟,而恐狼則最終走向了滅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恐龍統治地球上億年,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特色——恐龍的世界之最
不是蜥蜴,也不是鱷魚的龐大生物,到19世紀人們才發現它曾存在過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