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為什麼要給自己取名「瞾」?

武則天為什麼要給自己取名「瞾」?

原標題:武則天為什麼要給自己取名「瞾」?



「曌」 (zhào),武曌為自己選的名字,意指日月當空普照大地。

最初,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並沒有名字。她是武士彟第二任妻子楊氏所生的次女,武士彟是當時中國西北的一位富有的木材商人,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初年成為朝廷官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像這般血統並不尊貴的女子鮮被提及。中國歷史的傳統更多是通過記載忠心文臣的睿智諫言以及驍勇武官的英勇戰績來向後代進行道德說教。


武后或武則天的後代對這位獨特的人物可謂耳熟能詳。然而,「則天」並不是一個名字,而是取自她的一個稱號「則天大聖皇帝」(其中「則天」意為以天為則),這是她在公元705年被迫讓位後使用的尊號。705年底,她自願放棄了帝號,但保留「則天」作為她「則天大聖皇后」稱號的一部分。在她去世數十年後,她的稱號進一步被精簡為「則天武后」。然而,幾個世紀之後,歷史學家往往稱她為武后或武則天,這給人一種印象,似乎「則天」就是她的名字,因此大眾將「則天」與其姓氏連在一起,開始稱她「武則天」。如此一來,「則天」二字便脫離了她的帝號,淪為了一個俗名。在儒家的歷史學家以及很多現代學者的筆下,「武則天」這個名字所對應的,往往是一個殘酷、淫蕩、非法、無情而又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形象。


「則天」的稱謂很可能來源於洛陽的則天門,公元690年武曌在此登基稱帝。說來也奇怪,此門恰好可以證明「則天」並非武曌本名。應天門在唐初被焚,並於公元665年重建後改名為則天門。如果作為皇帝,她的本名即為「則天」,那麼用這兩個字命名一座宮門應是當時之人十分忌諱的做法。


歷史上她通常被稱作武氏,這是一種對武家女子的泛稱。儘管當時中國的女子婚後仍然保留自己的姓氏(現在也是如此),這一習俗並不能說明個人賦權的程度。在中國的傳統理念中,一個人的姓氏及血統十分重要,這體現為中國的人名總是姓在名前。婚後,娘家的情況可能決定一位婦人在夫家眾多兒媳中的地位。即使是在為女人所作的紀念性墓志銘中,女子的名字也很少出現。


武曌的乳名為「華姑」。在她正式登基之後,為了迴避女皇的名諱,華州更名為太州,位於今湖南省洞庭湖北岸的華容縣改名為容城縣。武曌這個幼年時期的稱謂與一位同代人黃靈微的一個稱謂極為相似,黃靈微為唐代的著名女冠,世人稱其為「花姑」,謂其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嬰孺,蹀履徐步,奔馬不及。


13歲時,武曌憑藉父親生前作為唐朝開國功臣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智慧與美貌,離開寡居的母親,被召入宮,選為才人,成為唐太宗後宮九位五品才人中的一位。才人並不是她的名字,甚至也不是一個重要的內官職位,它只是對後宮五品內官的一個通稱。


因為她的美貌,太宗賜號「武媚」。後來,當她被太宗的兒子與繼位者高宗帶回後宮後,又被升為昭儀。和才人一樣,昭儀也只是一個封號而不是名字,僅說明其為九個正二品妃嬪之一。


她最初默默無聞,其後迅速崛起,在公元655年被唐高宗立為皇后,取代了出身名門望族的王皇后。674年,高宗與武曌開始自稱「天皇」和「天后」。683年,高宗駕崩之後,武曌的政治權威日漸加強,她因此獲得了更高的皇室封號。首先,和其他丈夫去世的皇后一樣,她成了皇太后。然而,她扮演的卻是攝政者的角色,在兒子繼承高宗的皇位後繼續代理朝政。大臣們稱其為「陛下」,她自稱朕,意即「寡人」,這個稱謂彰顯了皇帝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這個稱呼為皇帝所壟斷,其作用與歐洲王室的自稱「the Royal We」類似。


據此看來,父權社會的各個階段對她的稱呼均為姓氏加上內官稱謂:她是武氏家族的一員,是太宗皇帝的一名才人,是高宗的配偶以及皇后,在高宗死後被尊為皇太后。然而,她依然沒有自己的名字。


公元688年,武曌加尊號「聖母神皇」;690年正式稱帝,稱「聖神皇帝」。此後,更多誇張的封號加諸其身:693年加「金輪」;694年加「越古」;695年加「慈氏」,同年,去「慈氏越古」,但增加「天冊」。封號雖然顯赫,終究只是封號,仍不是她的本名。


在父權社會和政治體系下,女子的名字長期被抹掉、被忽略。武家的這個二女兒出生的時候,中國正處在公元7世紀早期「男尊女卑」的時代,存續了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人們的意識里已經根深蒂固。這種父權體制在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中剝奪了武曌的名字,只根據她和不同男人的關係為其貼上了標籤:她是武氏家族的一個無名女子,是皇帝寵愛的女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她後來費盡周折要為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名字。


在公元689年冬至,武曌代替當時名義上的皇帝,也就是她的兒子李旦,發布了一份詔書,宣稱:「朕又聞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紀,尊事天人。是故以甲以乙,成湯為子孫之制;有類有象,申繻明德義之由。朕今懷柔百神,對揚上帝,三靈眷祐,萬國來庭,宜膺正名之典,式敷行政之方。朕宜以曌為名。」


名字是統治者用來辨別與區分、融合或彰顯、創造及維護社會階層的工具。孔子反覆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照此邏輯,名字是基本結構單元,國家的基礎據此構建,如果人名不正確,或事物的標籤不準確,則必將造成混淆及不和。因此,作為一個力圖登上皇帝寶座的皇太后,武曌需要一個可與她獨特的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名字。


當她最終擁有了選擇自己名字的自由時,她選中了「曌」,這個字象徵著她的權力。為了證明並提升她的地位,她創造了一個在之前漫長的中國文字歷史中前所未有的新漢字。這不僅反映了她的創造性,更彰顯了她的膽識與魄力。這個新發明的曌字描繪的是日月當空照的景象。曌字的創造,就好像她向世界宣布:「現在,你們知道我的名字了嗎?知道我是誰了吧?這就是我的名字!獨一無二的一個名字!」曌字包含了天體中的太陽和月亮,從字面上看這就是一個萬丈光芒、奪人眼球的名字。


因為她的名字與「詔書」的「詔」同音,為避其名諱,詔書改名制書。與眾多中國皇帝一樣,她深信名字包含著很強的魔力,能夠趨吉避凶。如果名字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經常提起,這必將削弱它們的力量並帶來厄運。

作為她的代表,這一自創的曌字融合了儒釋道思想的精髓。這不是一個稱謂,不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諢名,也不是代表婦女的通用稱呼,這是她自己的名字。與這個名字的主人、這個與眾不同的女人一樣,曌字可謂不同凡響、超凡脫俗,在中國歷史上更是獨一無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為登基稱帝殺了多少李唐宗室
他是蔣介石唯一接納並重用的共產黨,被害後蔣怒殺兩俘虜為其報仇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