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口艦:在祖國的注視中默默擔當

海口艦:在祖國的注視中默默擔當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艦陣如虹,白浪如練。

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閱兵,48艘戰艦、76架戰機、10000餘名官兵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

作為航母打擊群受閱艦艇的一員,海口艦官兵神采奕奕、激動不已。

海口艦演練瞬間。

王棟

不負重託,在領袖的目光里乘風破浪

練膽礪性,在夢想的召喚下駛向大洋

負重前行,在祖國的注視中默默擔當

海口艦:熱血之艦

解放軍報記者 范江懷 陳國全 段江山 特約記者 周啟青

空閑的時候,樊繼功喜歡凝視那張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世界地圖。

身為海口艦艦長,沒有誰比他更熟悉這艘國產現代化驅逐艦跨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深藍航跡。

有人問樊繼功:最喜歡的顏色是不是深藍?這位海軍上校點點頭,卻又搖搖頭。

「除了深藍,我還喜歡紅色。」在樊繼功看來,倘若給海口艦取景,除了深藍的大洋背景,主桅杆上的鮮紅國旗當是「點睛之筆」。軍艦停靠碼頭時,樊繼功還喜歡在前甲板上注視著迎風招展的鮮紅軍旗。

還有一些「紅色」看不到,卻同樣鼓舞人心。無數個遠航的日子,樊繼功真切感到,那國旗、軍旗上的「紅色」就在自己和戰友們的身體內脈動著,彷彿是永遠也用不完的燃料——他確信,是這些「燃料」讓一次次挺進深藍的海口艦更加自信、從容。

熱血忠誠的顏色,深植在海口艦官兵的頭腦深處,沸騰在他們的年輕血管里,鋪展成「航行34萬海里、近3萬個小時」戰風斗浪的履歷,凝固成「人民海軍史上多個第一」的底色。

樊繼功眼中的「紅與藍」,不僅映照著一艘軍艦的深藍夢想,還演繹著一艘軍艦的熱血忠誠。

不負重託 熱血忠誠

「黨把任務交給我們,我們不能辜負厚望」

艦陣如虹,白浪如練。

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閱兵,48艘戰艦、76架戰機、10000餘名官兵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

作為航母打擊群受閱艦艇的一員,海口艦官兵神采奕奕、激動不已。

2012年12月8日,習主席首次離京調研視察部隊就來到海口艦,與官兵一起航行,共進午餐,親切詢問水兵的日常訓練、工作和生活。領袖的殷殷囑託,深深地刻在了海口艦官兵的心裡。

那一張習主席與水兵在艦艏合影的照片,掛在海口艦的通道文化櫥窗里,格外醒目;那一頁習主席親筆簽名留下的航海日誌,陳列在海口艦所在支隊的軍史館裡,時刻激勵著每一名官兵。

受到習主席視察和檢閱——這,不僅僅是海口艦官兵的榮耀,更體現了習主席對海軍建設的關懷和厚望。

或許,只有熟悉人民海軍發展史的人,才能更深切地體會,海口艦所承載的是怎樣的夢想、所肩負的是怎樣的使命。

正是那次視察嶺南部隊之行,習主席作出重要論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

中國夢,強軍夢。從入列的那天起,海口艦便航行在實現夢想的偉大航道里。

「黨把任務交給我們,我們不能辜負厚望!」回憶13年前的入列儀式,海口艦首任政委梅文至今不忘當初代表官兵許下的承諾。此前,梅文專門帶領接艦官兵來到嘉興南湖紅船、中共一大會址尋根。在這位後來擔任遼寧艦首任政委的優秀指揮員看來,從南湖紅船這艘我們黨的「母親船」,到披堅執銳、走向深藍的「中華神盾」,有一種血脈在賡續傳承、有一種力量在凝聚迸發。

13年來,這支年輕的部隊,始終身處大洋心向黨,航行萬里不迷航:每當遇到險情時,黨員骨幹總是沖在最前面;每到一處海戰紀念地、每逢重要紀念日,向黨旗宣誓是雷打不動的教育活動。

2017年8月1日,建軍90周年的喜慶日子,海口艦從三亞某軍港解纜起航,執行第27批護航任務。

這是海口艦第三次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在奔赴護航海域的航行途中,海口艦政委鄒琰在一次黨課上,深情回顧了習主席視察和檢閱時的情景。他說:「習主席的囑託就是催征戰鼓,激勵著我們續寫『護航先鋒艦』新的榮光!」

不負重託,熱血忠誠。近年來,海口艦官兵始終牢記習主席囑託,劈波斬浪砥礪實戰刀鋒,先後出色完成了30餘項重大任務,刷新了數十項海軍紀錄……

練膽礪性 熱血豪情

「不怕狂風惡浪、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任何敵人」

兩年前,樊繼功參加了一場海軍英模座談會。在那場座談會上,來自海軍各個時期、各支部隊、各條戰線的66名英模代表聚集一堂,暢談海軍精神,共話使命擔當。

麥賢得、高翔、戴明盟……身為海口艦第六任艦長的樊繼功,認真聆聽著新老英模對話,一邊感受海軍歷史上湧現出的西沙精神、南沙精神、核潛艇精神等海軍精神的時代真諦,一邊欣慰于海口艦官兵渾身充盈的「敢戰之氣」。

海口艦所在某驅逐艦支隊的前身是戰功赫赫的海軍某護衛艦大隊。如今,這支英雄部隊的名稱變了,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戰艦和裝備也經歷多次升級換代,但在樊繼功看來,「紅色基因這個制勝密碼沒有變」。

一次參加多國聯演任務,演習規定可使用彈藥數較少,卻要完成數次對海射擊。這意味著命中的幾率大大減少。受領任務後,主炮班長李明信心滿懷立下軍令狀,實彈射擊時取得了3發2中的優秀成績。海口艦官兵過硬的專業素養,贏得了外軍的尊重。幾天後,他們專門託人將主炮擊中標靶的圖片裝裱後送到海口艦。

「軍人的榮譽,是靠過硬的本領和無畏的血性拼來的。」這句話在海口艦官兵中間口耳相傳。

2014年,海口艦奉命緊急出航執行某搜救任務,在海上連續奮戰近2個月,創造了海軍艦艇非值班狀態出動速度最快、執行任務時間最長和跨越海域最廣的紀錄。

那年,參加某重大演習任務,海口艦一連打了兩個漂亮仗:成功攔截抗擊某新型導彈,主炮連射擊沉靶船。

「不怕狂風惡浪、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任何敵人」,海口艦所在支隊主幹道上的這句標語,既是海口艦官兵的精神坐標,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2015年10月,超強颱風「彩虹」正面襲擊湛江,正在廠修的海口艦在錨地防風時,主錨錨鏈斷裂,被風浪推著向岸邊撞去。

情況危急!「轉換燃機、拋副錨!」關鍵時刻,艦長樊繼功果斷下達命令。狂風暴雨中,全艦官兵奮勇爭先。黨員骨幹帶頭往外沖,大家腰繫繩索,手拉手地趴在甲板上爬向副錨絞盤,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終於成功處置險情。

「我們是一支打不垮、壓不爛的戰鬥隊。」時至今日,艦長樊繼功談起這件事仍洋溢著自豪,「在任何困難面前,海口艦都能爆發出極強的凝聚力、戰鬥力!」

海口艦首任艦長鬍偉華有句著名的「口頭禪」——沒有海口艦完成不了的任務。這些年來,海口艦在危急時刻「敢頂上」,現實威脅「敢衝上」,強敵當前「敢較量」:輪機技師周帥,奮不顧身排除機艙險情;副觀通長王保德,頂著9級風浪把自己綁在桅杆上排除天線故障……

練膽礪性,熱血豪情。15年來,從接裝到全面形成戰鬥力,海口艦在一次次的戰風斗浪中留下一連串閃光航跡,創下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成為聞名遐邇的「明星艦」。

負重前行  熱血擔當

「能在一艘現代化的軍艦上服役,真恨不得把所有都獻給它」

一艘戰艦感動了一座城。

今年5月中旬,海口艦入列以來首次「回家」:軍艦靠泊海口秀英港,舉行軍艦開放日。碼頭一時人頭攢動,一邊是從全國各地趕來排隊參觀的民眾,一邊是忙著引導和解說的官兵。

引導員、四級軍士長李飛的計步器顯示,那一天他的步數高達2萬3千餘步。在李飛的印象中,海口艦這些年也一直在風塵僕僕地趕路。

「連續執行多項重大任務」的背後,是海口艦官兵負重前行的熱血擔當。

2008年,輪機技師周帥隨海口艦執行首批亞丁灣護航任務。124天的海上漂泊,始終牽動著妻子許莉萍的心。

從戰艦起航的那一刻起,所有關於丈夫的消息都隨著母港內尾流的消散消失在無盡的大洋里。也從這一天起,許莉萍晚上7點,常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期盼著能看到首批護航的新聞。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首批護航編隊」這個關鍵詞始終沒有出現在新聞中。

「莉萍,好久沒有關於周帥的消息了,是不是有什麼事啊?」和許莉萍住在一起的婆婆也惦念著兒子。「媽,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許莉萍寬慰道,「周帥他們艦是最先進的驅逐艦,我相信他,相信海口艦,相信中國海軍的實力。」

大年三十團圓之夜,許莉萍哄睡孩子之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像著丈夫在萬里之外該怎麼過節。這時,手機響起:「莉萍,是我,家裡都還好吧?」這熟悉而又溫暖的聲音讓許莉萍一時哽咽,雙眼噙滿淚花……

一轉眼9年過去。這一年,周帥難得有機會休假。回到老家,他帶著妻子和孩子到親戚家都走了一遭。正當他和孩子一起制訂暑假作業完成計劃時,電話來了:「執行重大任務,速歸。」

回到部隊,周帥才知道要執行第27批護航任務。周帥心裡牽掛著孩子的學習,跑到書店購買了同一套作業,帶上了艦艇。

「爸爸和你一起做作業,看看誰更厲害。」護航的日子裡,周帥每天值班結束,無論多晚多累,第一件事就是按照計劃做完習題,算準時差,準點撥通家裡的電話。

暑假作業就這樣在距離千里的電話兩端完成。那天,兒子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等你放寒假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到時候,我們再一起完成寒假作業。」周帥說。

如果把海口艦比作一本書,周帥一家人的故事在這本書里再普通不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道上,海口艦不僅承載著強軍興軍的夢想,還承載了無數這樣的故事。

一次執行緊急搜救任務,去門診補牙的主炮區隊長皇甫曉偉,剛剛注射麻藥就接到出發的命令。這一出發就是近兩個月,那顆牙不但沒有補成,還在遠航途中脫落了。直到現在,每次舌頭碰到缺牙處,皇甫曉偉就想起那次行動。

至今,皇甫曉偉仍珍藏著10年前首批護航時妻子沈艷萍發回的「手機簡訊便條」。那時,因為通信不暢,護航編隊委託支隊政治部專門安排工作人員充當官兵和家屬的「聯絡中轉站」,將家屬發來的簡訊列印出來,分發給護航官兵。

如今,通訊條件大大改善,護航官兵再也不用擔心與家屬的通訊聯絡。當年留下的簡訊便條,成了官兵的珍藏。每次撫摸那些便條,歉疚和感激便會同時湧上皇甫曉偉的心頭。那些便條上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父親3次做手術,家裡都對他嚴密封鎖消息,直到探親回到老家時才知道實情。

「能在一艘現代化的軍艦上服役,真恨不得把所有都獻給它……」一次座談,聽到一位戰士的發言,海口艦政委鄒琰的心情久久難平:「作為一名海軍軍人,胸中就要時刻裝著大海、裝著國家、裝著使命擔當!」

為了這份擔當,海口艦一代代官兵負重前行的足跡里,浸透著汗水、鮮血乃至生命。

那年春節前夕,一項重要任務下達給海口艦。當晚,艦黨委收到100多封請戰書。一年內,海口艦在海上航行時間接近10個月。副政委羅峰的妻子因罹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他卻因為在海上執行任務未能及時趕回。

那年,副艦長李殿軍的猝然離去,令海口艦官兵至今異常痛心。那是在接艦期間,李殿軍一直鉚在艦上,全然沒有察覺身體對他發出的種種警告。醫院診斷:李殿軍因長時間過度勞累,癌細胞大面積擴散。住院18天後,李殿軍永遠離開了並肩戰鬥的戰友,離開了他摯愛的戰艦。

「每個人都會做夢,而我的夢是藍色的,這個藍色的夢,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夢,它從荒古始,已歷經千年、深邃久遠……」隨海口艦執行第10批護航任務的支隊政治部幹事楊鍇,寫成30餘萬字的《我的護航》。在書里,他多次提到海口艦的艦歌——

「我們是海上的蛟龍,人民重託記心中,為了萬家團圓與祖國安寧,勇往直前我們決戰決勝……」

錨定許黨報國的精神坐標

解放軍報評論員

「不怕狂風惡浪、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任何敵人」,一艘現代化主力戰艦,何來這股精氣神?海口艦用行動作答:傳承紅色基因,錨定許黨報國的精神坐標,部隊就能航行萬里不迷航、危急時刻頂得上、面對強敵敢較量。

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海口艦最強大的力量不在別的地方,而在官兵的內心和熱血中。他們組織官兵參觀南湖紅船,通過追根溯源,領悟從黨的「母親船」到「中華神盾」的血脈賡續;定期赴西沙烈士陵園祭掃,通過緬懷英烈,感悟前輩不屈的意志和獻身的崇高;邀請海戰英雄講戰鬥故事、談優良傳統,激發官兵的英雄氣概。正因為血液中融入了紅色基因,不管風浪從哪來,他們的價值追求始終不變;無論艦向何處去,他們的精神坐標始終不移。

越是大風大浪、重大任務,越能檢驗一支部隊的忠誠底色和血性膽氣。隨著使命任務拓展,海口艦經常戰鬥在遠海大洋、活躍在國際舞台。在海上維權鬥爭一線與外軍艦機較量交鋒,他們聞戰則喜、隨機練兵、提升能力;三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他們從不言苦、毫不畏難,圓滿完成中外船舶護航任務;參加多國海上演練,他們精細準備、精準操作,打出國威軍威;執行海上搜救任務,他們聞令即動、解纜出征,創造海軍艦艇非值班狀態出動速度最快、執行任務時間最長和跨越海域最廣的紀錄。海口艦忠勇無畏的道道航跡告訴我們,將紅色基因植入時代、植入實踐,就能激發奮進新時代的不竭動力。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傳承紅色基因,關乎我軍血脈永續、根基永固、優勢永存。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各部隊要以海口艦為標杆,結合主題教育,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新時代政治建軍的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讓紅色基因永葆活力彰顯威力。要紮實抓好科學理論武裝,把握青年官兵特點,教育官兵當好紅色傳人、建功強軍事業。要大力宣揚英雄模範,讓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當英雄蔚然成風。當全軍官兵血液里都流淌著紅色基因,人民軍隊就有了衝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不斷靠近康西瓦,全軍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
繼「西山筆會」後軍旅詩人又一次集體亮相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