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史載:韶山,相傳舜南巡時,奏韶樂於此,因名。舜帝又名「小小天罡」即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下凡到人間就是舜帝。舜帝奏韶樂引來鳳凰,鳳就是文殊菩薩,也稱賈寶玉,凰就是九天玄女,也稱妙音菩薩或觀音菩薩,也稱林黛玉,還稱瀟湘妃子。舜帝奏韶樂後繼續南下到永州市藍山縣,在藍山縣雷家嶺村後的百疊嶺舉行祭祀昊天上帝的儀式。在舉行祭祀之前派大臣夔(迦葉尊者)負責修築金、木、水、火、土五行祭祀用天壇,由大臣龍(阿難尊者)負責在峽谷中修建溯溪而上的道路。夔觀天象之金、木、水、火、土五行星的位置而確定地上的相應位置,舜帝為之取名為金市、木市(即楠市,亦稱楠木橋)、水市、火市、土市,這五個地方後來形成了人口聚集之集市。五市中唯有水市在寧遠縣境內,其它四個市都在藍山縣。據有人考證,金市在如今新圩鎮厚沖村附近的金堂坪,後金市被毀,人們移往新圩鎮。

毛俊鎮百疊嶺附近的井彎村是舜水和俊水交匯之處,在《山海經》中稱舜帝為俊帝,可能是因為舜帝南巡到藍山的緣故,才將此兩條河分別取名為舜水和俊水。舜水發源於藍山縣所城鎮人形山麓,俊水為藍山縣境內河流,又名毛俊水,系舂陵水源頭之一,發源於都龐嶺。舜水和俊水匯合後稱為鍾水,在衡陽流入湘江。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毛俊水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舜水

舜帝完成祭祀昊天上帝的儀式後沿著舜水西行到九嶷山南面的藍山縣所城鎮,這個所城鎮古代稱齕道縣,也就是《聖經》里該隱被上帝流放的地方。伊甸園就是西藏東部,該隱被上帝流放到伊甸園東面的挪得之地。

《創世紀》4:17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作以諾。

以諾代表與神同在,神就是道,所以以諾就是與道合一的意思,所以這個以諾城就是齕(合)道縣,就是古代藍山縣城所在之處。舜帝就是再來的亞當(伏羲),舜帝之所以到藍山縣來,一是為了看望他的後代子孫,二是為了傳給他的後代子孫先進的農業技術,三是為了把音樂知識傳給他的後代子孫,所以舜帝在藍山縣南風坳創作了有名的《南風歌》,四是為了找個最佳的地點修道。後來舜帝到九嶷山頂上找到一個最佳的修道位置,並且在那裡修道成功,圓寂後肉體化為三塊360餘米的大石。此石亦名三峰石,俗稱舜公石。此石能化為孫悟空,也能化為賈寶玉,還能化為彌勒佛。三分石象徵三位一體的基督,象徵一氣三清,也象徵華嚴三聖。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舜公石

《但以理書》2:45 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 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撒迦利亞》3:9 哪!我在約書亞面前所立的石頭,在一塊石頭上有七眼。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親自雕刻這石頭,並要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

舜帝圓寂後,他的兩個瀟湘妃子急忙趕到藍山縣,在如今藍山縣城城南的石榴花嶺過夜,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在那裡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英廟,當地人也稱娘娘廟,在觀世音菩薩生日人們紛紛上山去祭拜,瀟湘妃子就代表觀世音菩薩。兩個妃子就如同白素貞和小青的關係,也如同水神九天玄女和蓮花仙子(也稱百花仙子)素女的關係。

兩個妃子第二天上九嶷山尋找舜帝,因為過於思念和悲傷,兩人淚流不止,淚灑在竹子上就成了有名的湘妃竹,也稱淚竹,如今在那裡有幾萬畝湘妃竹,為全球之最。後來她們終於找到了舜帝所化成的舜公石,就在那裡日夜燒香祭拜舜帝,痛哭不已,不久她們自己也變成了石頭,這個石頭如今被稱為香爐石。在舜公石和香爐石間不久有水流出來,這就是湘江的源頭。香代表蓮花仙子,爐為丁火,丁火和水合一稱為九天玄女。

舜帝和瀟湘妃子在藍山縣化為石頭

香爐石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大秘密 的精彩文章:

南台寺和金剛舍利塔的秘密

TAG:中華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