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光里的千年繁華——千年京都

時光里的千年繁華——千年京都

當下 ║ 2018.7.27

小時候寫作文最不擅長的就是遊記,但這個刮著大風的夏日午後,有一點點從內到外的清爽感覺,於是還是拙筆寫一下剛剛結束的大阪京都奈良之行。

其實在我心中旅程還未結束,一方面是仍然在回味,一方面是去之前沒有做任何攻略,回來之後沉浸在閱讀京都的歷史書籍之中。我想距離我再去一次,也不會是太遙遠的事情。

請允許我擅自捨棄了大阪,直接寫到京都。寫作的時候,也沒有考究邏輯順序,而是隨著我的記憶一一鋪成開。

禪意與詩意

還是先交代一下背景,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而遷都平安京,自此開啟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平安時代。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後遷都東京,京都一直作為日本的國都存在。

現代與古樸完美地融為一體

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使得京都在日本眾多的城市中獨樹一幟,極具東方古典的禪意與韻味。她也幸運地躲避了二戰中戰火的洗劫。如今,這裡依然是無數日本人的精神故園,儘管現在的都城已變成了東京,但為了表達對京都的敬意,在為東京命名時,日本人將它的發音與京都顛倒。「Kotyo」與「Tokyo」,一個古典,一個現代。

京都的夜景緩慢而深幽

大化改新之後,日本開始走向全面向中國唐代的學習之路,從經濟制度到政治體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並派出了大量遣唐使和留學生學習唐代先進的科技、文化。他們將這些先進的文化理念帶回日本並付諸實踐,對日本此後的發展造成了深遠影響。平安京的選址與建都正是仿照了長安的格局。

東方古典的禪意與韻味

各種廟宇、神社星羅棋布,更為這座古城平添了濃濃禪意,並一直延續至今。時光流轉,歷經了千年繁華,如今的長安仍然保留著靜謐莊嚴的風貌。而京都那些悠長而起伏錯落的小街巷,花木蔥蘢而古色古香的房子,唐時的那份繾綣與風流在這裡依然生生不息。

古樸而靜謐木質小屋

隱藏在巷落之中,帶著歲月痕迹的和式小屋,每一間都有自己獨有的格調,淡青色的竹簾、精緻的木圍欄、昏黃月光下散發出暖意的和紙燈籠,一陣風過,邊角被磨損過的暖簾被吹起,不知有多少風情掩映其中。

那份對過去的敬意與對待現代文明絕不盲從的態度使得棲居在這裡的人們至今依舊帶著古時的浪漫,詩意中一切都平和得動人。暮色時分,在街口等著過馬路,騎著電動車的行人,停下來鞠躬致謝。

每一處街景都自成格調

清水寺里追憶時光流轉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杜牧的詩句雖然是描寫長安的秋天,折射到京都身上,也十分貼切。

烏鴉嘶鳴,神女護佑著平安時代。拾級而上,便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清水寺建於公元798年,傳說是唐僧在日本的首名徒弟慈恩大師所建。站在清水舞台上眺望,平安京的風景盡收眼底:古樸的民居,朱紅的廟牆,宛若一副宣紙畫,在千年的時光之中靜靜流淌。倘若梁思成先生健在,望著這飄搖在歷史巨浪之中,卻得以倖存的城市,一定會為當年諫言的努力感到萬分欣慰。

造園人窮盡畢生經歷融入這一方庭院之中

隨手一拍就是一幀電影畫面

博物館

再沒有哪座城市能像京都這樣將如此眾多的古典建築同現代建築一起如此集中、完好的保存下來。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如同一場視覺盛宴讓人留戀忘返。

現代風格的恢弘建築,與傳統的古建交相輝映,為古城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都國立博物館。

沒有過多裝飾,只是清水混凝土的牆面與舒服的木製地板就足以將那種日式的寧靜與溫馨、關懷與細緻傳達得玲離盡致。

每個展廳都有足夠的領域感但彼此之間又互相連通,在任何一個展廳都可以感知到其他展廳內的活動,人彷彿是在畫中前行。巨大的休息兼冥想空間面對著巨大的落地窗,而窗外就是湖面和絢爛的盛夏。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極致,讓人聯想到日本美術所蘊含的謙卑和細膩。在京都博物館裡,工作人員上前來提醒不允許喝水,眼神里滿是歉意和感謝。

祈願諸芸成就

繁華退卻不余恨

京都的「靜」和「寂」背後有著某種超越得失的心氣兒,所以即使在曾經的艷麗繁華漸漸退卻之後,也並不會走向黯淡,反倒是在某個拐角或者某個黃昏的魔幻時刻,讓你短暫地翻湧出無法概括、無法言喻的感覺。

旅行於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刷新認知觀。把別人的人生,在最短的時間裡體驗一遍。回來以後,我跟JJ說,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在神社的古樹下,坐下來談談人生。

可是,又怎會有沒有遺憾的行走呢。所以,應該把一直想看卻沒時間看完的《源氏物語》再看一看,就當是為下一次的出行再鋪墊情緒和感情。

京都,我還是想來看看你的春天和秋天呵。

JJ說,你看,粉紅色的晚霞

E

N

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一的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TAG:一一的碎碎念 |