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加坡——經濟;國防與安全

新加坡——經濟;國防與安全

《中國周邊國家概覽》由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組織編寫,涵蓋64個中國「大周邊」國家。本公眾號將其中每個國家介紹作依次推送,內容分為六個方面:國土、國民與國情;政治制度與政府;經濟;國防與安全;外交與對外關係;對華關係。

【作者 / 韋民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三、經濟

(一)經濟概況

立國以來,新加坡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導、出口導向型市場經濟、儒家文化為主要內涵的「一黨執政+市場經濟」的「新加坡發展模式」。該模式是敏感的政府計劃和堅持最低限度的市場競爭間的混合體,「在形式上是民主的,而本質上卻是寡頭政治」。這種發展模式需要一個開放的發展戰略和適宜的外部環境。

(二)經濟發展階段

新加坡建國後經歷了從單一化到多元化、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從落後到發達的經濟發展階段。

曲折中的高速增長是建國以來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下,新加坡政府的靈活性反應是該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新加坡經濟發展過程體現了小國的基本特點。一方面,外部經濟環境對小國經濟影響巨大,小國經濟不可避免受到外來衝擊,經濟也呈現較大的波動性特徵;另一方面,小國具有較大的政策靈活性。新加坡就是靈敏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的典型。它不僅能夠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而且也會化被動為主動,克服經濟危機,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三)主要產業

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業,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主要由商品製造業(Goods Producing Industries)、服務產業(Services Producing Industries) 和住宅服務業(Ownership of Dwellings)三大部分構成。其中,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的主體。2015年,該行業占經濟總量的69.2%。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成功的關鍵。這與該國內部條件、經濟政策、社會特徵以及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密切關聯,這也是新加坡經濟成功的根本環節。對於一個缺乏自然資源的城市國家而言,人力資源管理至上成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必要選項也就理所當然了。

(四)發展戰略與對外貿易

全球化發展戰略與政策靈活性是新加坡經濟騰飛的關鍵。新加坡經濟與全球經濟脈搏高度吻合,發展戰略順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和升級。全球取向是該國經濟發展的本質,奉行全球化戰略與這個島國的特性密不可分。

高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是新加坡始終奉行的發展戰略。根據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的《KOF全球化指數》(KOF Index of Globalization),新加坡的整體全球化指數(Globalization Index)得分為87.49,位列全球第五位。經濟全球化指數(Economic Globalization)得分高達95.69,位居全球第一。

在全球化發展戰略指導下,新加坡與外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繫非常緊密,基本上是一個外貿驅動型經濟體。外貿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統計,2016年新加坡貨物進出口額為6129.5億美元,比2015年下降4.7%。其中,出口3299.1億美元,比2015年下降4.8%;進口2830.4億美元,比2015年下降4.6%。貿易順差468.7億美元,比2015年下降6.1%。2016年,新加坡主要出口對象國(地區)分別為:中國大陸(428.4億美元,佔比13.0%)、中國香港(416.2億美元,佔比12.6%)、馬來西亞(350.1億美元,佔比10.6%)和印度尼西亞(257.9億美元,佔比7.8%)。2016年,新加坡主要進口來源國(地區)分別為:中國大陸(403.9億美元,佔比14.3%)、馬來西亞(322.6億美元,佔比11.4%)、美國(305.5億美元,佔比10.8%)和中國台灣(233.0億美元,佔比8.2%)。

脆弱性和波動性是小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然而,在外部經濟環境大幅動蕩的情況下,新加坡政府往往能夠冷靜應對,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力和政策靈活性。

(五)經濟成就

優異的國家治理大幅提高了新加坡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新加坡已發展為一個發達國家,是東南亞一顆耀眼的「明星」。在東南亞諸國中,新加坡是一個重量級的經濟體,經濟規模與其鄰國馬來西亞不相上下。2015年,新加坡經濟總量(2927.34億美元)在東南亞位居印度尼西亞(8589.53億美元)、泰國(3952.88億美元)和馬來西亞(2962.19億美元)之後的第四位。

在經濟強勁發展的基礎上,新加坡的國力不斷增強。2015年,該國的外匯和黃金達到2620億美元。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新加坡佔據了遠超其國家規模的國際地位。

四、國防與安全

(一)安全戰略概況

新加坡安全戰略建立在「威懾」和「外交」兩大支柱之上。「威懾」旨在構建「一支強悍的新加坡軍隊」(a strong and capable SAF)和「一個彈性的新加坡」(a resilient Singapore),並輔之以「國家服務」(National Service)、「全面防衛」和審慎穩定的國防開支的綜合性政策體系。防務外交旨在與地區和世界其他防務機構和武裝力量緊密互動與合作,建立強大、友好的關係,以塑造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維護和促進國家安全利益。

(二)軍事威懾能力建設

在歷史變遷中,新加坡軍力建設經歷了幾個重要發展階段。殖民統治時期,除了英軍之外,新加坡設立了一些負責內部治安的志願者軍事組織。獨立之初,新加坡開始創建正規軍事力量。在創建初期,新加坡軍隊(SAF)高度依賴以色列的支持,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並逐漸建設了一支高度熟練的軍隊來保衛脆弱的領土,擁有遠距離投送能力。

新加坡武裝力量(SAF)是一個「能力領先(leading-edge capabilities)和網路化的綜合作戰體系」,是一支強大、專業和「令人尊敬」的軍事力量。新加坡現役總兵力7.15萬人。其中陸軍5萬人,編為3個混合師(各轄2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1個偵查營、1個炮兵營、1個高炮營、1個工程兵營)、1個快速反應師(轄3個步兵旅)和1個機械化旅。海軍0.9萬人,空軍1.35萬人。

新加坡高度重視軍事投入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對抗侵略並取得「迅速的決定性勝利」(a swift and decisive victory),是新加坡軍事威懾戰略積極追求的目標。立國以來,新加坡政府一直堅持較高軍事投入的國防政策,軍費開支佔GDP的份額維持在3.2%以上的水平,最高時曾達到5.4%。在東南亞諸國中,新加坡的軍費開支規模維持在首位。2015年,該國軍費開支為94.17億美元,遠高於東南亞大國印尼的76.41億美元。在較高的軍事投入下,新加坡建立起了一支精悍的軍事力量,在東南亞,該國小而精的常規軍力頗為引人注目。

新加坡軍隊裝備先進。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間,新加坡武器進口額均佔全球總進口額的3%,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進口國之一。美國(71%)、德國(10%)和挪威(6%)是新加坡武器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在新加坡的武器庫中,不乏高精尖的先進裝備。其區域監控和預警、快速反應和軍事動員的能力大幅領先東南亞鄰國,是不可低估的東南亞軍事強國。

「全面防衛」政策(Total Defence)是新加坡軍事威懾能力建設的重要構成。在謀求武器裝備高度現代化的基礎上,「全面防衛」政策也是新加坡軍事威懾能力建設的基本環節。該政策涵蓋了所有新加坡人,要求公民以個體和集體方式發揮作用,共同構建一個強大、安全、團結的國家,時刻準備並從容應對各種危機。

(三)多邊安全合作

積極的軍事外交也是新加坡安全戰略的構成。作為一個依靠外部市場謀求生計的小國,地區安全環境與新加坡國家利益緊密交織。積極推動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和靈活的地區安全架構,為國際安全事務做出貢獻,是新加坡安全利益的體現和安全戰略的重要途徑。

首先,廣泛參與各種區域性安全機制。1971年,新加坡與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馬來西亞組成「五國聯防」(FPDA)。這種區域性安全機制對提高新加坡的安全感具有積極意義。冷戰結束後,新加坡不僅積极參加、而且主動推動東亞地區的安全合作機制,並視之為維護區域安全的重要途徑,譬如東盟防長會議(ADMM)框架,「東盟防長會議+」(The ADMM-Plus)機制,「香格里拉對話」(SLD)等。

其次,廣泛參與各種國際維和行動。積极參与各種國際維和促穩事務是新加坡安全戰略的重要補充。

封面圖來源:百度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中國周邊研究 的精彩文章:

緬甸——經濟;國防與安全
馬來西亞——經濟;國防與安全

TAG:復旦中國周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