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到這一年來最具話題的國產品牌,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跟葉子一樣:李寧安踏

李寧的兩次時裝周之旅,毫無疑問,可以說是非常成功,扭轉了品牌之前的形象,也讓年輕人看到了國潮設計的崛起,吸了一大波好感,也被國內很多媒體贊了一遍又一遍。至於安踏,雖然登上的是關注度沒那麼高的國內上海時裝周,但也讓人看到了品牌轉型的決心。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說到這,葉子最近還注意到了一個國產運動品牌的動作,就是特步。

(先別急著吐槽)

這個之前穿去相親會被拒絕的品牌特步,這次不僅成為《中國新說唱》的贊助商,還招來熱狗做代言人,他本人也是在節目里穿上了品牌的帽衫,難道在十八線城市都會被嫌Low的特步,也要搭上潮流的快班車了?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也有不少人在揣測:李寧、安踏過後,下一個成功轉型引爆話題的國產運動品牌會不會是特步?

但葉子覺得,現在說這句話還為時過早。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在年輕人的好感口碑當中,特步對前面兩個品牌遠構不成三足鼎立的威脅,現在更多的只是李寧和安踏的楚漢相爭而已。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當然,作為我們來說,是非常樂意和期待看到下一個原創性更高的國產運動品牌出現。所以,今天葉子想來跟大家聊聊 國產運動品牌的轉型之路,以及是否能夠被其它國產運動品牌借鑒。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與安踏的不同轉型之路

  • 安踏的多品牌收購戰略

說到安踏,很多人都有吐槽跟怨言,「 貴為 」中國第一服飾品牌(不僅僅是運動品牌的排名),卻只會山寨別人的設計,想想都好像覺得有點不堪和丟臉。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 上:安踏 SEEED 系列、下:Nike VaporMax

如今安踏卻穩居國產運動品牌的第一把交椅,在國內整個市場的份額,更是只落後 Nike 與 adidas,排名第三。儘管這樣,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身邊或者是網路上的討論熱度,安踏始終不及李寧,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跟品牌自身採用的轉型發展戰略有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過後,國產運動品牌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安踏一直走的都是收購多品牌並存的發展策略。

最典型的莫過於 FILA。也許還有人不知道,在2009年 FILA 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運營權就被安踏給收購了。簡單來說,安踏就是 FILA 在中國的總代理。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品牌收購案例。

自從 FILA 加入開始,就成為了安踏品牌強勁的發展引擎,帶來的每一季度利潤都維持在雙位數的增長。品牌發布的2017年財政年報當中,FILA 為安踏帶來的收益更是達到了20億元。以紅利角度來說,這個收購戰略無疑是正確的。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其實很這很大一部分成功原因也在於安踏「 精準 」的市場定位。同樣是運動品牌,再收購一個,會不會形成定向上的衝突?

而安踏卻很好地避免了這個問題,FILA 主攻的是高端的時尚運動方向,而安踏本身走的是中低端路線,兩者雙管齊下,牢牢穩據住了自己的主要市場,並不斷地擴張當中。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不過,收購發展戰略並不是人人都玩得動,就連李寧都栽了跟頭。李寧也曾經選擇跟義大利運動品牌 Lotto 簽約,拿到了其在中國的代理權,不過後來卻虧損超過了1個億,更別說國內其它資本實力較弱的運動品牌了。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 Lotto

而且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國內品牌一旦收購了國際大牌,如果自身拿不出獨特的設計來,那麼母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很大可能就會被覆蓋掉。

由於 FILA 本身在國際市場上就具備了一定的地位,瞄準的也是更為高端的市場風格,很多不知道收購消息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 FILA > 安踏 」,再加上安踏一直拿不出深刻有特色的設計產品出來,拿來對比的時候就會更加被人「 踩 」了。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相比之下,在原創性這一點上,李寧就做得很好,也是很多國內品牌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

  • 李寧堅持自主研發設計道路

吃過虧,深知收購戰略不適合自己的李寧,毅然在產品研發和設計上下足了功夫。以最具代表性的運動鞋緩震技術來說,國內的李寧也早在2016年就開發出了 Shear Reduction 緩震技術。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儘管與 Nike 和 adidas 相比,還存在技術上的不成熟,但在國內的各種論壇測評當中,李寧的緩震球鞋都是皆有口碑。誠然,安踏也有 FLASHFOAM 科技,但國內的受歡迎程度卻始終遜色李寧一籌。

在自主開發設計的轉型道路上,李寧成功的一點還體現在他的「 借勢 」上,準確地把握住了潮流動態。

不管是鞋履還是衣服,從設計上來看,用「 復古運動 」四個字就能總結。這類風格其實在歐美普遍的品牌設計或者是街拍Look中都已經屢見不鮮。

但國產品牌第一次設計出如此貼近歐美的潮流風格來的時候,也不免讓我們興奮了一回,覺得國產品牌終於硬氣了。可以說,李寧很好地藉助了時下這一波流行趨勢塑造了品牌的全新形象,在國際上也賺到了一定好感。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反觀安踏,就算挖來了前 adidas 的設計師 Robbie Fuller,到目前為止也還沒設計出令人有印象的獨特作品。即使是由他主導設計的安踏老爹鞋,也因為太過撞臉 Yeezy 700 而引發了眾人的調侃。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對國產品牌來說,李寧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需要學習,就是 塑造品牌的價值與文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僅是運動品牌而已,絕大部分的國產品牌走的都是「 重生產,輕設計,輕文化 」的路線,甚至可以說很多品牌只是在批發衣服。

產品款式多而不深,賣相設計區別不大的同時,品牌文化形象非常模糊,忽視了品牌價值的作用,難以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點。

拋開科技而言,當 Nike、adidas 有球星代言進入中國市場時,國內的年輕人很快就被具象化的品牌球星給吸引,國產運動品牌也就招架不住。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如今國內,在品牌文化價值的打造上,李寧可以說是做得最好的品牌。

當初轉讓股份簽約韋德讓很多人不解,認為李寧又要吃大虧了,但事實證明韋德的影響力給李寧帶來的轉型幫助和一定的北美市場份額,可能已經超出了合同的價值。推出的「 韋德之道 」系列,也融入到了 sneaker 文化當中,在年輕群體里都擁有不小的知名度,就算你沒穿過。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對於不是球迷的年輕潮人,李寧還與上一屆說唱冠軍 GAI 進行了聯名,打造出「 GAI 適無雙 」系列,是國內走 品牌+潮流明星 聯名操作的第一人,很好地賦予了品牌潮流嘻哈的屬性。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很多人覺得,安踏也有 克雷·湯普森 啊······

但要論地位和影響力的話,湯神還沒有韋德的高度。而且安踏品牌方顯然也沒有好好利用起球星資源,在關於湯神球鞋研發上所花的力氣心思跟李寧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更別說後面的文化塑造了。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總結來看,李寧與安踏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轉型道路,一個靠資本的力量去收購品牌來完成矩陣布局,而另一個卻是堅持自主設計道路。孰好孰壞並不好說,但如果一個品牌想要長久生存,最後都會走回到第二條路上。

李寧、安踏過後,我們期待下一個

對於國產運動品牌的發展,已經不是「 任重道遠 」來就能簡單概括,由於之前形成根深蒂固的低端調性,未來想要轉型改變,路肯定還有很長。

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好清晰準確的市場定位,面對現在如此之多的快時尚品牌衝擊,還有國內李寧,安踏兩大巨頭在運動市場上的逐步侵蝕,剩下實力較弱的運動品牌如不找好適合自己的定位,恐怕最後也只能被吞食。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希望看到下一個靠設計出位的國產品牌。因為有了競爭,市場才會有活力,也才有更加精彩的產品設計出現,最終受益的就是我們大家。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TOPMEN男裝網(ID: topmencomcn),新浪微博:@TOPMEN男裝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PMEN男裝網 的精彩文章:

髮型|根據臉型特徵剪髮型,剪對了顏值暴漲
頭髮粗、發質硬無計可施?那是你沒掌握這些技巧

TAG:TOPMEN男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