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方支付備付金年底將破萬億

第三方支付備付金年底將破萬億

7月27日消息,自2017年6月央行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新增「非金融機構存款」項目(即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款)已有一年時間,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支付機構交存備付金規模達5008.36億元,比2017年6月初次公布的840.77億元翻漲了近6倍。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央行要求,交存比例本月起還會逐步提高至100%,因此交存規模還有上升空間,預計今年末就會突破萬億元。

從備付金存款規模這一年的增長來看,前半段時間的增量相對並不明顯。2017年6-12月,該項指標規模一直在千億元內徘徊,甚至期間還有過小幅倒退,至2017年底為994.9億元,僅比初次公布的數據增加了約150億元。

2018年開始,備付金交存規模轉入快車道。根據央行要求,2018年1-4月第三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交存比例要逐步從20%上升到50%。由此,2018年前4個月支付機構交存備付金規模每個月都跳上一個千億級台階,至4月末已達到近5000億元,而後5月、6月均維持在這一水平。

6月底,央行進一步宣布要求支付機構全額交存備付金。和今年前4個月一樣,交存比例將階梯式上升,至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方正證券固定收益宏觀分析師楊為敩預計,到今年12月,備付金交存額就會突破萬億元。

所謂「備付金」,是非銀行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於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當平台用戶足夠多、支付規模不斷增長的時候,這筆資金的規模就會十分可觀,是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運作好這筆不要利息的負債,也成為支付機構一門划算的「生意」,甚至有一些機構違規挪用備付金用於高風險投資,也因此受到嚴監管。

對於備付金交存的影響,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備付金確實是體量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之前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從備付金需交存開始起了變化;大型支付機構則基本並不依賴這筆資金賺錢,因為支付本來利潤很微薄。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也認為,備付金交存對一般支付機構肯定有影響,因為有一部分支付機構實際利息占很大一部分空間,但更多的支付機構還是在靠流水的提成,而幾家巨頭支付機構則更多將支付當做一個生態的入口,例如做金融和繳費等公共事務平台。

本文來自北京商報,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上半年銷量出爐:僅四成車企達成目標 吉利業績領跑
留給CMO們轉型的時間不多了!想要增長,這 8大亮點,不能錯過!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