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科技行業的發展,瞬息萬變。現在科技的發展速度不能以年和月為單位來統計,而是應該以天來計算。幾乎每天都會不斷有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湧現,又會有一批技術和產品過時。所以不管是BAT,還是小巨頭,都有著深刻的危機意識,一旦麻痹大意,驕傲自滿,那麼等待企業的就是無情的淘汰。從80年代至21世紀初,中國誕生了一大批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從華為中興,再到京東阿里,這些公司無不成為大家口中驕傲的談資。不過有這麼一家公司,它曾和華為中興齊名,市值曾突破千億,可如今,卻日漸在走下坡路,這家公司就是聯想。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談到聯想,我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廣告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聯想成立於1984年,作為中國第一批創業的高科技企業,聯想本應該像IBM、惠普、三星、索尼、西門子等國際高科技企業承擔起振興本國科技產業的光榮使命。

但讓人意外的是,聯想的老掌門人柳傳志卻帶領聯想走上了多元化的投資之路。聯想的投資領域如此之廣,涵蓋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金融、地產、投資、農業等各大行業,在柳傳志看來,這在當時,每行都是一個巨大的風口。不過柳傳志沒有想到的是,彼時的聯想卻處在時代的的最大風口上,本該抓住一切機會奮力發展科技,但卻因為目光短視而錯失良機。相反,業績曾遠遠落後於聯想的華為一心一意搞研發,努力承擔科技強國的重任,最後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也獲得了國人和全球的讚譽。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大家都知道聯想是做電腦起家的,在PC互聯網時代興起時,聯想抓住了機遇,一躍成為中國PC行業的科技巨頭,後來又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彼時,聯想的PC業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和IOT時代的帶來,聯想便開始走下坡路,而聯想手機的發展歷程更是聯想開始沒落的先兆。


聯想手機丟失的五年

曾經的聯想一度是國產手機的領頭羊,在2009年智能手機興起時,聯想憑藉運營商渠道,一度和其他手機廠商在圈內享有「中華酷聯」的稱號。就算在2014年,聯想和其收購的老牌手機廠商摩托羅拉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還佔據著全球第三的位置。不過當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興起時,除了華為,包括聯想在內的老牌強者只關心如何保住市場份額,依然將重心放在運營商渠道,從而忽略了對手機本身的產品研發,導致自身的品牌價值迅速流失。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因此,時隔兩年不久,聯想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便跌落至470萬部,甚至趕不上OPPO當年7840萬部出貨量的零頭。到了2017年,聯想手機的出貨量僅為179萬台,市場份額更是跌落至0.4%。

在今年6月京東發布的手機銷量排行榜上,聯想發布的新機Z5雖然攀升至第12位,但相比於之前,這次與其說是聯想手機取得了進步,倒不如說它告訴外界,聯想還活著。毒舌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聯想發布Z5手機之前,很多人幾乎都快忘記聯想手機了,之所以說聯想此次取得了可喜的增幅,是因為此前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跌無可跌。

在毒舌君看來,除了戰略上守舊,聯想手機業務的頻繁換帥,也是其發展路上的一大阻礙。在2013年至2017年之間,包括劉軍、喬健、陳旭東等聯想高層先後執掌聯想手機業務,不過可惜的是每次新人的戰略計劃尚未落地成功,便被倉促撤換。這樣便留下了一個個爛攤子,聯想手機的品牌價值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被不斷消耗。

除此之外,戰略上的頻繁換帥也導致了聯想手機品牌線異常混亂,從2011年至2016年,聯想手機產品線的重大變化就多達四次。不過這一戰術並沒有給聯想手機業務帶來多大的幫助,反而使得聯想手機的結構更加冗餘繁雜,難以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這也是聯想手機至今仍未建立起明確手機品牌形象的主要原因。

失勢的業務與口碑

除了現實的業績和股價外,聯想的「5G投票門」舊事也在網上廣為流傳。事件的起因是在2016年5G核心技術標準的投票上,聯想將票投給了高通的LDPC技術方案,從而使華為喪失了最為關鍵的一票,導致其Polar碼方案落敗。時隔兩年後,投票門事件再被網路輿論提起並引發渲染大波,即使華為官方微博致謝聯想也未能擋住悠悠眾口,最終聯想的老掌門人柳傳志出來提出「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的口號,才逐漸將事件平息。

毒舌君在當時也翻看了知乎上關於「5G投票門」事件的帖子,各種關於聯想的負面評論鋪天蓋地。「楊元慶不適合再領導聯想」、「買辦企業」、「聯想產品缺乏創新力」、「聯想戰略規劃糟糕」等話題再次被提及, 可以說在中美貿易大戰的背景下,聯想的民間口碑已經跌入谷底。

曾和華為齊名,如今卻連年虧損,行業巨頭或將「倒下」!

與此同時,根據IDC發布的數據顯示,聯想的PC業務在2017年的全年出貨量為5485.7萬台,已經跌落至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別是惠普和戴爾。不過更為糟糕的情況是,IDC表示相比於2016年,2017年的PC個人業務市場規模已經縮減至2.595億台,這對於以PC業務為主的聯想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除了PC端和移動端市場份額的落敗,其在2014年發力的數據中心服務也漸顯頹勢。據相關數據顯示,聯想伺服器的出貨量在2017年第二季開始已經跌出第一陣營,排在華為、新華、戴爾、浪潮等廠商之後,而且未來雲計算當道,以阿里、騰訊,亞馬遜為主的巨頭早已將市場份額蠶食殆盡,可想而知,聯想的數據中心服務或將難以為繼。

在今年5月8號,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發布郵件,宣布正式成立智能設備集團,意在將移動手機MBG和個人電腦PCSD進行業務整合。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聯想是在效仿Intel在三年前的做法,將虧損的移動業務併入PC業務,從而豐富財報數據。不過這能否讓聯想集團這艘大船再次駛向輝煌,確實值得商榷。


結語

毒舌君一直堅信,我們需要對成熟企業多一些苛責,因為只有忠言逆耳的意見才能讓他們驚醒。誠然,聯想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企業,過去聯想收穫了太多的讚賞,不過正是由於這些讚賞,聯想才開始逐漸迷失自己,從而形成了短視的性格特徵。反覆無常、搖擺不定,這些正讓聯想錯過一次又一次的風口和機遇。 做一個企業的確很困難,希望聯想能摒棄掉自身的這些缺點,重新出發,再創彼時的輝煌。

做個調查,你們怎麼看待如今的聯想?歡迎各位留言評論,交流觀點。期待你的客觀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