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內養正氣,外拒邪氣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內養正氣,外拒邪氣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內養正氣,外拒邪氣

一:內養正氣,外拒邪氣

最近很多人問我黃帝內經那麼好,那麼內經里的養生智慧和養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養生的秘訣無外乎八個字:內養正氣,外拒邪氣!之前講到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這裡就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來引申一下,從他的角度是如何看養生的,仔細看傷寒雜病論的話,細心的朋友你會發現,他認為自然界天地宇宙當中分布著五行:木火土金水,以運化萬物,五行的概念可以說非常的有淵源。人體秉承著五行運化的正常,才有了五髒的生理功能,人們還必須依賴自然界中的物質而生存,所以人與自然環境一定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自然和人叫天人感應,天人合一。自然和人的關係就是一個天人合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一個關係。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人和自然的關係一定又是辨證的關係,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說下雨,能夠澆灌生髮萬物,那雨一旦下大了之後,也可以發生洪澇災害,甚至讓人妻離子散,家人流離失所。

二: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我們要平衡這個關係,人和自然也不是不能和諧相處的,即疾病也是可以預防的,如果一個人元氣充足,周身內外氣血流暢,正氣存內,抗病能力就強,邪不可干。保養正氣就是保養人體的精氣神,所以人體的諸氣如果能夠保的正,精和神自然能夠得到充養,人體臟腑的氣血功能也就能得到保障。故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解讀張仲景養正氣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調養精神,精神的核心來源於:勤於修身,儉以養德。讓我們的精神能夠安靜,能夠平和,樂觀、愉快,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同時他也在做吐納和導引。導引:就是以肢體運動,自我按摩伸縮手足的一種方法;吐納:實際上就是調整呼吸的一種方式,類似於氣功,它們不複雜,也不玄乎,只是一種抗病防病的方法和養生生活方式。其次,每次用餐之後及時漱口包括按摩腹部,用餐十幾分鐘後,用手搓勞宮穴搓熱,勞工穴代表的是胃的位置,也就是在掌心的位置,兩個手交替按摩即可(順時針方向從上到下按摩)。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根本,所以脾胃好了之後,對五臟六腑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

外拒邪氣:就是謹慎的防止邪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通過有病早治,進行養生。在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是《黃帝內經》的養生總則,意思就是要我們人體順從自然規律去生活,不可逆天而為,早睡早起。和於術數:就是說要符合術數。術數就是方法,技術。另外還有三句: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是說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要規律,起居有常,該睡就睡,該起的時候就要起,每天清晨起來要鍛煉下身體,並做一些有能力做的運動和勞動,衣著打扮以舒適為宜,不要穿緊身的,露肚臍和膝蓋的衣服。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的增減衣物。包括吃的無味要平和,五穀要相配,隨著四時變化而調節,多吃時令的水果和蔬菜。這裡要最忌諱暴飲暴食和偏食。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實則是養生指大法。張仲景認為,邪氣剛侵入人體的外表層,它還沒有進一步擴散的時候就應當開始調理了。不要讓病邪由表入里,邪氣越往裡走會越難治。講到這裡,您知道如何養生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文末大家記住一個穴位哦,每天學個穴位!內庭穴: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由於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疼、鼻子出血、嚴重口臭、胃反酸、甚至便秘(加上按摩掌心和掌心偏下的部分,那裡是腸胃和腸道)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系青年厚德 的精彩文章:

TAG:佛系青年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